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龙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兰州730000)
本文所指的团操课程是指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中,以音乐和动作的配合为基础,以减脂、塑型、改善生体机能等为目的,在相应健身教练带领下,开展的一对多体育健身项目。高校健美操是在鲜明的音乐节奏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保持身体标准姿态的基础上实现身体控制节律性弹动技术,达到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实现人类追求以健身、健心与健美为锻炼目的的一门体育学科[1]。
商业俱乐部团操课程与高校健美操课程对比见表1。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商业俱乐部团操课程之于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内容更为丰富,会员教高校学生可选择性较多;②课程更新频率远高于高校健美操课程,课程的更新频率必然以教练知识储备更新的频率为基础,因此俱乐部教练较高校教师就课程更新速度而言更加快速;③运动强度较大,在身体素质提高方面效果更为显著,锻炼价值更大。
商业俱乐部团操课程之于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授课形式方面,由于俱乐部教练同学员之间只是一个带领者和跟随者的关系,教练完全主导教学过程,因此两者之间并未有太多交流,这就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很难注意到学员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技能的传递;②由于俱乐部团操是以会员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因此其课程目标更为明确,即减脂、塑型、心肺锻炼等,但学员运动技能上的提高有限,仅仅是身体技能上的提升。高校健美操课程以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同时德育教育也渗透其中,对学生的锻炼由身至心,更为全面,也更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商业俱乐部团操课程之于高校健美操课程相比,虽然在授课形式,锻炼目标上还有一些不足,但其在课程内容、课程更新频率、锻炼价值方面也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课程的更新频率上,这就要求广大从事健美操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扩充自身的技能库,而且扩充后也要时时注重更新,注重创新,不仅要钻研传统健美操教学还应主动去接受、去学习最新操课类型,取长补短,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课程更丰富多彩,更受学生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