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魏晓丽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阅读自学”作为数学教学活动之一,明确了“数学阅读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高中数学阅读教学还存在简单化现象,不少教师不注重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导致数学阅读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充分发挥数学阅读教学在提高数学教学效能中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认识,在实践中探寻阅读教学策略,将数学阅读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加深对数学本质、数学规律的认识,形成数学的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教师不注重分类,就难以提高数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思考,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将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从而根据不同类别的阅读内容,实施类别化阅读教学,使数学阅读教学从粗犷式阅读教学向精致化阅读教学推进,提高数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般来说,高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别,分别是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数学例题,不同类别的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类别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阅读教学为例,教材对“集合”概念进行如下的阐述: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这是一个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往往言简意赅,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概念中的字词句进行认真地解读,集合概念阅读要抓住“一般”、“指定”、“某些对象”、“全体”等核心词汇.词汇的解读不能停留在语言意思的理解上,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不仅把握集合的外延,而且把握集合的内涵.例如“一般”的阅读,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查阅相关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枚举出“特殊情况”,引导学生对“某些对象”进行举例,使某些对象得以具体化,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高中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实施高效能的阅读教学.方法渗透常见的方法是教师举案说法,以某一个阅读对象为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方法指导过程中,不少教师存在“去学生化”现象,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阅读体验的弱化,甚至是虚化,学生掌握的方法成为教师阅读经验的“贩卖”.我们要立足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注重学生阅读过程设计,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在过程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在阅读实践中积累方法.
例如,“集合的基本关系”中“子集”的阅读教学,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解读“子集”概念,具体解读活动如下:学生分为四个自然小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每个小组在集体阅读的基础上,指派一个代表,模仿教师角色解说“子集”概念.在学生解说子集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概念阅读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理论概括,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数学语言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图形等,了解三者在数学阅读中的作用.文字在阅读中发挥着高度概括的作用,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浓缩;符号则是对文字的优化;图形是生动化的阐述,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方法去阐述概念,从而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去实践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地实施阅读教学,而不是开设专门的课程来进行教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捕捉阅读教学的适宜时机,从而将阅读教学自然地融合在数学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亲和力,而且也在生动的数学教学环境中实施阅读教学,为阅读教学搭建生动的场景,避免阅读教学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使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例如,“简单旋转体”中“旋转面”、“旋转体”概念阅读教学.如果直接进入概念阅读教学,显然难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结合数学活动有机渗透阅读教学.我们先让学生选择乒乓球,注意观察旋转的乒乓球,然后借助多媒体模拟乒乓球旋转剖面图.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旋转面”、“旋转体”的概念.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符号、图形等语言进行辅助性阐述,即根据阅读收集到的信息,绘制出“旋转面”、“旋转体”的形成过程,最后提取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关键词汇,强化学生阅读信息概括能力,以及利用多样化语言形式表达阅读信息的能力,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信息的反向输出能力.
高中数学阅读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巧妙运用阅读教学载体,强化学生阅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载体的帮助下进行具象化阅读学习.例如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案例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使学生在案例引导下学会阅读.
例如,“生活中的频率”一课,习题3-1A 组第三题.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习题,消除学生习题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习题阅读教学:在学生完成习题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纳,将习题错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知识性错误,即学生由于知识存在认知偏差出现的错误;另一类是非知识性错误,重点是学生由于阅读能力不强造成的错误,并选择学生由于阅读造成的错误为案例,引导学生对照题目和学生解答答案,探究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会发现这一错误是由阅读造成的,并深入分析阅读错误造成的具体原因.最后,结合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对阅读进行总结,归纳阅读的基本方法和经验,以及如何避免阅读造成的错误.此外,教师还可以以导读单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引领,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由于借助案例、导读单等载体,学生对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对阅读可能造成的错误有了具体化的认识,从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方法、经验的提炼.
数学阅读和语言类阅读尽管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都属于人类的认知活动.因此数学阅读教学要遵循语言阅读的一般规律,基于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利用自身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聚焦阅读的关键环节,将这些环节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从而根据重点采取精准化的阅读教学指导,强化学生阅读学习的目标意识,抓住阅读重点,并对阅读重点进行分解,从而化难为易,提高数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互斥事件”概念阅读,教材在呈现互斥事件概念时,首先创设了一个例1 作为问题情境,作为引出互斥事件的引子,然后利用文字语言概括“互斥事件”.在提出互斥事件之后,教材又回到例1,并从例1 扩展到生活中的类似事件.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重视文字语言部分“互斥事件”阅读教学,忽视例1 阅读教学和扩展性阅读教学.显然,这种阅读教学方法没有精准把握教材设计的意图,需要我们根据教材设计意图,强化聚焦意识,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和重构.第一环节,聚焦问题情境,梳理例1 事件的特征,从而对“互斥”获得感性认识;第二环节是理论概括,将这段理论文字再还原到例1中;第三环节,根据文字语言,再回到生活,寻找生活中具有“互斥”性质的事件,这样才使阅读教学经历从感性到抽象再到运用的认知循环,完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认知过程.
总之,阅读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高中数学教师要强化阅读教学设计意识,通过多样化阅读教学策略,让阅读成为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形成自学能力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