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矿床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2019-01-30 05:48张方方王银宏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矿床成矿

张方方,王银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42所大学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95所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其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此背景下,矿床学作为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加强矿床学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进一步提升矿床学学科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矿床学学科发展现状

我校矿床学学科历经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拥有一批德高望重的地学大师,他们重视教学、崇尚科学、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本学科在国内外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和学术地位,形成了以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在成矿理论方向,创立了成矿系统理论,建立区域成矿学分支学科[1],在全国区域矿产研究中起到指南作用;在成矿系统理论及其构造成矿动力学研究基础上,提出复合成矿系统理论,构建中国金矿成因模式与勘查模型[2-3],指导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方向,创建非线性矿产预测理论方法,在国内多个重要成矿区带推广应用中取得找矿实效[4-5]。他们在本学科领域国际重要学术期刊(Ge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Economic Geology、Mineralium Deposita、Ore Geology Reviews等)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和非线性矿产预测方法技术等发现和评价一大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相关成果近十年已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在成矿理论与找矿实践方面,主要取得以下进展:

(1)创立成矿系统理论与华北古陆找矿实践。以多年来对众多矿床和成矿区(带)的研究积累为基础,成功将系统理论引入到矿床学研究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成矿系统理论。指出成矿系统是复杂地球巨系统的子系统,是成矿物质在“多因耦合、临界转换”作用机制下,经“源—运—储—变—保”演化而成,具有特定时空结构并具有资源—环境双重效应[6]。以该理论为核心,建立了区域成矿学的学科理论框架。深入解剖华北古陆边缘成矿系统,探讨了区域成矿特征,提出了7个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的矿集区,成为中国地调局部署重大找矿计划和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理论基础。成矿系统理论全面推动了矿床学研究的进步,已经成为我国成矿学研究的主导思想之一。该成果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构建中国金矿成因模式,划分胶东型金矿类型。中国大陆复杂构造演化造就的金矿成矿条件特殊性成为制约深部金矿勘查的难题。学术带头人依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基于构造成矿动力学和复合成矿系统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划分出“胶东型”金矿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金矿,构建相应的勘查模型,创新找矿技术组合,提高了找矿实效。相关成果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成矿作用与找矿突破。学术带头人主持“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和“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两轮“973”计划项目,通过查明中国大陆区域成矿复杂性特征,提出复合成矿系统理论[2]。复合成矿系统理论为深入揭示大陆成矿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了西南三江地区地质找矿实践重大突破。识别出格咱斑岩—矽卡岩型铜钼、扬子西缘富碱斑岩—造山型金铜和保山—镇康层控矽卡岩型铅锌三条巨型多金属复合成矿带,发现和指导评价了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相关成果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创立非线性矿产预测理论方法与找矿实效。在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与勘查评价方向,以矿产资源预测非线性理论与模型、成矿过程奇异性理论与矿床时 — 空分布分形规律等为突破口,解决复杂叠加信息的有效分离、微弱成矿信息识别与提取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创建非线性矿产预测理论方法,在个旧、铜陵、冈底斯等矿产地推广应用中取得找矿实效。该成果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我校矿床学学科建设以国家矿产资源重大需求为导向,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出发,立足成矿理论与找矿突破等前沿科学问题,成效显著,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推动了学校“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本学科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对于引育高水平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特色学科核心竞争力及学校影响力意义重大。

在看到学校矿床学学科核心竞争力取得局部突破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该学科领域在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整体水平与学校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师资队伍水平仍需提升。具备国际视野、敏锐科学洞察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中青年杰出人才规模依然不够,对原创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把握能力尚需提高。

(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还需提高。科技发展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国际交往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完善。

(3)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尚需加强。以SCI检索收录论文为标志的科研成果数量居于该学科领域前列,但原创性成果和高质量标志性成果仍然不多,高被引论文数仍然偏低[7]。

二、新形势下矿床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思路

学科建设是高校整体建设的核心和总体发展的主线,是关系到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整体部署[8-10],扎实推进学校“落地行动计划”,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建设和发展矿床学学科[11]。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实施引领学科发展的杰出人才梯队建设计划。依托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资源勘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及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实施引领学科发展的杰出人才求真系列建设工程,构建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梯队,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型科学家。

(2)实施创造一流业绩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充分发挥教师的年龄特点、专业特长和主观能动性,制定实施教师分类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重点加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

(3)加强实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科研实验平台的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强培养和引进专业实验技术人才,持续开发新的分析测试方法,充分发挥高端实验设备的效能。

(4)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大力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所进行访学或研修,达到“发表1篇国际SCI论文、结交1位国际合作伙伴、观摩1门优质专业课程”的要求,实现中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培养。

2.进一步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改革矿床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化矿床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强化数理化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推行院士、教学名师等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开设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等课程,夯实并拓宽本科生地质专业基础教学;通过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深度融合基础知识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12];通过加强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联合教学与科研,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开展研究生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

(2)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强化矿床学专业基础和专业兴趣培养的基础上,以基础性和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引导,加强教学科研的融合,对学校推行的求真地质班实行个性化、特色化、淘汰制和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强化导师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对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推进矿床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进程。创新国际合作与校际之间的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多种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继续推进跨国(境)野外地质实习,参加国际高水平矿床学学术会议(如SEG和SGA会议等)。

3.组建求真群体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

(1)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以矿床学基础性、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矿产资源重大需求涉及的理论与技术为导向,依托学校相关二级学院,选拔校内优秀教师和研究生,或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活跃在学术前沿的一流人才,组建与矿床学学科密切相关的若干求真研究群体,开展以项目管理为抓手的创新性科学研究[13]。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①区域成矿系统形成与保存。从地球系统出发,研究区域成矿系统的岩石圈背景、壳幔构造、矿源供给、流体输运、矿石堆积、矿床定位、保存条件、矿产分布规律,实现从成矿系统向矿产勘查系统的转换,引导协同勘查。②流体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在俯冲、增生、碰撞和复合造山等过程中大规模流体的起源、运移、演化、聚集与成矿;流体地质过程本身就是各种矿床、地质异常、矿床系列、成矿系统形成和演化的过程。③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机理。以大型超大型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阐明大型 — 超大型矿床的成矿过程,探索复合造山过程中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形成机理,构建大型 — 超大型复合成矿系统的成因模型和研究方法体系。

(2)实行求真群体成员聘期制,采取公开、公正、透明的绩效考核原则,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提供差异性经费支持。以培养杰出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等为主要考核指标。

(3)充分发挥本学科人才优势,面向矿产资源国家重大需求,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争取在三江、胶东和华北等成矿区带发现和评价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为形成新的国家固体矿产战略基地做出贡献。

(4)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力争建成学校“一带一路”矿床研究中心,在地矿行业、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为社会培训一批地质找矿及地质工程方面的骨干人才。面向国际办学,招收培养本学科领域国外硕士和博士留学生。

三、结语

矿床学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涵盖了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新形势下,我校矿床学学科建设应该以“一流”为目标,制定相关政策,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完善学科相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组建若干矿床学求真群体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推动学校整体建设发展,为最终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双一流矿床成矿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