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2019-01-30 02:25吴佳
智富时代 2019年12期

吴佳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经济学的角度,在对供给和需求理论、成本理论等理论的运用上,并基于目前国家政策和肉类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如何应对给予了一定建议。

【关键词】肉价上涨;供求失衡;成本理论

一、引言

当下,猪肉的价格飞涨,以南京某大型超市为例,品牌猪肉达40-50元/斤起,创历史新高。猪肉价格的上涨以及为何上涨,受到了整个社会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在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的变动会对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产生直接的影響。而在所有涨价的食品中产生影响最广泛的,莫过于猪肉了。近期猪肉价格上涨之迅速,幅度之猛烈,已经让老百姓的心理上产生了恐慌的情绪,他们担心猪肉的价格会这样持续的上涨。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猪肉价格的上涨呢?其价格为何上涨的这么快呢?许多知名学者和专家都纷纷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文立足于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来分析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并就这种现象的应对给予相应的建议。

二、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一)成本推动。

西方经济学有理论认为,企业的生产成本具体有两种,分别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而隐性成本是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它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结合这两种性质成本来看,造成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是显性成本。近期农业、环保和土地等多部门在养猪行业内实行了齐抓共管的政策,造成了国内多个地方出现了在养猪行业内的限养令和禁养令等。我国是猪肉大国,中国饲养的生猪数量超过7亿头,占世界生猪总数的一半。在如此庞大的产量下,难免会给消费者一种“猪随便养养都能养活”的错觉,这种错觉也存在与很多进入行业初期的养猪户的脑海中,他们也并不在意成本,但实则不然。人工、药品、疫苗、饲料、环保等种种要素都有对应指标,尤其非瘟影响下,养猪成本面临着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一旦受到猪瘟的影响,那么情况则会进一步恶化,很多养猪户会被要求清栏退市。如此情况下,养猪成本的加大,导致了供需不平衡,是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二)供求失衡。

同时西方经济学认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这种商品在市场上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的,当该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等于市场需求量时所决定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换句话说,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实现了市场供求均衡时,所实现的价格。无论是市场总供给的变动,还是市场总需求的变动,都会导致市场上某种商品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变动,最终会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动。当市场供给量变动时会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需求量变动时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称为供求定理。那么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当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逐步回到均衡价格。简而言之,供给上升,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猪肉的均衡价格也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当猪肉的均衡价格上涨时,肉价也会上涨。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从供给侧出发,提高供给质量,改善供给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针对产能过剩以及环保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整顿。在相应的政策下,养猪的饲料、人工以及环保费用等也有一定的提高,成本的增加最终会反映到产品即猪肉的价格上,也就导致了猪肉价格的上涨。而成本的增加又反过来让很多农民认为养猪困难,很难赚到钱,就更不想养猪,失去了饲养生猪的积极性,减少了生猪的供应,如此产生了负面循环效应。另外生猪的生长是需要一定的周期,一般而言的话,从一头猪崽生长成成猪,再到向市场上供应猪肉,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尽快猪肉价格的上涨可能对扩大生猪的饲养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受到生猪生猪周期的限制,短期内想快速提高猪肉量的供给变得不太现实。必须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彻底改变猪肉供给量低的现状。总的来说,在猪肉需求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减少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导致均衡价格上涨,是推动猪肉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三)社会结构因素。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是二元社会结构,何为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为一元、农村为另一元的城乡分隔和差异状态。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是城乡差异明显和城乡分隔呈现刚性,人口无法在城乡之间实现完全的自由流动。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主要是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为主导地位。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养猪会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的方式,各家各户基本上都会生养几头猪;另一方面,养猪也是从刚需的角度出发,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对猪肉的短期需求量会有明显上升,那么养猪就可以防止猪肉出现短缺的发生。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散户养猪十分普遍,从客观方面来说也对猪肉供应和肉价的稳定来说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是城乡差异更加明显化和城乡分隔开始弹性化,走出二元社会结构既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又有利于当前中国农业面貌的改变以及工业效益的提高、社会公平的实现、社会心理的平衡和城乡环境的改善。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渐放开,使得人口的流动性变成一种可能。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中房地产行业、公共设施、基础建设事业等呈现涌动性的发展,而这些发展需要巨大的劳动力作为支撑,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随着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强,相当一部分农民走进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使得养猪的农户越来越少,生猪的供应量越来越下降,长期下来最终是猪肉的供应量锐减,猪肉价格的上涨成为一种必然。

三、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

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包括加强生猪疫病预警机制建设,加强各级防疫部门的建设,确保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到位,稳定队伍,保证必要工作经费的落实;定期对养殖户进行防疫病知识的宣传培训;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和环境的管理,严格检疫和消毒以及疫苗管理、饲料管理、兽药管理和政策法规应用;禁止病死猪交易,加强引种监管,对病死猪妥善处置;将动物疫病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来对待,动物发生疫病扑杀后,政府对散养户和小型规模养殖户蒙受的损失予以适当补偿,减轻饲养户的生猪疫病风险等,同时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疫病的防治技术和药物研究的投入,用新的科学技术来预防和治疗各种疫病,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健康。

(二)鼓励农户,扩大养猪规模。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增加供给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增加猪肉的稳定供给,对控制猪肉价格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户来说,由于养猪的机会成本较高,因此要提供他们的积极性,必须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其他形式的转移支付,从而部分减少农户的养猪成本。同时要增加其他肉食产品比如说鸡、鸭、鱼、羊肉、牛肉的供给,适当的调整饮食结构,缓解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三)健全信息系统,引导市场理性发展。

要继续加强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同时进一步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的生产和市场管理监测,对于生产方面和市场的变化要做密切跟踪。继续强化信息发布和预警方面的工作,对广大养殖场户作积极引导,优化调整他们的生产结构,促进整改生猪生产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要强化屠宰执法和市场监督,工商局、物价局、畜牧等部门互相积极配合,加强强化屠宰执法和管理,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短缺斤两,以次充好变相涨价等行为,维护肉食市场的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