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土地流转补贴政策效用的视角

2019-01-30 09:26王素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12期
关键词:禀赋补贴农户

王素涛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州 510800)

0 引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平等均分为原则,将土地分割细碎化。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模式能够适应以手工劳动为特征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但越来越无法适应以规模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细碎化已成为阻碍现代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能够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中央政府出台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允许农民土地流转,并在法律层面上明确土地流转的合法地位, 20世纪90年代对土地转让权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其土地使用权。2000年以后,对农民土地转让权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2002年颁布的《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农户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流转。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14 年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规定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出台土地流转相应政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如2007年浙江省嘉兴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对流转土地6.7hm2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由财政一次性给予200元/667m2的资金补助(市、区财政各承担50%),其中100元作为对流出农户的补助, 100元作为村级组织的工作经费。2008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财政扶持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意见》,规定省财政设立2 000万元农村土地流转扶持资金,扶持农村土地流转。对土地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单宗土地流转面积在66.7hm2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20hm2以上),由财政部门对土地流出方按100元/667m2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鼓励下,土地流转取得巨大成效, 2007年全国耕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5.2%, 2012年上升到21.5%,截止2016年底,攀升到35.1%。

地方政府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的绩效如何?政策是否促进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否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是否增加了农民收入?等等问题都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少数学者认为土地流转补贴政策能够促进土地流转经营规模,增加农业生产效益。肖大伟(2010)认为增设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可以适度扩大农户经营规模,解决粮农增收问题,促进土地流转[1]。王建华(2011)认为,土地流转补贴政策效果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2]。

多数学者认为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土地流转规模,但未必能够增加农业生产效益。马志远等[3](2011)认为地方政府的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直接在交易环节给予补贴,在短期内促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效果,但没有鼓励农民投入更多的资本或者技术,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张建等[4](2015)研究表明,以规模经营为条件的补贴政策通过激励村集体组织农地规模流转,间接实现农户的参与,补贴对流转双方收入增加的影响机理不同,没有增加土地转出户的收入,反而扩大了土地转入户的收入差距。黄祥芳等[5](2014)认为地方政府土地流转补贴政策产生大规模经营者对小规模经营者的“挤出效应”,并降低大规模土地经营者的边际生产率。尚旭东、朱守银[6](2017)提出农地流转补贴政策即能产生土地集聚的短期正效应,也诱致土地流转溢价、政府创租、对中小规模经营主体的挤出等负效应。李乾[7](2017)对比分析4类土地流转补贴方式的经济效应,提出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应优先选择土地流转第三方。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土地流转行为是农户基于土地经济价值和社会因素双重标准做出的理性判断,是农户对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结果。土地流转受到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8](钟涨宝等, 2003)。

有关土地流转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户主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土地流转[9-14](张文秀等, 2005; 包宗顺等, 2009; 许恒周等, 2012; 常伟, 2013; 陈仲常等, 2014; 陈飞等, 2015)。户主的年龄越大,劳动能力降低,土地情结越深,流出土地意愿越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非农就业机会越多,非农收入越高,越倾向于流出土地。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影响土地流转[15-21](Kung, 2002; Deininger and jin, 2007; 钱忠好, 2008; 陈美球等, 2008; 钟甫宁等, 2009; 王余丁等, 2016; 范乔希等, 2017)。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非农产业生产。随着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农民转出土地的意愿明显增加。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发展存在内生的关系[22](黄季焜等, 2012)。

多数学者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禀赋与土地流转存在相关关系[23-26](Yao, 2000; 金松青等, 2004; 张忠明等, 2008; 何欣等, 2016)。土地肥沃、单位地块面积较大等土地自然条件优越,单位土地劳动力投入成本较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较低,土地收益率较高,农民流转土地意愿较低。土地资源禀赋越好,农民越不愿意转出土地。但部分学者认为家庭耕地面积越大,越能显著提高农户流转意愿[27](钟晓兰等, 2013)。

