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冠心病属于心脏病症之一,近几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中[1],临床根据病症的表现,对其进行分型,有:心绞痛型,隐匿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2-3],猝死以及心肌梗死型,冠心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介入治疗的特点有患者恢复快[4],创伤小的优势,患者在手术后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且扩张了冠状动脉,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此种治疗手段属于侵入性操作,所以很容易给患者造成损伤[5],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所以本文就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其护理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将本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手术治疗,并均知晓本次研究,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04例患者中,男51例,女53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60岁,中位年龄(64.85±2.76)岁,73例经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31例经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手术;91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行介入治疗,其余13例患者因为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路径行介入治疗。
对患者采取手术前教育,并针对性行心律失常护理,消化道出血护理,穿刺部位出血或是皮下血肿护理措施,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措施,尿潴留护理,以及饮食指导。
手术前健康教育:由于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自身缺乏信心,再加上对手术比较恐惧,所以很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门之后根据其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不同,给予疾病的介绍和手术前的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其了解相关的知识,并告知其防止措施以及手术的意义。介绍手术方法与过程,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耐心的回答其提出的问题与疑虑,提高其手术与后期康复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疾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而使治疗效果更优质。
心律失常护理:患者在手术后会有心肌神经丛受到损伤的表现,所以在手术后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观察其是否有血压和心率上的变化,若血压降低,及时给予升压药物,另外,还需要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以免由于患者心理紧张造成心律失常的发生,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其平和的心态,若患者发生心绞痛症状,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尿潴留护理:该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精神紧张和不良习惯等存在相关性,为了避免患者手术后发生尿潴留,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就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养成正确的床上排便习惯,若发生尿潴留,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热敷,以此缓解症状,必要时要行导尿手术,以解除尿潴留。
消化道出血护理:手术后,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为此,需要在手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钠,在抗凝之后很容易发生恶心或是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的出血量会在800毫升以上,此种情况应该考虑畸形溃疡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为避免患者服用药物后造成胃黏膜损害,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刺激。
穿刺部位出血或是皮下血肿护理: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穿刺位置,若发生出血情况,则需要及时止血,进行压迫,时间可以持续15分钟,为避免患者血肿,需要避免患者过早活动,根据出现血肿的时间采用措施,血肿24小时内用冰袋敷,24小时后用温水热敷,若压迫和包扎穿刺处出血还继续,则需要重新巴扎。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由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所以很容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情况,出现后,需要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和多巴胺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变化,维持血液通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向其介绍拔管的过程,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紧张。
饮食指导:尽量缩短患者的禁食时间,以此维持患者的体力,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叮嘱患者在手术前一天减少饮水量,控制患者体内水量的摄入,叮嘱患者手术前后应该以清淡或是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能食用油腻或是刺激性的食物。
采取本院自己设计的护理质量评定表对患者护理效果予以评估,主要包含护理工作人员沟通能力评分项目、操作技术熟练度评分项目、护理责任心评分项目、主动服务评分项目、应急能力评分项目、护理书写规范评分项目,各项目满分均是100分,分数高表示护理质量更优。
应用统计学SPSS 17.0软件对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4例冠心病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其中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消化道出血,3例穿刺部位出血,2例尿潴留,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9例患者在经过针对治疗后均痊愈,并康复出院。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工作人员沟通能力评分是(97.50±5.87)分,操作技术熟练度评分是(92.36±3.58)分,护理责任心评分是(91.12±4.60)分,主动服务评分是(98.63±4.51)分,应急能力评分是(92.54±3.12)分,护理书写规范评分是(93.58±3.25)分。
介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手术之后,患者很容易发生并发症,为此,临床需要对患者发生的并发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尿潴留,穿刺部位出血[6],消化道出血以及血管迷走神经发射和心律失常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饮食指导后,会一定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危害[7],当然,护理措施的实施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高要求[8-9],只有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10-12],为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证明体征,并进行详细记录。
在周海艳[13]的研究中,主要选择65例慢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采用手术前教育,心律失常护理,消化道出血护理,穿刺部位与皮下血肿护理以及尿潴留护理措施,并对血管迷失神经反射情况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若拔管时患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则需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为患者吸氧,给予患者阿托品等药物的注射,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叮嘱患者要尽量缩短禁食的时间,以此保持体力和体液指标,另外,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静脉补液,在手术前叮嘱患者减少饮水量,食物应该以清淡、容易消化的为主,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后,65例患者的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1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尿潴留,3例穿刺部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以及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在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均痊愈,并出院。这与本次的研究结果相似,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04例冠心病患者均成功的完成介入手术,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9例,主要包括:1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穿刺部位出血,2例尿潴留,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消化道出血,9例患者在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均痊愈,并康复出院。另外,护理工作人员沟通能力评分是(97.50±5.87)分,操作技术熟练度评分是(92.36±3.58)分,护理责任心评分是(91.12±4.60)分,主动服务评分是(98.63±4.51)分,应急能力评分是(92.54±3.12)分,护理书写规范评分是(93.58±3.25)分。由此可见,介入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在经针对性护理后均痊愈、康复,且明显提升了患者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后的并发症状,经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明显,由此可说明,介入手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的患者在出院后未经随访,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不足,以后在护理工作中会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