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型发展的动物科学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困境探析

2019-01-30 04:29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应用型

河套学院农学系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社会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需要和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发展的产物,人才培养以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将教学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培养解决生产一线问题的职业工程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强调企业参与,重视实践与创新,重视应用型人才职业元素的需求。因此,与行业企业构建合作联盟,共建教学团队,实施校企合作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需要。

1 动物科学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实施背景

校企合作教育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应用型教育的成功范例。双导师制是学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技能、职业规划、就业方向和个性发展等进行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是以“双境培养、双师共教”的理念培养人才。

河套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顺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现代畜牧业人才的需求,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采取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了导师与学生弹性“双向选择”制度。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在实施中,因学校内多数导师缺乏企业锻炼经历,对企业的培训方式、人才要求知之甚少,致使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度参与。基于此,河套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充分发挥专业区域校企合作优势,搭建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构建了应用型动物科学本科生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2 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双导师制人才培养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本着校内、外导师职责互补、互动交流的原则,共同指导学生。校内导师主要负责专业知识指导,包括专业学习引导、毕业论文撰写、就业方向选择等,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空间。校外导师侧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职业判断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1 校企合作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河套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提出了“1+1+1+n”,即“1名企业导师+1名专业导师+1名辅导员+n名本科生的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辅导、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校企合作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2.2.1 建立导师与学生弹性双向选择制度

新生入学,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包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技能需求、对口行业发展等。为此,河套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安排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专业导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专业讲解与指导,举办各种讲座、主题班会、企业见习,从多方面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

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通过多途径了解专业教师研究领域、个人基本信息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导师。导师根据学生志愿,结合自身科研和社会服务需求,明确所指导的学生,原则上每名导师所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5人。专业导师带领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帮助学生了解科研,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研与实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对口的行业,感受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依托各类技能竞赛平台,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

进入大学三年级,学生进入专业核心课、技能课的学习阶段,对专业各方向有进一步认识后,可以提出申请调换导师,经导师同意,进行调配。这种弹性、灵活的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制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同。

2.2.2 实施企业导师差异化实习指导制度

进入大学四年级,学生完成校内课程学习,深入企业实习。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企业导师,建立企业导师数据库。企业导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实习活动,全程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并做出评价,引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

校外实习期间,要求专业导师不定期到企业看望学生,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和企业导师根据学生专业方向与实习岗位,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毕业论文撰写。此阶段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学院的投入。

3 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实施中的困境探析

2014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各试点转型本科院校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本科生双导师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探索。邓明阳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1];张耀辉等研究构建校企合作“专业导师+能力导师+企业导师”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2]。在实施中,都取得了很好成效,较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但也存在诸多困境。

3.1 导师聘任的困境

目前,转型发展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新技术开发与职业技术能力方面都无法满足企业对科研成果和人才的需求,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畜牧企业技术人员大多毕业于地方高职院校,学历层次低,缺乏教育教学专业化素质;高层次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自身工作繁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上,指导学生投入不足。因此,在双导师实施中存在企业导师数量和能力不足等问题,企业导师难聘。应在政策引导、政府支持下,建立企业导师“教师专业化素质”培训机制,加强企业导师人才储备,是完善双导师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内导师学历层次高,专业师资水平更多体现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不能满足选派“双师双能型”教师担任校内导师的需求。转型发展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导师制大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岗位职责要求,教师兼任导师,主观意愿不高,投入精力有限,在履行导师职责中,存在“卸责”现象。走出这种窘境,一方面需要学校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锻炼,学习新技术,提升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壮大“双师双能型”导师队伍;另一方面制订校内导师岗位聘任机制,聘任主观上愿意并且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校内导师;同时,建立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合作交流机制,促使校内导师及时捕获市场所需,掌握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延伸教学,在有效指导本科生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3.2 制度缺失 导师职责模糊的困境

转型发展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校企间或者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工作配合、学术交流机制等问题,直接影响导师投入的积极性及对学生的指导效果。校内导师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指导参与度很低,因不熟悉学生实习情况,普遍存在与学生交流时答复不是很负责任的现象,学生在企业实习完全由企业导师指导,校内导师职责不明,学校监管不到位。学校聘请的企业导师没有相应的报酬,单纯依靠名誉需求驱动,企业导师承担什么责任义务,如何检查、评价和反馈等制度缺失。导师责、权、利方面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缺失,是限制双导师制有效实施的根本原因。

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和学生作为团队组织,能使学生更好地参加导师所承担的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和生产操作,促进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企业作为双导师制实施的联合主体,需合作协调,建立合作机构,组建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的导师团队,明确各自任职资格、工作职责;共同制订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考核细则、合作交流机制、奖惩制度,加强对导师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建立导师聘任和退出机制,严格审查,实施导师个人申报和院校审核双向选择制度,明确导师退出机制;设立导师制专项资金,健全导师制经费使用办法,保障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

3.3 实质性政策支持缺失的困境

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蕴含的人才效用和经济效益远不及“政产学研”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直接且立竿见影[3]。企业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在没有激励机制和实惠的前提下,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热情不高、态度消极,转型发展的本科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是处于松散的自由博弈的不稳定状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企校合作”模式,形成政府引导、主体双元、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对于处于转型发展期的本科院校尤为重要。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在主体层面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多组织的联动与协同;在保障层面需要政策、制度、财政等多方面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政府依据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制订政策法规,提供政策环境;利用社会资源,为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提供政策保障。学校依托政策支持,扩大有效稳定的合作企业建设,选聘更多优秀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依托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研发中心、测试中心、实验室和实践教育基地,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共建导师团队。

3.4 学生与导师沟通配合缺乏主动性的困境

双导师制实施中,学生表现出缺乏与导师主动沟通意识,不关心甚至从来不主动联系导师,没有发挥沟通校内外导师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导致双导师制的实施缺乏学生的积极配合,校内外导师的合力没有得到发挥。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教育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提供知识、智力、技术等方面支持的重任,人才培养关注的焦点是提高学生适应产业发展与技术革新的创新能力。建立并实施校企合作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意识。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导师聘任困难、相应制度缺失、缺乏实质性政策有力支持等困境。提高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提高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寻求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完善双导师制相应制度机制,有力推动、转型、发展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双导师制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应用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V eraW an g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