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晨楠
【摘 要】社会制度,简单来说,是指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制度的用以维护反映一定的社会形态结构的各种制度的总称。既然社会制度是一样事物,那么其自然可以被进行评價。而如果某种社会制度可以被得到优秀的评价,那么很明显的,该社会制度在这段特定的时间内必然是契合这个社会现状,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或者可以说它满足了人类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需要。同样的优秀社会制度的出现也绝对不会是无根之萍,其必然是根据一个社会当前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现状而最终由人们创造并选出的。所以如果需要分析研究一种社会制度的优劣,必然需要从这些角度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科技水平;影响
社会制度,这样事物是依附于社会这个事物的。也就是说在人类文明诞生的最一开始,必然是人类首先组成了社会,进而在这个过程中诞生最早的社会制度。所以在分析社会制度的优劣之前,必然需要先对社会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进而才能对社会制度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知。
现在通常认知的社会的这个概念——是指人类与环境相处中形成的关系总和,具体来说是指在某特定环境中共同生活的人群,经过一定时间的相处,最终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能够长久维持的相互依存的结构。正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的一样,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原始、朴素的约定。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人类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集合并形成力量的总和来克服生存的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简单点来说,就是社会的诞生是一群人在面对生存发展问题时,由于单个人无力解决面对的问题,于是人群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协商妥协并最终组建的,用来维持由他们组成的社会生存发展的团体组织。
而社会制度是指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制度的用以维护反映一定的社会形态结构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从上文中,可以清晰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的出现乃至社会制度的诞生,可以说是人类为了延续人类文明以及发展人类文明的一种需求。那么分析研究进而对社会制度的优劣作出评价也应该是从延续发展人类文明的角度。那么,从上面的内容分析便可以得出来以下的结论:一种优秀的社会制度应该是从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其与当前这个社会的人类文明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契合的。或者简单来说,优秀的社会制度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而不断发生改变的,而不契合文明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自然是拙劣的。也就是说,在社会经济水平出现大的发展,科技水平出现大的进步,社会文化出现大的变革之前,当前一个社会中存在的社会制度在人类这个整体的角度上来说,自然是存在有其合理性的,也就是都可以将其认为是一种优秀的社会制度。也就是说不能站在一个后来者的角度立场上武断地认定一种社会制度就是拙劣的,必须从当时的社会现状来分析与研究。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会从提及的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应当如何对一个社会的社会制度来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其作出评价。
(一)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社会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既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制度的组成,也是评价该社会制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时大都提及到的,关于均平的旗帜口号,是一种反对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夺,要求改变地位,取得生活温饱的朴素的平等、平均思想,而且往往带有绝对平均与平等主义。换而言之,就是让每一个农民拥有属于自己可以耕种的土地,反对土地兼并。而这种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在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是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因为在同样面积大小的土地上,如果只有基础的农业等第一产业,其所能承载的人口是有限的,也就是说随着日益增加的人口,仅仅依靠农业经济中产能低下的小农经济,是无法养活全社会的。
举出一个与此相关的例子。摩根索计划,是指在1944年的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中,由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提出一个二战后处置德国的计划。该计划主要由三点组成:(1)将德国分割为南北两个国家;(2)将德国的机器拆卸后运往盟国,使德国的经济退回到100年前德国农民的水平;(3)采取及时、仔细、有控制地驱除出境和移民到北美、南美洲和大洋洲的方法,将德国的人口控制在2000万人以下,从而使其不能继续威胁欧洲安全。该计划因过于严酷而遭其余国家的反对而最终被放弃。而其被放弃的另一个原因正是,如果让德国仅仅保留有农业等第一产业已经少量轻工业,那么以德国在战后的国土面积,是无法养活2000万人口的,必须需要得到美国等国的经济援助,而且数额高达7亿美元(此时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当时1美元约等于现在的14-16美元)。从这个例子来看,即使是已经拥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近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和轻工业的德国,也无法以自己的国土资源面积来养活自己,那更何况是还处在封建经济水平的中国农业经济又如何做到养活全国人口乃至均平的目标呢。而当时东西方的封建制度固有的最大社会问题土地的兼并,却在客观的角度上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法与途径。
