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律理论解构及其在初一记叙文写作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30 12:52王杭军
考试周刊 2019年96期
关键词:预防实践

摘 要:初一学生记叙文写作最为普遍的是叙事结构松散、主题思想模糊问题,而三一律所倡导的叙事观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对此本文将对三一律观念进行详细解构,设计更完善的训练策略,让学生能够根据三一律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叙事特点和规律,掌握灵活运用三一律写作高质量记叙文的能力。

关键词:三一律;叙事观;认知再验;实践;预防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初一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普遍出现不善于处理叙事结构,文章主题不清晰、情感匮乏、思想表达模糊等问题。新课标要求初中生作文写作应具备主体意識,并强调学生在继承中创新。而三一律简单易懂的叙事范式,能更有效地解决初一学生普遍存在的叙事结构松散问题。

一、 三一律的叙事观解构

(一) 西方戏剧诗学视野下的三一律观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时期欧洲戏剧创作的主要原则,即强调情节、时间、地点的高度整一。最早源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的“整一化”学说(认为戏剧剧情应当限制在一桩有必然联系或一致性的事件里,其他一切无关情节皆可剔除)。中世纪古罗马戏剧学家贺拉斯《诗艺》中提出“以人物为中心,保证情节的张力。”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卡斯特尔维特罗在《亚里士多德〈诗学〉诠释》中首次完整地论述了“戏剧应在时间、地点、事件上进行限制”的必要性及价值,构建了三一律雏形。在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文艺理论家布瓦洛《诗的艺术》提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头直末维持舞台充实”,成为戏剧创作的权威,并完成了它的理论形态。

(二) 现代文学视野下的三一律叙事观念解构

以卢卡契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理论研究者认为三一律虽然不应是文本叙事的至上定律,但对于有限时空下叙事的强化作用极其显著。依我愚见,现代文学视野下的三一律叙事观主要有三点特征。

其一,时空统一,可以强化叙事张力,强化临场体验感,更容易表达叙事者的细微情感。

其二,行动一致,可以强化叙事的完整性与文学美感。离散化的行动描述会分散读者的关注点,对任务行动的描述必须保证逻辑与结构的完整。

其三,时间、地点与行动的高度一致性,可以全面强化作者的主题呈现。

以七年级《散步》一课为例,文章在一开头就明确了一家人是叙事范围,田野是固定空间,散步过程是时间形式;散步原因、散步过程中的观感、分歧与处理,完成了完整且一致的行动描述。在时空行高度统一的架构下,“歧途选择”在叙事环境中不显突兀,在时空衬托之下完美地糅合了“慈母”和“孝子”的生命责任感,实现了简约但不失凝练的叙事,也完美地实现了以小见大的情感抒发。由此可见,“三一律”的叙事范式主线清晰,主体突出,情节集中,非常有利于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

二、 三一律在记叙文训练中的特色功能

很多初一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就是“对生活的记录”,所以他们会采用小学时写流水账日记的方法来写记叙文,实际成文中所事件时间跨度大、空间跳变,难以呈现主题,更无法表达叙事的深层目的或所希望表达的情感。究其根本,是初一学生对文学叙事缺乏认识,未掌握文学叙事的基本规律。从初中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初一记叙文(相较于小学作文)写作更重视文学化表达,而学生在不了解文学理论的情况下较难把握特定文学体裁的创作规律。但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中提前进行系统化的文学理论教学不现实。这时三一律的优势得以体现:容易理解,其方法和原则明确,对于尚不能充分理解写作理念的学生能提供有效范式,提升写作效率。

三、 基于三一律的初一记叙文写作训练策略

(一) 观念引入与解析

教师首先要对三一律的内涵做必要讲解,引导学生以三一律的范式解构文本,再重构对三一律本体内涵的认识,实现对这一文学叙事理论的认知迁移(从概念认知迁移至思维模式认知)。

笔者在以《散步》为例讲解时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思维引导方式:

首先,阐述三一律的本质、定位及功能。说明三一律是一种结构约束性原则,其服务于各类叙事文本的写作,能够保证叙事的完整性、简明性。

其次,开展《散步》导读教学。要求学生参考三一律来对寻找文章的时间、地点、行动描写,分析文章叙事过程中是否遵循了三一律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入“错误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我选择了我班作文水平较好的一名学生写作的《重要的是初心》原稿和修改稿,原文叙事部分从事情缘起情绪低谷到走出困境情绪奋起拉长为一个星期;而修改稿将人物精神、反思时间和过程限定在一个观看电视的有限情境内,利用插入法闪回式再现人生反思。通过拓展对比,学生更容易发现运用三一律叙事的紧凑集中,表达简明,而主题升华更鲜明。

