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社交二十年

2019-01-30 08:03Hino喜欢蘑菇
中外文摘 2019年2期
关键词:饭否门户网站博客

□ Hino 喜欢蘑菇

1995年8月初,清华学生ace用台湾大学椰林风情站的系统,在实验室的一台386/Linux上架设了BBS。

8月8日,中国教育网第一个BBS“水木清华”正式开放。在这里,一个北京的小程序员,通过IP地址发现了同样在方正工作的暗恋对象;生活中羞涩的他在网络里却是如鱼得水,和女神天南海北聊得异常投缘,最终抱得美人归。这就是周鸿祎和爱人胡欢在BBS上发生的故事。这篇中国网络社交二十年,便打算从这里说起。

BBS:社交媒体的蛮荒时代

1994年,中国大陆第一个互联网BBS——曙光站上线;1995年,马化腾在家搭建了慧多网深圳站点,起名Pony-soft;1996年,雷军在北京架设了“西点”;同年,丁磊加入广州飞捷,架设了基于公网的BBS;汪延和李嵩波加入四通利方,利方在线成立。

彼时的BBS尚未普及,界面简陋、操作繁琐,但敏锐的嗅觉和对网络的渴望,让那些后来在互联网时代声名在外的大佬们纷纷聚集在这里,开拓了中国网络社交的蛮荒时代。1997年,国足第六次冲击世界杯失败。几天后,痴迷足球的福州男人老榕,在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上义愤填膺地写下了那篇让所有球迷落泪的文章:《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这篇帖子随后传遍全网,成为了中国网络论坛兴起的标志。

1998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邢明已经是股神级的人物,他有个很特别的网名“968”。这一年,968决定把自己在股市中挣到的钱,投入到网络论坛这个未知的行业中。1999年3月1日,天涯上线。也许是创始人骨子里的文人气息,天涯吸引了大批网络写手,流传出《武林外传》、《明朝那些事》等畅销作品。从此,“网民”成为了一个新兴群体、网络用语开始流传在大街小巷。

腾讯:QQ的封神之路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以天涯为代表的BBS逐渐开花结果,进而发展出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

1996年,三个刚刚服完兵役的以色列青年发布了一款支持网络聊天的软件,起名ICQ。不到一年时间,ICQ就成为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

1998年11月11日,腾讯公司注册成立。1999年2月10日,OICQ正式发布。说起来好笑,当时腾讯的目标是:第一年发展1000个用户,第二年争取3000~4000个,第三年达到1万个。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仅仅9个月后OICQ的注册用户便突破了100万。

2000年,OICQ席卷中国的同时,一纸诉状发到了刚刚成立3年的腾讯公司:ICQ的母公司美国在线起诉腾讯侵权。OICQ必须改名。在当时,由于网络聊天软件以ICQ和OICQ最为著名,因此这类软件在业内被亲切地称为“QQ”。马化腾急中生智,决定将这个词据为己有。2000年11月,QQ2000正式上线。

Blog:自媒体的黎明破晓

2002年,专栏作家方兴东知道了Blog,他意识到,Blog对于中国的互联网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改变。于是,他和王俊秀一起发表了《中国博客宣言》,第一次将Blog翻译成博客。2002年8月,博客中国成立。

新浪于2005年9月8日推出Blog2.0公测版,借助名人效应在博客领域进行“圈地运动”,短短两个月用户数量突破百万。紧接着,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开火,门户博客全面爆发。

有了博客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论坛、社区和各类门户网站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新锐写手不断涌现。

SNS:熟人社交全面爆发

此时的大洋彼岸,以六度空间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化网络SNS正如日中天,哈佛校园也即将迎来Face-book的诞生。2005年12月8日,模仿Facebook的校内网正式上线。2008年3月,定位在白领圈的开心网成立,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上线了朋友买卖和争车位应用,类似朋友圈小游戏的社交裂变模式第一次出现在SNS网站上。短短一年时间,开心网的注册用户量就突破了1500万,直追校内网。

随着开心网平地而起,SNS开始走出校园,新浪朋友、搜狐白社会、淘宝淘江湖、阿里人脉通,一时间各路资源争先恐后地杀入这个赛道。

微博:网络传播的社会化时代

2007年,Twitter在美国一炮而红。2007年5月,饭否网上线。这种微博客的形态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进行记录和分享的需求,也比传统门户网站有着更直接的新闻获取和传播能力。2009年,饭否网用户突破100万,越来越多的新闻从饭否上传播开来。按照法律监管的要求,王兴他们不得不删掉很多敏感词。但最终,饭否还是迎来了长达505天的关停。

不过,微博这种短平快的模式却已经深入人心。各类门户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SNS微博纷纷成立,连电视台、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涉足微博业务,中国真正进入微博时代。

微信: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的应用登陆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短短15天内就有超过100万人注册下载。这款通讯工具的登场,像极了当年的ICQ。在这个领域,反应最快的是曾经的“西点站”站长——雷军。短短37天后,小米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

2010年11月,在广州离群索居的软件工程师张小龙注意到了kik,并在一个深夜发邮件给马化腾,建议由他的团队做一个类似的产品。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接下来,便是米聊与微信的生死时速。

经过了短时间的落后,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开始狂奔,“摇一摇”和“漂流瓶”相继上线,推动了用户的增长。7月,张小龙团队打出决定性的一击。“附近的人”功能正式上线,微信的日新增用户在没有QQ资源的前提下达到了惊人的10万,从此战局彻底扭转。2012年3月29日凌晨4点,微信用户突破1亿,历时433天。

2012年4月19日,朋友圈上线,微信完成了通信工具向社交平台的升级,基于手机的熟人社交圈正式出现,微博、人人网遭到沉重打击。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上线,微信支付用户数量直逼支付宝,腾讯通往电商的最后一块壁垒被击碎。

微信从QQ手中接过帝国的荣耀,但社交创业的浪潮却远还没有结束。最后,未来的社交产品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微信是否会被颠覆,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永远心怀期待。

猜你喜欢
饭否门户网站博客
谈政府门户网站的全方位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饭否关门,Twitter的晚餐在哪里?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Top5五大中文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