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纪律建设

2019-01-31 06:57:54邸乘光
唯实 2019年1期
关键词:党的纪律党风党纪

邸乘光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既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党和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众所周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云同志曾担任过七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他又担任了九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陈云同志一贯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并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把“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作为共产党员的重要标准,强调“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努力探索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并强调“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今天,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全党同志一定要不断锤炼党性,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坚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1]这既是对陈云同志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的高度评价,也深刻揭示了陈云同志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现实意义。

近年来,学界对陈云同志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或延安时期,特别是陈云同志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的党纪建设思想的较多,而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纪建设思想的则较少。有鉴于此,本文特对陈云同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与实践略加回顾和考察。

明确提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中共中央的纪律检查机关。在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增选陈云同志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而且决定成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选举陈云同志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在随后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陈云同志等新增选的四位政治局委员的分工时,也是决定由陈云同志分管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公安、检察、法院、民政等中央政法部门。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分管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人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陈云同志给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确定的职能定位就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问题”。所谓“党规党法”,实质上也就是党的纪律,维护党规党法,也就是维护党的纪律。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王鹤寿同志回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建立后,他和黄克诚同志去陈云同志处请示党的纪检机构的工作方针,陈云同志当即明确而坚定地说:“中纪委的工作指导方针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问题。”[2]

1979年1月4日至22日,陈云同志主持召开了新成立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在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3]240他从搞好党的建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从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责任出发,深刻地认识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把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的基本任务认真地担负起来,也就是在这个伟大事业中尽了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3]2431985年9月24日,他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书面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的工作是: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各级纪委必须按此原则办事,否则就是失职。”[3]356

为了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更好地维护党规党法,就必须加强纪律检查机关和纪律检查队伍自身的建设。1982年9月13日,陈云同志在中共十二大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要求:“要继续建立健全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县以上单位的党委,过去凡是没有建立纪律检查机构的,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有些还要加强。一般说来,凡是没有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纪律检查组的地方,都应当有专职的纪律检查干部”。同时强调:“要把党的纪律检查队伍本身的干部选好、用好。做纪律检查工作的干部,应该是有坚强党性,有一股正气的人;应该是能够坚持原则,敢于同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人;而不应当是在原则问题上‘和稀泥’、做和事佬、老好人的人。”[4]511-512

主持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全党确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文化大革命”给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造成的严重损害,陈云同志对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针对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党的民主集中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导致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状况,陈云同志主持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979年1月4日至22日,新成立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确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的基本任务后,陈云即领导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启动了第一项重要工作——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下称《准则》),《准则》是除党章以外的第一部党规党纪。当时已经74岁的陈云同志,对这份文件的起草制定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要求非常严格。对《准则》在起草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陈云同志曾多次给予指示。关于将这个文件下发的问题,陈云同志更是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主张先发征求意见稿。根据陈云同志的意见,197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将《准则》(征求意见稿)发至县、团级征求意见。各地对这个文件十分重视,在讨论中提出1800多条意见。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先后进行了七次讨论和修改。

1980年2月下旬,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准则》这部处理党内关系的重要法规,并且指出它“是对党章的必不可少的具体补充”[5]439。《准则》共12条,包括“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性,根绝派性”“要讲真话,言行一致”“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准则》的通过和颁布施行,为全党确立了明确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强调“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有力保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却能不断发展壮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成为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并进而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与其有着严明的纪律是分不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目的都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没有严明的纪律做保障是根本不行的。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以为改革、开放、搞活就要给党的纪律“松绑”了,就可以将党的纪律束之高阁了,因而出现了种种违法乱纪的现象。正是这样的背景下,陈云同志明确提出“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强调“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

1984年10月17日,陈云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加强纪律检查工作,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报告上作出批示:“纪检工作应当研究新情况,适应新情况。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党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3]275在陈云同志看来,“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3]273而党风又是与党纪密切相关的。“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党风、社会风气无法根本好转。”只有“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严肃党纪、政纪,党风才能根本好转”。[3]356-357因此抓党风、加强党的纪律,任何时候都要严,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越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越要严明党的纪律。

强调中央权威和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要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领导核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领导集体核心体制是党的领导方式的重要特征,也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现实体现。建立一个团结稳定、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形成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核心,是党的建设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严明党的纪律,关键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如果没有党中央的权威,不仅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难以顺利进行,就是党自身的团结统一也难以保障。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同志一直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如何评价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的问题上,陈云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胜利了的执政党,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取得了伟大胜利。”[3]242强调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如何认识和维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问题上,在中共十三大召开之前,陈云同志更是强调指出:“我们国家,在目前第一位的领导人是小平同志。”[6]1802

1994年初,陈云同志在同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时,针对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再次强调必须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他指出:“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当然,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首先要维护和加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3]380只有维护和加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才有希望把中国经济搞上去,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大有前途!

强调加强党性和党纪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党员素质以及思想政治水平与党风廉政建设及党的纪律建设密切相关,陈云同志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深刻地认识到,要反对腐败、搞好党风,就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党员的党性和党的纪律的教育。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党性修养和党纪观念,才能增强广大党员和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1983年10月,陈云同志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从中央到基层政权,从企业事业单位到生产队的领导权,都掌握在党员手里了,党员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当然“我们绝大多数党员是不谋私利的,但因谋私利而犯法、犯错误的党员也不是一个很小的数量。就从打击经济领域犯罪以来,中纪委统计的经济犯罪案件中看,开除党籍的有9000多人,受党纪处分的有18000多人,两者合计27000多人,比1927年‘四一二’以后全国党员总数还要多一倍多。”[3]331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1985年3月,陈云同志在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王鹤寿同志和书记韩光同志谈话时明确提出:全国纪律检查工作会议要研究一下,为什么那么多的党员,甚至多年的老党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歪风刮来时,一下子就卷进去了,跟着跑,跟着干,这是什么原因?这些共产党员的党性到哪里去了?从党的建设的角度看,这是个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发展下去不就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吗!他由此想到:“各级党组织和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只是查处违法乱纪的案子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教育,”以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并且认为这“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4]541。

这里陈云同志不仅阐明了加强党员的党性和党的纪律教育对于搞好党风的重要性,而且将提高党员素质提到了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的高度。在此基础上,陈云同志还深刻认识到,党的高级干部的素质对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尤为重要。端正党风的关键是提高党员素质,尤其是提高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素质。正是在陈云同志的倡导和提议下,中央及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加强党员的党性和党的纪律教育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广大党员和干部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党风的好转。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要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打铁还须自身硬。”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怎么治?陈云同志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路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我们当前主要的挑战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将党的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进而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增加党的纪律建设,并将其同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并列,凸显了纪律严明这个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管党治党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的新鲜经验,突出了纪律建设这个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切实抓住抓好教育、监督、执纪等重要环节,深入开展纪律教育、不断强化纪律监督、严格进行执纪问责。既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又通过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来扩大和巩固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猜你喜欢
党的纪律党风党纪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深刻认识党纪严于国法的必然性
雷锋(2017年4期)2017-05-30 10:48:04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
当代贵州(2017年12期)2017-05-19 08:21:02
“七一”高歌新党风
中华魂(2016年7期)2016-11-25 15:17:35
党规党纪实施中的“虚化”问题治理研究
新时期党的纪律体系建设探究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党员要自觉以党规党纪为活动边界
学习月刊(2015年13期)2015-07-09 05:37:58
浅谈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