最后,对《散步》的主题逻辑进行重构,由此引申出三一律应用的关键——“将主题阐发作为叙事的核心脉络”。我引导学生以作者的思维对文章主题构建逻辑进行了梳理,即“希望表达尊老爱幼的人性之美—选择生活中的寻常小事来展现—从平淡生活中发现矛盾并凸显情感”,了解作者的主题凸显技巧,即在关键性叙事过程中设置矛盾处理的巧妙性。叙述逻辑的重构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创作者意图,通过解构,学生既能认识大家文章三一律叙事的巧妙性,又能意识到高水平的叙事不仅限于“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讲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二) 范例作品阅读与认知再验

进行深入讲解后要“趁热打铁”,建议带领学生看电影《天下无贼》,从中可以轻松理解三一律:车厢、偷钱、人情味。这一认知再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三一律效果并内化为个人写作技巧。精品例文选择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其一,应当属于严格意义的记叙文,避免选择记叙篇幅比例较低的抒情散文;其二,避免选择未严格遵循三一律的文章。例如《生死场》中许多叙事段落都采用了时空反差来凸显情感,其本身是优秀作品,但过多的情绪跳变,不适合作为记叙文初学者的参考;其三,强调主题明确性,尤其是从叙事中可以直接提炼主题思想的文章,例如《柏林之围》。

(三) 开展观念为先的多阶段细化训练

具体细化训练分为三个阶段,使学生实现“熟练运用”到“自主运用”的蜕变。

1. 口述训练

要求学生脱离标准文本,利用有限时间开展运用三一律的快速口头叙事训练。例如选择曹操《观沧海》:碣石山,以曹操观沧海为主线的过程中可以插入征讨乌桓以及对未来的雄伟蓝图等,以突出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 改写训练

资料来源,一是学生作文的改写,可以挑选学生典型“错误”(类流水账性质叙事散乱的)记叙文,先分析主题思想,再在其基础上以三一律为指导修改,进行时空和行动的限定,指导学生自主升华原文;另一是典型课文的改写,例如对《天净沙·秋思》进行拓展性改写,基于课文的主题思想创作一篇符合三一律的记叙文:小桥边,旅人看流水人家,思绪飞扬,想故乡思朝堂叹失意,以此训练学生围绕特定中心挖掘素材、创作结构紧凑的记叙文的能力。

3. 命题写作训练

进行分类训练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类常见叙事的基本逻辑和规律,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比如让学生写作三一律要求下的运动会场景,例如跑800米,从预备到跑到冲刺的过程中三次嵌入闪回训练中发生的事情,以电影蒙太奇手法凸显运动会的昂扬,感受运动命题记叙文可提炼的思想情感,由此总结此类记叙文的写作规律。

4. 开展互动分享、反思与讨论

由于学习者对语言文学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不同,需要通过讨论互动来切磋提升。虽然三一律是一种范式,但人对情感的认知与表达认识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揣摩练习,真正掌握。

四、 基于三一律的记叙文写作问题与预防策略

(一) 主要問题

三一律虽然是叙事文本创作的有效规律,但并不是叙事定律。三一律叙事结构也存在于限制叙事情境,限制想象和创新空间的瑕疵。当然,对于初一学生而言,还是利大于弊。但受该因素的影响,基于三一律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可能会出现一些衍生问题,例如叙事人物选择类型化、叙事情节处理套路化。这是由于学生过于依赖规律规范,创新意识弱化,且自主表达意识有所不足。

(二) 预防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教师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

第一,在确定学生掌握三一律记叙文写作方法后,引导尝试突破这一范式。如果达到了叙事结构完整、主题突出的水平,就可以进一步尝试对叙事三要素进行调整和变换,探索更新颖的叙事结构。

第二,强调学生表达主观感受,从实际生活经历取材,并增加生活化主题写作训练量。强调培养学生作文时的自主意识,渗透并强调三一律要适度,建议分层教学,可以在阶段性教学后强调写作主体意识对记叙文“层次”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其有意识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而不是囿于三一律裹足不前。

参考文献:

[1]张迪.“三一律”本质管窥[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4):16-23.

[2]陈军.文类:世界观影响文学的中介:卢卡契文类理论研究[J].文学评论,2017(6):89-97.

[3]童庆炳,陶东风.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7.

[4]韦健.追寻认知体验,激发表达冲动:写作本质视野下作文教学的应然取向[J].语文建设,2018(36):20-22.

[5]邓彤.知识与能力的变奏:写作教学“双基”模式研究述评[J].中学语文教学,2019(5):8-11.

作者简介:

王杭军,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风华中学。

猜你喜欢
预防实践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