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继发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五团镇江头司中心学校)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积极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生疑是思维的开端,爱护和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数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发小学生心理层面的“矛盾认识”,继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生疑,促使学生产生“为什么”的心理需求,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能不能将数拳法倒过来数呢?为什么2月只有28天或29天?为什么四年一闰月?当小学生提出各类问题后,教师需要鼓励和肯定小学生的生疑。需注意,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荒谬或可笑的,对此教师不能过度挑剔或给予批评,应该通过“最佳一问”评比等方式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敢于、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鼓励者。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初步认识正方体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已经感知到了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正方体物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则给予巧妙的点评和引导,使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产生足够的好奇心,同时能够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具体的生活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快乐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创新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摆一摆、算一算等途径来探索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是最好的资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同时设定多个学习小组并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差生则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提高。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提高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精心设计所有教学环节,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准备有趣的教学材料、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多想、多练、多问,通过发散学生思维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当今这样一个高度数字化的社会,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创新能力本身是一项智力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功底和创新能力,通过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来尝试创新,进而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找出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题方法。很多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练习。“鸡兔同笼”就是一道典型的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一些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现知道笼子里总共有10个头,28条腿,问鸡和兔共有多少只。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解答方法,如极端假设法、形象假设法、列表枚举法等,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培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