钟一平
“设计”一词应是舶来品。1998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中国美术界耳熟能详的“工艺美术”专业没有了,而代之以“艺术设计”。从此,“设计”一词大摇大摆地登上了大雅之堂。设计,顾名思义,设是设想、假设,计是谋划、方法,设计就是把设想谋划落实的过程或方法。设计是人类的主动活动,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活动。
在“设计”一词登陆中国之前,“工艺”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直到今天,仍散发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不管是民间工艺还是官府工艺,都有着一条最根本的特征,那就是“为人服务”,不管是为达官贵人,还是为平民百姓。纵观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工艺史,实际就是一部中国设计史,不仅有平面设计,还有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等等。中国传统工艺不仅给人带来实用的设计产品,如车船、房屋、陶瓷等,更重要的是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也就是美感。概括为一句话,传统工艺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既然如此,作为传统工艺延续的现代设计,同样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同样是为创造美好生活服务的。
设计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就是造物的过程,就是人类作用于社会,作用于自然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至少要体现三个关键词,也即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技”。这是设计的最基本层面。设计无疑是一种技术、一种技艺,是一种有技术含量的人类劳动。技术标准是设计的基本标准,设计不仅要用到技术,还要表现出技术能力和技艺水平,达不到一定技术标准或技艺水平的设计不能称为设计。
二是“宜”。设计“宜人”是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志。对于设计来讲,仅有技术要求是不够的,还要看是不是利用技术达到了“宜人”的目的。“宜人”看是不是适宜人的要求,小到一把椅子坐起来舒不舒服,大到园林、环境是不是“宜人”,甚至还包括电脑游戏的设计是不是与人的思维习惯相宜。宜,就是宜人,它比实用的要求更高,不仅是能用,还要好用。用一个比喻来讲,就是“包豪斯”+“人体工程学”。明末清初的李渔在其名作《闲情偶寄》中明确提出了“利于身”的造物原则,也就是“宜人”的设计思想。“宜”,是衡量设计成败的关键。
三是“美”。美有自然美,也有人工美,设计就是人创造美的方式之一。上面讲过,在中国,设计的前身就是工艺美术,就要求工艺体现美,创造美,唯有如此,才有价值。所以,“美”同样是设计的基本属性。美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感受,是人与设计产品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设计的最终体现物,既要有物质等表现形式,又要在此之上有精神的追求,即给人以美感的追求。这种美是通过设计的过程,以多种综合手段、综合因素以及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古人常用“器与道”来描述器物的境界,得“道”的“器”才是美的,才是设计的最高境界。
技、宜、美可以说是设计三原则或三要素,最终检验一个设计产品至少要从这三个维度入手。那么,如何看待一件设计作品的水平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会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才是君子。如果我们把设计产品看作君子,“文质彬彬”就是我们追求的美。
设计,不仅是生活需要,而且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创造美。一句话,设计,就是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