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

2019-01-30 08:24谷奇琦
中学语文 2019年21期
关键词:考纲公开课文言文

谷奇琦

课标的详细,教参的丰富,网络的发达,使我们高中语文老师们的课堂“精彩纷呈”。老师们一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精心准备,一节节热闹、新颖的公开课竞相亮相在大家面前。我们的语文课很多时候已不像课,而是亦诗、亦歌、更亦剧。这样的公开课很多时候收获一片叫好,可是听得多了,我发现这样的课老师们往往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去完成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目标,而一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仿佛并没有落到实处。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一直认为怎么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可是在真正的教学实际中,我越来越发现,教什么好像更重要于怎么教。而到底该教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我们拟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下面我将结合组内几位老师成功的公开课给我的启示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

一、以文为本,教好重点

高中语文课文各具特色,每篇文章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和行文特点。教学目标的拟定,应遵循每篇文本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出文章的重点,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文章的精髓。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写景状物的名篇,文章中的景美,语言也美。散文,向来都是形散而神聚的。所以这篇文章更深的内涵应该在于作者颇不宁静的复杂情感。听过不同的老师教授过这篇课文,有的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荷塘,带领学生重点赏析荷塘月色的美景;有的老师则着重于指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文字;我们当然不能否定这些老师的教学目标,但听了组内王老师的课,我茅塞顿开,王老师用整节课去让学生读文章,体味作者在美景中透露的复杂情感,这样,就使学生对文本深层意蕴有了理解。如果这篇散文,老师们在教授时只注意审美感受而忽视情感体验,我认为就脱离了朱自清先生的文本之意了。

又如,我曾听过一个老师的《拿来主义》的公开课。鲁迅的文章执教起来颇有难度,何况如此生涩的议论文。这个老师以文章的几种论证手法为切入点,具体地带领学生学习了文章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文中的一些重点字句和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本就要教会学生如何论证,正是因为准确把握了文体的特点,制定了合适的教学目标,这个老师的公开课才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俯拾皆是,我认为,以文本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表现,我们在拟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本特点,从而教好重点内容。

二、以生定教,教出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标反复强调要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制度,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弱点与弊端来确定,不同的班级,同一篇课文,我们完全可能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我所任课的班级,一个是文科重点班,另一个是文科普通班。重点班的学生语文基本功扎实,而普通班学生功底相对较弱,不同的学生情况就决定了我的教学目标不能相同。记得我在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普通班的孩子一直纠结在文本之中,搞不清诗词中意象的表情达意作用,搞不明白其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无论我是如何细致地引导,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楚其中的“虚实相生”技巧的本质。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不得不带领他们梳理常见意象,复习虚实相生这个表达技巧的内容,最终使他们弄清了这首诗的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而相反地,重点班学生在课上大多能自己找出诗词中的重点意象和艺术手法,在文本的学习中已不需要花费大的精力,甚至还有很多学生能背诵出大量关于离别的诗词,在这样的情境下,我灵机一动,找来几首写离别的诗词,让他们进行对比赏析,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甚至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经过这样的比较阅读教学,我开始引领学生“知人论世”,探寻作者的身世及创作风格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不同的作者对相同题材写作的方法,表达的情感都有所区别。而我,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最终将两个不同班级的教学目标设置成不同的内容,这其中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的实际情况,已成为我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基础好的学生只制定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那学生会感觉味同嚼蜡,失去学习的动力;而相对的,基础差的学生如果拔高地设定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不知所云,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准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好教学难点。

三、明确考纲要求,教清考场要点

高中的语文学习,从大的层面上来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可是我们每一个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心中都似明镜,在这些大的目标之外,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能让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考到一个满意的分数。基于这一特点,我们语文教学目标的拟定在统筹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明确我们的高考考纲要求,教清楚考场要点。

工作之初,我一直将大学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奉为神坛,在教学中屡屡碰壁却不知所然。记得我带第一届学生时,我只知道抱着名师教案,照葫芦画瓢地去教学。其他文本教学倒还没有过于显著的问题,但文言文教学却让我陷入了困境。教学时,我按照教案上笼统的表述,将《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目标拟定为让学生明白文中烛之武的爱国情怀;将《鸿门宴》的教学目标拟定为分析项羽和刘邦的特点;将《兰亭集序》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体悟其中作者的情感。对照自己看似无懈可击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也似乎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可是考试时,我的学生文言文考题答得一塌糊涂,等我再回过头去复习课文中的文言文时,他们除了记得我当时讲过的故事之外,其他的一脸茫然。我百思不得其解,去请教组内的一名老教师。他详细地询问我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后,对我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做的永远都在文字的疏通上,你将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学生当然学不好。”我这才明白,我在教学中舍本逐末了,丢掉了最重要的东西。换句话说,我根本还没有搞清楚高考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于是,我找来考纲,潜心研究,终于明白,高考中文言文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的积累才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无独有偶,我听过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林黛玉进贾府》。整节课,他花了十几分钟让学生欣赏这一片段的电影,接下来给学生讲述宝黛的爱情等等,一堂课的时间很快,可能是觉得不妥,下课之前他让学生回答林黛玉的人物形象。问题抛在那里,可是没有老师的细致引导,学生依旧沉浸在《红楼梦》的故事里,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回答的自然不尽人意。其实对于一篇小说来说,高考考纲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形象的分析。作为老师,你可以带领学生去了解我们的经典名著,但是不能忽视我们的高考要求,在上课时,应该想尽办法通过这篇文本教学教会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似乎没有落到实处了。

抛开考纲,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容易浮于表象,教学就更容易成为花架子。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一定要牢记考纲要求,只有这样,你的学生才能笑傲考场。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拟定,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要统筹兼顾,要考虑到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和考纲要求。只有顾及这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可能尽如人意,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猜你喜欢
考纲公开课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会背与会默写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