农民进城务工,受到家庭老人赡养,子女抚养教育,进城就业能力,住房、医疗保障等因素的影响[28-33](王银梅等, 2009; 谢勇, 2012; 朱冬梅等, 2015; 徐美银, 2016; 毛新雅等, 2016; 宁光杰等, 2016)。农民离乡进城务工条件越好,土地转出意愿越强。

土地流转补贴是指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适度扩大流转规模,促进农业发展规模化和现代化,对土地流转主体给予的农业专项财政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土地流转,达到规模经营。但从各地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来看,补贴规模较小,农户获得的土地流转补贴占农户总收入比重很小。因此提出假设: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对农户转出土地影响相对极其有限。表1预期了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因素。

表1 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因素预期

影响土地转出因素Factor预期结果Expected effect户主年龄(Age)负向 受教育程度(Edu)正向 家庭非农业人口比重(Non-P)正向 土地资源禀赋(Endowment)负向家庭非农业收入比重(Non-I)正向 离乡进城务工条件(Conditions)正向 土地流转补贴(Subsidies)正向

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的保障功能变迁,国家土地政策调控等宏观因素,也包括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结构、土地情结、土地资源禀赋、家庭社会经济结构等农户个体微观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与土地流转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因此文章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Area=β0+β1Age+β2Edu+β3Non-P+β4Non-I+β5Endowment+β6Conditions+β7Subsidies+ε

该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调研地区的具体环境因素,选取农户的家庭人口特征,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土地资源禀赋等变量。将农民土地转出面积(Area)设定为因变量,自变量为户主年龄(Age)、受教育程度(Edu)、家庭非农业人口比重(Non-P)、家庭非农业收入比重(Non-I)、土地资源禀赋(Endowment)、离乡进城务工条件(Conditions)和土地流转补贴(Subsidies)等。

土地面积、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业人口比重,家庭非农业收入比重和土地流转补贴为连续变量。将土地资源禀赋设置为定距变量,以土地肥沃程度、单位地块面积大小、土地平整程度、离村庄距离远近、农田水利资源状况等条件划分土地级差,土地资源禀赋最差的为1级,最高的为7级。离乡进城务工条件设置为定距变量,结合家庭老人赡养、子女抚养等负担条件,进城就业能力,住房、医疗保障等因素,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赋值法,设置为:很差=1,较差=2,一般=3,较好=4,很好=5。

3 数据来源与变量统计描述

该文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笔者2016年对安徽省蚌埠市土地流转状况的实地调研。蚌埠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市辖3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 京沪、淮南等铁路,京沪、京福等高铁交汇点,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农民外出务工普遍。

为了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15年6月蚌埠市出台规范性文件,规定对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且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经营主体,在经营一年后,按100元/667m2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奖补的规模要求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3.3hm2以上(设施农业1.3hm2以上),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流转土地33.3hm2以上,农业企业流转土地66.7hm2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按照规定程序通过互换并地等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对实施“一块田”合并土地6.7hm2以上的村,按照互换地面积100元/667m2的标准进行奖补。截止2016年第三季度蚌埠市耕地流转面积13.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9%。

蚌埠市J村地处低洼地,全村土地面积1/3是高地,2/3是低洼地,涝灾频繁。所辖20个村民小组, 810户总人口3 664人,土地面积343.6hm2,人均耕地面积0.09hm2,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由于土地零碎不规整,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劳动生产力水平低; 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差,农业耕作方式粗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业生产收益低。

固镇县Z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 965人, 688户,劳动力人口共1 779人,耕地面积593.7hm2。土地资源禀赋较好,人均耕地面积0.2hm2,地块完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土地收入较高。

调研样本村代表了皖北平原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特征,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该研究以走访入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在J村调研获取65户有效数据,Z村70户。Z村土地资源禀赋明显比J村优越,人均耕地是J村的2倍,而且地块比较完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每亩土地收入高于Z村400元。