土地兼并,使得农民失去了土地,使部分农民变成了佃户,但也使得部分农民去往了城市,成为了手工业等轻工业产业的从业人员,而正是手工业等轻工业的持续发展为整个人类文明带来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所以你可以认为封建制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至少,在那段时间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封建制度是一个优秀且必须经历的社会制度。因为随着文明的发展,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正好到了需要封建制度来为文明发展提供需要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在长时间的手工生产业发展中以及愈发发达的商业的过程中,由商人的逐利性进而产生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接下来,在新兴的资产阶级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这一阶层的实力,开始了资本主义革命,进而开始了新一轮的社会制度的变革。当然由于东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使得这一进程的速度产生了明显的差距,不过这一部分将在第三部分进行相关的阐述,这里仅提及一下。也就是说在农业经济占据主导的社会经济情况下,封建制度可以说是这种情况下最优秀的社会制度。因为其提供了社会制度整体进步的途径。
也就是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最基础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社会制度:狩猎采集,基础渔业,自然农业的经济水平诞生的是原始社会制度;早期的农业经济发展诞生的是奴隶社会制度;农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出现;而随著轻工业经济到重工业经济以至更往后的其他工业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乃至也许存在的更高等级的社会制度的出现。
(二)科技水平
一般来说科技水平的变化,一般并不会直接影响一个社会制度的改变,往往是通过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其他方面的改变间接地影响许社会制度变化。
比如最明显的几个例子,中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在传入西方后,随着火药技术的一步步发展,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打败了以传统骑士阶级为主导的封建阶级提供了帮助。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军事技术水平的提高,资产阶级革命开始逐渐出现,典型的例如拿破仑,他的部队将步(携带火枪的步兵)骑炮有机结合,在征服欧洲的过程中,将法国大革命的资本主义思想带到了全欧洲,也让许多国家拥有了最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水平,这也导致了随后欧洲大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潮。
在科技水平发展到电气革命以前,社会制度中的政治制度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往往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完全管辖,这虽然会使得地方上的一些突发状况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但是却可以使中央政府拥有对地方的足够管辖力度,避免出现地方分裂的情况。而随着科技水平尤其是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报电话的出现,在改变人们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使得中央政府可以在给与地方政府部分治理权力的同时,保持着对地方政府的管辖能力。这次的科技水平的提升使得许多现代的政治制度的出现,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地影响了社会制度的改变。
同时地,在此之前,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全民选举,因为在电话乃至电报等高效的远距离信息交流工具之前,各个被选举人的信息以及他们各自的参选理念也无法向整个社会的所有人公示,同时各地选举的结果信息无法在第一时间汇集到一个社会的政治中心,而这样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并产生一系列的危害,所以在当时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虽然在经济制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但在政治制度上仍无法做到赋予每个人以公平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此之前只有少数的采用全民选举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我这些国家具有国土面积并不算大的特点,使得信息之间的相互传递的塑料并没有达到完全不能接受的地步。而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即電气技术革命后,在科技水平提升的帮助下伴随着远距离信息沟通交流工具例如电报电话的产生,这才有越来越多的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更加多样成熟的政治制度,并使得社会制度产生了新的变化。
而且科技水平的改变,也并不是都通过间接的方式,有时也会直接地对社会制度产生影响,例如在近几年经常出现新闻上的人工智能;克隆;基因技术等方面,它们已经对社会制度中的文化道德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也开始逐渐影响到了法律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
一个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往往在被谈及到时,是作为一个附属的项目被提及到的。但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它也是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制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研究优秀社会制度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通常是被定义为与基层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由基层群众创造,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称。简单点来说,社会文化通常被认为是包括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内容。
