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娉娉
【摘 要】通过建立有利于扶贫的后续行动,完善扶贫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传统“输血”向“造血的”减轻贫困的准确、扶贫的实现,最终实现2020年完成减贫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落下。党的十九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需要动员全党和全社会,贫穷坚持精密,准确贫困。这是党中央对全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阜新市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扶贫开发任务重的地区。
2013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阜新为全国三大“国家反贫困改革试验区”之一。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在解决贫困问题的做法。通过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集八方一起,呼吁解决贫困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我市还有贫困户数为26316户,贫困人口60173人。
一、精准扶贫的概述
1.精准扶贫的含义
精准扶贫是粗放式扶贫的对称性。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准确识别、帮助和管理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农户条件下的扶贫对象的扶贫方式。准扶贫机制包括精准识别机制、精准帮扶机制、精准管理机制和精准考核机制。
2精准扶贫是社会大扶贫格局下的认知提升
准扶贫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战略、一种政策、一种机制,更应当是包括理论、战略、政策、机制和行为的完整系统。思想的实质是实现扶贫准确扶贫在主贫穷的精确定位,扶贫目标扶贫准确地识别路径的精确选择贫穷和减贫取得的结果的有效扶贫。从多维度分析造成我国扶贫开发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开发要素组合效率低或功能弱所致。它在贫困地区脱贫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扶贫对象基数大,贫困地区范围广。
二、当前我市贫困人口现状及原因分析
1.贫困人口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市都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之一,阜蒙、彰武两县均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至目前我市贫困户数仍有26316户,贫困人口60173人。其中,因病致贫的有16060户,占比60.97%;因灾致贫的有4060户,占比15.41%资金致贫的1828户,占比6.94%;因残致贫的有1552户,占比5.89%因缺劳动力致贫的有1223户,占4.64%;因学致贫的有765户占比2.9%。
2.贫困的原因分析
(1)缺乏文化贫困化。文化程度低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这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的许多农民至今还没有用于商品经济,他们一直认为农业是当前的,更愿意把土地贫瘠,不想出去经营商业和商业。救济“等靠要”的思想非常重视。
(2)自然灾害致贫。十年来的九年是阜新的主要气候特征。根据降水记录,一年中三个季节(指作物生长季节)发生一季干旱的总概率约为80%。
(3)疾病和残疾都很差。在贫穷的所有原因中,疾病和残疾账户造成的贫穷的原因。现有的贫困人口中,大多数患病无钱医治,不再挂念贫困家庭在农村地区更为普遍。
(4)缺劳动力致贫。现有的这些贫困户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户,年纪大,身体不好,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也就不能从耕种农作物上获得收入来源。
(5)学校贫困。学校教育造成的贫困也是贫困的一个新原因,虽然在我国,小学和中学教育是强制性的,但贫困地区的收入较少,在学校花费较少。
三、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及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环境
要进行村庄环境治理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平整土地,危旧房改造,旱厕改造,排水排污,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优化村容村貌,使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的村民可以显著改善。
2.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分类识别贫困对象
经过近三年定向扶持、综合施策,贫困人口持续下降,在短短三年半的时间里,将全市25万贫困人口减少到60173人,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国家扶贫革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扶贫措施,扶持贫困人口达到57.72万人次贫困发生率由26.44%下降到16.21%。重点贫困县(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辽宁省阜新市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新10年扶贫开发的连片贫困地区。阜新市所辖2个县阜新县、彰武县均为辽宁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5个市辖区中新邱区和清河区属于省级层面上的贫困区。扶贫开发工作连续5年获省政府绩效考评优胜的好成绩。
3.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扶贫
阜新市在扶贫中遵循“给房子不如给瓜籽,给票子不如给点子”的理念,改“输血式”为“造血式”,帮助贫困户找到适合的产业。计划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扶持1.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具体路径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示范项目牵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拉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康龙食品、孙六杂粮、九帮麻业等30余家重点农事企业项目和10个扶贫试验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订单收购等模式带动4900人增收脱贫;彰武县春源山药红薯科技产业扶贫项目、双庙镇三产融合产业扶贫项目等6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项目带动3800人增收脱贫:全市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4300人增收脱贫。
如今,阜新已经形成设施农业、林果产业、畜牧产业、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村服务业等产业。
四、结语
脱贫攻坚现已进入攻坚拔寨阶段,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做到“真 扶贫、扶真贫”,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贫困人口,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更好地做好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为贫困户培育起可持续的产业项目,助力贫困户更好更快的增收脱贫意义重大。
精密贫困是新的战略方向,新的经济正常扶贫对接要求贫穷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应对政策,提高发展质量扶贫开发在中国,是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途径实现“双赢共富”。
【参考文献】
【1】潘帅,新常態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290-293.
【3】郑为文.解剖麻雀:从严湖村实践看精准扶贫[J].中国经济周刊,2016(13):38-41.
【4】刘解龙. 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J]. 湖南社会科学,2015(4):156-159.
【5】葛志军,邢成举. 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J]. 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