J村户主的平均年龄低于Z村3岁,但受教育年限高于Z村1.4年。J村家庭平均人口低于Z村0.6人,非农人口比高于Z村6.5%,非农收入比高于Z村20%。J村由于土地资源禀赋较差,农业生产收益较低,家庭非农就业率较高,农村城镇化特征比Z村明显(表2)。

表2 农户家庭特征状况

样本村有效调查户数户主平均年龄户主受教育平均年限家庭人口平均数非农就业人口平均数非农就业人口占家庭人口比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J村65.046.25.84.82.4350.395.0Z村70.049.14.45.42.3543.875.3

J村土地流转转出率明显高于Z村。J村每户平均转出土地0.320 6hm2,占承包土地面积75.6%,高于Z村63.3%; 转出户占总农户比100%,高于Z村85.7%。

J村土地流转方向可以分为散户向大户流转和散户之间的流转。散户之间的流转基本上是农户之间亲朋好友的无偿转包方式,大户流转以有偿租赁方式。J村调研样本农户均向大户转出部分土地,占转出面积74%,其中有27户即向大户又向散户转出土地, 20户即向大户转出土地,又从亲朋好友处转入土地。

Z村土地流转方向只有散户之间的流转,基本上是无偿转包。调研样本农户10户转出土地面积7.5hm2,占承包面积11.4%, 11户转入土地7.3hm2,占承包面积11.1%(表3)。

表3 农户土地流转状况

样本村人均土地面积(hm2)户均转出土地面积(hm2)户均转入土地面积(hm2)户均转出土地面积占承包地总面积比(%)户均转入土地面积占承包地总面积比(%)大户转入土地面积(hm2)转出户占农户比(%)转入户占农户比(%)J村0.090.320.0775.6017.4015.44100.0023.00Z村0.200.110.1012.3012.00014.2815.70

两村的差别主要是由于J村有大户承包了该村低洼地和高地。该村高地一直以来种植水稻,由于地块细碎等原因,农业收益低下,农民以800元/667m2价格全部转出该块土地,占该村土地面积30%左右; 该村低洼地宜涝,几乎每年只能收获一季小麦,秋季作物旱涝没有保障,以400元/667m2价格流转出去。而Z村由于土地资源禀赋较好,土地租金较低农民不愿转出土地,土地租金较高,无人愿意转入土地。

大户的土地转入是基于对土地经济价值的考量,散户的土地转出转入则是基于土地经济价值和社会因素双重标准做出的理性选择。经济价值型的土地流转正逐步取代社会关系型的土地流转。

J村土地流转中散户向大户流转获得土地流转补贴,而其他散户之间的转让,包括转出户和转入户均无法获得土地流转补贴。Z村土地流转均是散户之间的流转,农户没有获得土地流转补贴(表4)。

4 模型结果与分析

该文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操作模型,采用强迫引入法,分别对样本J村、样本Z村回归统计,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整体样本回归统计,得出3个回归结果(表5)。

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样本J村变量土地禀赋和流转补贴VIF接近4,其它变量均小于2,样本Z村变量非农收入比重VIF为2.684,其它变量均小于2。整体样本变量非农收入比重和土地禀赋VIF接近2.9,其它变量均小于2。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直接引入方程。

3个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0、0.736和0.765,回归方程数据拟合优度较好,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的P值几乎为零,反映了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Durbin-Wastson检验值在2~3之间,说明模型变量无序列相关。

表4 土地流转补贴状况

样本村样本户数散户之间大户流转转出农户散户之间流转转出农户散户之间流转转入农户流转补贴农户户数比例户数比例户数比例户数比例J村6565100.02741.52030.865100.0Z村70001014.21115.700

