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
(枣庄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社会各个行业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改变,尤其是对于新闻媒体行业的影响更加直接和重大。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改变,传统的纸质媒体受到重大冲击,而对于从事新闻摄影的媒体工作者来说更是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中,新闻摄影的应用极为广泛,而今在新媒体浪潮的推动下,人们对图片的要求日益提高,新闻摄影的应对方式的变化迫在眉睫。
数码时代对新闻摄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码时代对新闻摄影影响最大的是数字摄影器材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银盐胶片被电子的CCD、COMS取代,摄影师不再需要胶卷,借助数码设备可随时拍摄、即刻观看照片,不满意随时删除,这一划时代意义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和拍摄成功率,并节约了拍摄成本。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意义重大,拍摄完成的照片存储在存储卡或者电脑中,借由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传播。具有无线网络功能的数码照相机还可以实现边拍摄边传输的便利,这种便捷是胶片摄影时代难以想象的,不仅提高了传输的速度,还节约了工作时间。
摄影器材的影响还体现在近几年快速发展和性能不断完善的手机摄影上,手机摄影小巧轻便,操作简单,社会大众可轻易操控。特别近几年各大手机厂商专注于手机摄影上提高产品竞争力,这使手机摄影的像素不断提高、画质不断改进、功能越来越丰富,至今已基本可满足新闻摄影对画质的需求。新闻摄影人又多了一件拍摄的利器,使用手机拍摄更加灵活方便,并可深入社会和生活、寻找和发现题材。手机摄影的发展还带来了新闻摄影主体的改变,以前新闻摄影只是少数的媒体从业人员能掌握的技能,而今人人都能够成为新闻事件的拍摄者,也为从事新闻摄影的专业人员带了更多挑战。由于获得方式的便利,手机摄影也对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起到监督作用。
其次,数码时代对新闻摄影的影响还体现在传播途径的改变。以前纸质媒体是人们阅读和读图的唯一方式,数码时代快速推动了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在获取新闻和图像上有了更多途径。一方面,这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令更多人投入到新闻摄影工作中,也使新闻图像的传播更加广泛。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互联网和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性,也给新闻摄影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大众带来更丰富、更及时、更真实的图像。传播途径的改变也使得新闻摄影的受众群体不断增加,数码时代之前新闻摄影的受众主要集中在惯于阅读纸质媒体的人群;数码时代下,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衍生出新的传播途径,使新闻摄影的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尤其智能手机的出现,年轻人逐渐热衷于观看新闻图片。年轻人的思想更加活跃,欣赏角度也更多样,这也给新闻摄影的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题材的选择、拍摄的角度、构图的处理等方面需要更加丰富和多样。
再次,数码摄影更大的便利性体现在数码图像后期的处理。在传统银盐胶片时代,想要对新闻照片做修改极为困难,仅凭借经验在暗房做一些简单处理,比如局部曝光控制、简单的影像拼接等。数码时代,图像处理软件应运而生,摄影师可以借助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曝光、裁切、拼接、合成、排版、甚至替换图像,尤其因故未能拍摄完美的重要题材,以此能得到较好弥补。但数码摄影的这种便利也对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一定考验,在数码时代下我们屡屡看到新闻摄影中的造假照片出现。如 《藏羚羊生命中的十道难关——铁路关》这幅新闻照片曾获得 “2006CCTV年度新闻记忆年度新闻图片”,最终被证实照片中的藏羚羊是摄影师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合成的;同年,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金奖作品 《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被提出质疑,后被证实是利用软件将多张照片拼接而成;2008年,《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这幅照片获得当年华赛自然与环保类新闻照片金奖,后来被证实照片中的一只鸽子是通过软件复制出的。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造假事件给数码时代下的新闻摄影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数码时代下,新闻摄影在拍摄题材、拍摄过程、后期处理、传播途径、受众群体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这既给新闻摄影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作为数码时代下的新闻摄影工作者该如何面对呢?
