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强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炭资源地质局,山西 太原 030045)
郭庄煤矿设计生产能力80万t/a,使用主井为原三矿主井,副井为原一矿副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小窑破坏、超生产能力服务等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出现资源枯竭问题。为确保煤矿生产持续性,经过研究决定,对郭庄煤矿实施深部接替改造设计。因此,需将原三矿主井进行延伸,与原一矿轨道上山实现贯通,可形成郭庄煤矿深部煤炭资源开采、通风、运输通路。避免了在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绕到一六三五大巷,贯通后可直接通过轨道上山实现主井与副井之间连通,降低郭庄煤矿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运输成本,有效满足矿井延伸之后的资源提升、回风等相关的要求。本次贯通测量主要为原三矿主井与原一矿副井之间实现贯通,井口之间的距离为1900m,井下导线长度在2650m左右,实际贯通的距离约为155m。见图1所示。
图1 巷道贯通示意图
井巷在贯通过程中允许有偏差存在,根据《煤矿测量手册》、《煤矿测量规程》等方面规定,结合本次轨道提升斜井贯通实际,为了确保在巷道贯通之后不会影响到后期的煤炭提升安全等,减少后期带来的巷道卧底、扩帮工程量,考虑当前郭庄煤矿实际测量水平,确定出本次贯通工程允许偏差水平方向在30cm以内,高程偏差在±20cm范围内。
选择贯通路线。选择出最佳贯通测量路线是开展贯通测量的基础。从本次贯通情况来看,有3种贯通测量方向:(1)一矿副井—1589大巷—三矿主井;(2)一矿副井—1897南巷—1897西巷—轨道上山—三矿主井;(3)一矿副井—1578北巷—1578中巷—轨道上山—三矿主井。见图2所示。
图2 三套方案测量路线图
通过对这3种方案进行对比,得到:方案2相对于方案1导线长度增加明显,超过了300m,同时,其中包含的三角高程增加,有2个角度超过10°的夹角;方案3相对于方案1导线长度增加超过500m,有1个角度超过15°的夹角。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三套方案对比
通过对方案1、方案2、方案3进行对比可知,方案1相对于其他方案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在进行本工程贯通测量时,选择方案1作为本工程贯通测量方案。
(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根据矿区实际情况,选择了6个单三角控制网,从《国家三角测量与导线测量规范》入手,选择使用RC—356型全站仪开展地面控制测量,精度设计在15″范围内,在进行外业观测时,选择正倒镜、四测回进行2次读数,连续2次测量在5″内、三角形闭合差控制在9″内。
(2)地面高程测量。本次测量工程中,将BM808四等水准点作为起始点,使用2台DS3200型水准仪同时进行观测,整个过程中,同时使用了铝合金水准尺,独立开展3次测量,控制连续互差在2mm范围内。
(3)井下平面控制测量。井下总体的作业条件相对于井上有着较大的不同,环境较为恶劣,特别是对于巷道断面较大的位置,由于受到井下风流的影响,非常容易带来较大的误差,为了提升井下控制测量的精度,设计采用三架法进行导线测量,该种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不仅可提升测量速度,同时又可压缩测量过程中的对中次数。在本次井下三架法测量时,选择脚架3台、棱镜2个、全站仪1个。设计具体测量方式为:在A点将全站仪固定,并进行精准对中,确保平整,然后在B、C位置均安装1个棱镜,对于B、C位置也需进行对中。见图3所示。在具体测量时,设计将A位置的全站仪与缩进纽扣准备对焦,然后将照准位置取下,并移动到C点,这时,在C点将棱镜松开,将全站仪插入并照准,之后将钣扭锁紧。整个过程中,由于操作没有出现任何移动,全站仪进入到整平、对中状态,该点就是这个测站的测站点。在移动B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后续的测量中,按照该种方法,依次完成所有的测量。
图3 三架法测量示意图
(4)井下高程控制测量。在进行高程控制时,选择了S3型水准仪,同时,配合使用铝合金水准尺,对于2点之间设计采用独立测量,所有站点使用2台测量仪器时,得到的互差距控制在±2mm之内。
在本次贯通施工中,设计采用导线测量、陀螺附、单井定向、GPS定位等方法。为了确保选择设计方案能够达到实际使用要求,对选择的贯通方案进行了误差预计,将轨道上山作为X轴,将轨道上山距离三矿副井最近的位置且垂直于轨道上山的位置作为Y轴,现从X、Y、Z三个方向上对贯通误差进行预计。
(1)地面控制测量误差预计
在进行地面控制测量时,采用卫星定位技术设计4等GPS控制网,通过现场实际测量分析得到,在本次控制测量中,通过GPS测量平差后,最弱边的中误差为1/8000<1/40000要求,在X、Y轴方向的相对点位误差为Mx=±45.9mm、My=±65.8mm,两者均小于贯通重要方向上±80mm的要求。
(2)井下导线测量误差预计
大量贯通测量实践表明,在进行贯通测量时导向测量、陀螺附均能够达到井下7″导线精度要求。在进行本次贯通测量时,根据导线误差理论、方位附等,并编辑相关计算程序,将相关点坐标导入到其中,通过计算得到,Mx=±136mm、My=±154mm。
(3)竖向投点测量误差预计
结合该矿井实际,井上的近点传递到对应的钢丝误差,钢丝传递到控制点,得到Mx=±12mm、My=±14mm。
贯通相遇点误差计算:
通过上述3个方面的分析,结合误差传播定律,由于各个方面误差而带来的X轴、Y轴方面的误差,分别为:
选择预计误差的2倍作为本次贯通测量所能够产生的极限误差,则得到极限误差最大值分别为±304mm、±374mm,两者均小于两中线间贯通误差±500mm规定,可以达到本次工程施工要求。因此,设计的方案切实可行。
(1)采用选择的方案进行贯通施工,得到了水平方向的误差为52mm,高程方面的误差为69mm,两者均小于方案的预计误差,这表明本次工程贯通测量精度较高。
(2)本文设计了3种贯通方案,通过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到了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