表5 影响土地转出的因素模型回归结果

变量户主年龄(Age)受教育程度(Edu) 家庭非农业人口比重(Non-P)家庭非农业收入比重(Non-I)土地资源凛赋(Endowment) 离乡进城务工条件(Conditions) 土地流转补贴(Subsidies)整体样本0.0290.1832.040∗6.881∗∗∗-0.335∗∗0.750∗∗∗0.044∗∗∗(0.747)(1.637)(1.502)(3.355)(-1.879)(3.613)(6.111)J村样本0.0200.1263.613∗∗∗1.0490.0730.490∗∗∗0.044∗∗∗(0.611)(1.574)(2.773)(0.657)(0.143)(2.992)(3.999)Z村样本0.0350.1870.83112.297∗∗∗-0.629∗1.251∗∗∗—(0.567)(0.955)(0.393)(3.588)(-1.575)(3.388)— 注:∗∗∗、∗∗、∗分别代表在1%, 5%和10%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括号里数字为T 统计值

户主年龄变量回归系数符号为正。受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年龄越小,离乡进城意愿越强,土地转出意愿强烈,特别是新生代农民表现更加明显。该研究模型回归系数检验不显著,且系数值较小,可能因为样本地区户主年龄较大者的家庭结构多为主干家庭,年龄较轻者多为核心家庭。年龄较大的户主家庭土地面积自然多于年龄较轻者,能够转出的土地面积自然较多。

教育程度变量回归系数符号为正,但是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众多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其土地转出意愿越强,文化水平高的农民比文化水平低的农民更易获得非农就业机会。该研究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不同层次的受教育群体提供了不同的就业岗位,文化程度高的人并不一定比文化程度低的人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只是受教育程度高,容易获得较高的职位而已。事实上,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文化程度低的劳动群体提供了较多的初级就业岗位。

非农人口比重变量回归系数符号为正,在J村样本和整体样本模型中分别通过了1%和10%的统计显著水平。家庭非农人口越多,非农收入越高,农民转出土地意愿越强。由于Z村样本中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3.8%,低于J村6.5%,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75%低于J 村20%,土地资源发挥了较强的经济价值功能,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导致该村模型非农人口比重变量回归系数检验不显著。说明农业收益水平影响土地流转。

非农收入比重变量回归系数符号为正,在Z村样本和整体样本模型中均通过了1%的统计显著水平,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表明,非农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农民转出土地的重要因素。该变量在J村样本模型中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为该村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农业效益低,农民耕种土地获得的收入与土地转出获得的租金基本持平,农民基于经济理性,即使非农收入比重比较低的农户也愿意有偿转出土地。

土地资源禀赋变量回归系数在Z村样本和整体样本模型中为负,分别通过了10%和5%的统计显著水平,土地资源禀赋越好,土地产出效益越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强,转出土地的意愿越低。但在J村没有通过显著水平,原因可能是该村土地资源禀赋整体较差,土地经营成本居高,农业生产收益低下,即使土地资源禀赋相对较好的农户也认为自己耕种土地的收益不如转出土地外出务工的收益。

进城务工条件变量系数在3个模型系数为正,均通过1%的显著水平。说明部分农民考虑到子女教育培养、家庭老人赡养,离乡进城生存就业能力低下等因素,不愿离乡背土,只能在乡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就近务工,以半工半农的生产方式劳作,土地流转意愿较低。

土地流转补贴变量系数在Z村样本和整体样本模型中为正,均通过1%的显著水平。但补贴系数较小,土地流转补贴变量对土地转出变量贡献较小。实践中,农民获得的土地流转补贴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非常小,对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 政策建议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即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大力提高非农就业率,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提高非农收入比重。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创造出大量非农就业机会,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吸纳到非农产业领域,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和数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土地作为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土地转入方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程度较低,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低下,降低了土地转入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加强财政金融等政策扶持,把财政扶持资金转移到对农田水利建设等基本生产设施的建设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保持和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转入需求。

加快户籍、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等制度原因,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户籍、社会保障、随迁子女教育等诸多政策障碍,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缓慢。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受阻,是影响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禀赋补贴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禀赋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体质的关系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