第一,掌握新技能、提高技术素养。数码照相机技术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丰富,摄影师需多接收和研究数码相机的前沿技术,加强学习后期软件技术,提高新闻图片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
摄影记者还需提高忧患意识,数码摄影的便利性也让摄影技术变的越来越简单,尤其手机摄影的广泛运用,社会大众可拍摄新闻图片随时投稿,并可通过手机摄影监督摄影记者拍摄事件的真实性。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改变和进步,近几年中国摄影师屡屡在国际最权威的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中获得大奖,得到国际媒体的认可。新华社摄影记者吴晓凌的作品 《柔道——血染赛场》获得第52届 “荷赛”体育专题类一等奖,这幅作品拍摄于北京奥运会柔道比赛的赛场:一位柔道选手由于比赛太过于激烈在双方撕扯过程中受了伤,柔道选手跪在赛场上,手撑着地面,一滴鲜血从他脸上滴落下来,就在这滴鲜血滴在地面上溅起的一瞬间摄影师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场面。很多观众看完这幅作品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是多么精准的抓拍能力才能把鲜血溅起的瞬间记录下来!据摄影师自己回忆,这幅作品是采用连拍的方式才捕捉到的,连拍是新闻摄影记者常用的手法,特别是转瞬即逝而且不可复制的体育类比赛中连拍更为重要和关键。现在的数码相机连拍功能越来越强大,特别是高端的数码单反相机连拍功能可以达到1秒钟十几张,这就给新闻摄影师创作优秀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吴晓凌的获奖并非偶然,一方面是他的勤奋努力、专注坚持,另一方面要感谢数码时代下数字摄影器材的发展和强大。因此,数码时代下的摄影师要多学习数字技术,要善于利用数字器材,将数码相机、数码附件、数码技术带给新闻摄影的便利性真正的融入到摄影创作中。
第二,转变观念,让新闻摄影的报道更加立体和多样。数码时代下产生了新的传播媒介,也使受众群体更加广泛,因此新闻摄影师要转变传统纸质媒体时代的观念,在新闻图片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要有新的改变和突破,让新闻图片更加立体和多样,以满足新媒体时代人们读图的视觉感受和信息获取。同样是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青年报记者赵青拍摄的组照《北京电视上的奥运会》,以其独到的视角、新颖的方式记录了在不同场景下的电视机里面的奥运会,获得了 “荷赛”奖体育专题类一等奖,令国外媒体对中国新闻摄影有了新的认识。这组作品中共记录了11个不同环境里的电视机,比如后海酒吧里电视机、大型商场的电视机、普通家庭的电视机、居住条件很差的高低床上的电视机等等,每张照片里的电视机都播放着北京奥运会的比赛节目,摄影师通过这种新颖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对奥运会热情,同时也通过奥运会传达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电视、奥运、社会多重视角,引人思考。都市快报摄影记者傅拥军的作品 《西湖之畔的树》获得了 “荷赛”自然类组照二等奖,摄影师也是通过独特的视角去表现西湖,画面形式上让人眼前一亮,内容上又发人深省。获奖作品由四幅照片组成,每张照片的拍摄角度都是一样的,画面的主体都是西湖边上的一棵树,摄影师通过四个不同的季节展现,画面中的树由葱绿到开花再到树叶凋落、白雪覆盖,而树两旁长椅上的人物也在不停的更换着,这组作品除了让人们看到西湖的美以外,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概念,春夏秋冬、人来人往。通过上面两个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作品来看,在数码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要转变传统观念,采用更加新颖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报道;还要努力让自己的作品适用性更强、受众面更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进行拍摄和报道。
第三,提高新闻摄影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数码时代带给新闻摄影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和传播效率,但也让新闻摄影的造假变得越来越简单,一些摄影师为了名利屡屡制造假照片,让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备受考验。
面对这一现象,首先应提高新闻摄影师的职业素养,组织新闻摄影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强化新闻意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摄影师要明确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的概念。新闻摄影图片应以真实性和新闻性为前提,不能为了画面的形式感,人为地通过后期技术干预图片的真实性。其次,新闻媒体行业应建立诚信体制,制定法律法规、奖惩机制,规范新闻图片的后期处理标准。提高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数码摄影器材和技术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数字技术与新闻摄影的结合也是必然的,数字摄影技术凭借它的便利性和优越性有力地推动新闻摄影的发展。摄影记者应该充分利用数码摄影的优势,掌握数字技术、提高摄影图片的质量、拓展摄影图片的应用。抵制新闻图片的造假现象,恪守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图片想要获得认可必须要以真实为前提,要让作品经得起考验,摄影记者在选择题材和创作过程中要更加的真实和客观,要让自己多融入社会生活、深入社会生活,这样创作的题材才能更加鲜活有力,培养在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要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摄影记者。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闻摄影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