这些事物一般并不像前两者那么明显地影响一个社会的社会制度,但其往往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本文在上面提及到的东西方几乎在同时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甚至在中国,其诞生的时间还要更早,但为什么最终西方的萌芽,最终长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大树,而在中国却一直停留在了萌芽的阶段呢?这其实与中国盛行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以及封建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其影响下,使得这些商人在赚到钱之后,往往会选择购置大量的土地进而成为地主,而后也会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走上科举仕途之路,成为士这一阶层,而并不是扩大自己的生产经营资料。在这里,其实笔者这样认为,虽然中国实行的科举制度为社会的人才选拔,不同阶层之间的人员流通以及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当科举制度的选拔方式固化之后,也成为了阻碍中国社会制度改变的巨大障碍。同样的,儒家思想不仅在这些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也让大部分中国人至今还在潜意识中保留许多传统的观念。在法律制度上,最典型的莫过于德治与法治的争论,由于儒家长期推行的“德治”“人治”“礼治”的思想,使得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是一个难以真正得到完善回答的问题,法治的推行依然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同时除去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他的一些传统思想的也在法律层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或许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杀人偿命”,这使得即便目前我国经过了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死刑的废除依然在短期内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文化对社会制度的深刻影响。
而宗教信仰,在中国对社会的影响其实并不算大。长期以来,中国人信奉的可以是被称为“实用主义复合宗教”,很少有所谓的完全信仰某一宗教的人。所谓的拜佛求仙,更多地往往就是按照传统的习俗,求个心理层面上的安慰作用。而在西方,宗教信仰对于一个社会制度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例如在之前的中世纪时代,在欧洲,教宗的权利高于各国国王的王权,而在中东则是由君主同时掌握教权与王权。而到了现在,许多穆斯林国家仍将其宗教书作为法律的文本使用,而在西方则是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惯,如祷告,洗礼,礼拜等。那么一个优秀的社会制度必须要尊重这些传承下来的社会文化。同样的,这样的社会也必然会诞生出适合于自己的社会制度。
民族主义是在近代诞生的一种社会文化,其一般是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其促使了欧洲民族主义国家的诞生,并在之后进一步推动其余国家乃至殖民地国家走向了现代社会。但是其如果不被正确的使用,也会带来民族矛盾,引起社会的动荡与分裂。所以一个社会的社会制度中是否需要保留民族主义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又必须承认民族主义确实带来了现代社会制度。
同理,在当前的政治理论中被认为最优秀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全民民主,或者我认为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全社会精英民主。现在世界上仅有的实施全民民主且相对成功的应该只有瑞士,不大的国土,较少的国民,以及相当普及的高素质教育而且由于这个小国的支柱产业为银行业和特殊的中立国身份。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才诞生了这样一个特例。因为如果缺少了以上的几个因素,往往只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国家分裂,民族矛盾,民意裹挟政治等。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全民的普及高素质教育,进而产生的良好的民主的社会文化氛围,这是现在大多数国家所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政治构想,但目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一个社会的社会文化氛围是长时间的积累流传下来的,一种优秀的社会制度必然要契合这个社会现在的社会文化,而要评价一种社会制度的优劣,了解该社会的社会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到此处,本文从上述的经济科技文化三个方面通过几个例子阐述了笔者对于如何分析研究一种社会制度优劣的看法,首先是从基础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进而从侧面以该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切入,最后以社会文化来对社会制度进行分析。只有经过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研究,你才能对一种当前的社会制度做出在当前时优劣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刘巧红,张中瑞.关于代议制、直接民主和全民公决权的断想[J].人大法律评论,2010(01):285-301.
[2]張乂凡.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贡献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
[3]耿云志.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J].史学月刊,2006(06):7-9.
[4]李喜所.关于民族主义现代性的宏观思考[J].史学月刊,2006(06):13-16.
[5]林红.当代民粹主义思潮的孕育、生成与有效应对[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7):54-66.
[6]魏星河,刘堂山.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划分[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02):15-18.
[7]何增科.论社会制度与思维习惯[J].北大政治学评论,2019(01):23-57.
[8]翟萌萌.浅谈福柯的社会制度分析范式[J].法制与社会,2013(09):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