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文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已然成为现代人学习的一种普遍方式。但从个体发展的完整性和整全性教育的角度审视碎片化学习,学习习惯涣散,学习内容零散、不系统等问题也很突出。学习的知识何以通达整全,而不是在碎片化的学习中淹没,对碎片化学习提出有效的可行性建议就成为探索生命内在秩序、构建整全教育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整全性教育;碎片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219-02
碎片化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熟悉,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互联网的普及,新兴媒体的运用,不知不觉中手机、平板刷微博、微信、各种App代替了纸质书籍电视报纸等传统景象。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条件下,碎片化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互联网+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来源多元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学习者能通过更多的途径和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微博、微信,智能手机、电子阅览器等,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各种教育学习类APP、微课程、微视频的传播,学习者获取的信息更加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正在扭曲个体发展的整体性,正在远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一、碎片化学习现象
“碎片化”一词的应用源于“后现代主义”,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普及,碎片化一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碎片化学习在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概念。学者对碎片化学习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碎片化。由于互联网的应用和新媒体的普及,大量的信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随意性导致学习的东西零散、无序、不系统,呈现碎片化。另一方面就是指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者在学习时间上比较零散,利用短暂的时间快速学习。从这种意义上说,互联网+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受互联网和新型媒体的影响,运用零碎的时间,借助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还有学者指出:学习碎片化始于信息碎片化带来的知识碎片化、媒体碎片化。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信息进行片断式的学习,这种获取信息的学习方式称为碎片化学习。
笔者在受到刘铁芳教授《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一书的影响后,对碎片化学习也有自己的理解。一方面是指受互联网的影响,学习方式在时间和内容上被碎片化,另一方面就是各种被碎片化的学习导致碎片化的教育。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为地将教育割裂为各种各样知识的学习,各种碎片化的知识相加一起并不是完整的知识。简而言之,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之和。这种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割裂教育的行为体现在学习方式上就是碎片化学习。
二、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内容浅层、零散
互联网的更新换代,促进新媒体的百花齐放。网络信息传播能否吸引大众眼球,很重要的一点即符合当下的流行态势,同理,碎片化信息为了吸引更多的阅读量,往往将知识、信息简化,导致信息、知识的浅层化甚至娱乐性,掩盖了背后深层次的知识原理。往往学习者只看到一些事实的堆积,并没有告诉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推理,呈现出来的东西不够严谨、全面。这种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的碎片化信息学起来快,遗忘的速度也很快,究其原因,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知识点间缺乏连贯性,没有逻辑关联,最终导致知识点零散,不系统,甚至是杂乱无章,这直接导致知识结构的碎片化。成系统的知识才能形成智力,未经整理的知识就是垃圾。長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的结果就是我们不愿意思考,更不用说进行复杂的思考了。
(二)仅有学习动作,没有学习结果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不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未经反思的教育同样不能称是真正的教育,同理,没有经过梳理、吸收、思考的学习是不能称之为学习的。有研究发现,在上网和读书的时候人的大脑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方式:上网时大脑中做决定的区域非常活跃;而阅读时大脑中与语言、记忆和视觉有关的区域很活跃,但跟做决定和解决问题的区域无关。上网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信息干扰或者是环境变化需要大脑去做判断,由此导致我们在上网时很难深入阅读和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三)碎片化学习不利于个体发展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开篇:“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学习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这句话恰到好处地解释了碎片化学习下人所处的状态。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实践即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碎片化学习容易给人造成了解到的信息、学习的知识很全面的假象,就好比受教育和学习的知识都是跟教育和学习相关,但是没有触及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真正意义上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转化成个体自我的完整性生成。碎片化学习带来的终身处于被学习的状态,再次说明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碎片化学习叠加在一起并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三、整全性教育审视碎片化学习现象及建议对策
整全,在希伯来文圣经中,灵、魂、体三字交替使用,有着共同的意思。人是整全的,有肉体,有灵魂,有物质上的需要。雅斯贝尔斯曾经在他的教育理念中论述了整全人的基本特征:首先,整全教育培养出来的整全的人是具备整全知识的人,即渊博全面的知识,而且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统筹大局的眼光。其次,在科学研究上具有责任感。整全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性和谐发展的人。在刘铁芳的著作《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中论述到,所谓整全性教育乃是以个体完整成人为取向,以个体身心发展之历时性与共时性内在秩序的统一为基础,德智体美诸种教育彼此和谐的整体性教育实践。整全性教育力求在教育的历时性基础上渗透个体成长完整成人这一根本性主题,整全性教育的内涵精髓就是深入个体灵魂,让生命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激起精神内在的意识,唤醒灵魂的成长。具体来讲,整全性教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个体发展的整体性通过自我内在的整合来实现,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转向自我教育。其次,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引导性,教育关注知识学习的碎片化问题。再次,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性目标之间应该紧密相连,彼此呼应。换句话说,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杜绝德智体美劳等各项素质的切割,不同板块的堆积,只有使得个体生命成长历经不同阶段的教育之间前后贯通,自我整合,才能建构整全性教育体系。
四、基于整全性教育对碎片化学习提出可行性建议
知识学习的碎片化成为一种趋势,关键就是如何在碎片化学习中通往整全的教育之路。如果碎片化学习变成学习终结性知识与结论,那么知识反而束缚了个体发展的局限,个体在大量知识的灌溉中不断分隔,无法达到个体生命发展的整体性,更是与个体的全面发展相背离。基于此,笔者对碎片化学习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由点到面
在学习内容上,为了避免碎片化学习造成的知识信息的分隔与片段化、知识之间缺少逻辑关联,在学习之前应该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前提是能在冗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知识信息。在碎片化学习中,接触的知识呈现简单有趣浅层化,需要学习者辨别真伪。对存有疑问的信息、知识要进行深度挖掘。以一个点扩展到一个面甚至多个面,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思维。在时间管理上,合理安排时间的连续性,避免学习安排杂乱无序。
(二)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追寻生命的整全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种素质的堆积,人的素质发展不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为了达成某种素质。各种碎片化学习可能发展人的素质,但并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准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质的规定性,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要时刻立足于个体发展的整体性,不同阶段的学习、同一阶段不同的学习既要符合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又要主次结合,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贯穿个体发展始终,碎片化学习不再是彼此隔离而是有机整合在个体发展的历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追寻教育的整全:个体成人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黄建锋.碎片化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新样式[J].教育探索,2016,(12):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