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 喻雅欣
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态的浓缩,反映了企业基本的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断加工并分析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不仅能够成为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依据,而且还能判断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推断企业的发展前景,找出企业经营管理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财务报表分析根据分析主体不同,其可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部分析;二是外部分析;而根据分析内容及分析范围不同,其又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全面分析;二是专题分析;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其又可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为静态分析;二是动态分析;而根据分析资料角度的不同,其还可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部财务报表分析;二是外部财务报表分析。
主要财务报表分析有以下内容及作用。
(1)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其具体包括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某一特定日期的具体情况及总体规模和结构。此外,其还反映了权益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承担的现有义务、所能够控制或已经拥有的经济资源以及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时,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二是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三是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知道企业拥有的资产总额及存在形态,形成资产的资金来源,资本构成是否合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有何影响。可以让读者在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2)利润表: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生产的经营成果。其不仅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而且还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除此之外,从利润表中还能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在对利润表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时,企业便可从中得知利润如何形成,主营业务收入对利润做出贡献所占的比重;如果是亏损,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扭亏为盈。结合资产负债表,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业绩作出评价。
(3)现金流量表:反映一家公司在一定时期现金流进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具体而言,其不仅概括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现金流进流出的影响,而且还概括反映了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主要是从现金流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时,要比传统的利润表更可靠。例如经营性现金流量通常应为正数,如长期以负数呈现,则表明企业已经入不敷出,陷入资金困境,从另一个角度弥补了常规分析方法的不足,可以更直观的评价企业是否存在资金风险,是否存在经营风险,是否还有发展前景。
(1)财务报表分析创立与完善的条件:一是现代企业制度需完善;二是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需统一;三是信息披露制度需充分。
(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其主要强调的是决策者和参谋者,需对该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3)财务分析组织的建立与健全: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需建立健全财务分析组织,该组织需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既要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还要通过横、纵向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专项分析。
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可以检查和评价企业预算完成情况;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企业将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点,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
预算是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在财务、资本,以及经营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而预算管理则是为了经营目标而实现的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转化目标。
建立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是影响预算执行的关键。如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预算管理只能流于形式。
定期以经过批准的预算为依据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检查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作出评价,管理层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虽然《会计法》明确地规定了任何一个单位都要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此并不是十分的重视。随着财务报表分析重要性的体现,企业领导会明白一个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有效提高财产的安全性。
通过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不定期的分析,可以促进企业构建财务预警系统。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一般情况下,当财务预警系统发出警告时,即表示可能出现了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则需要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预防,以便能够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财务报表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只有保证其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切实提高分析结论的可信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对弄虚作假以及虚瞒谎报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打击。一旦出现了通货膨胀的严重状况,则需要将可比价格因素考虑其中,以此才能实现分析的现实意义。
由于财务分析主体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的不同,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其目的性也会有所不同。其中,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相关企业以及国家行政管理与监督部门都可成为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
(1)作为投资者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关键因素,企业的营利能力状况已成为企业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的最根本目的。所以,投资者往往都会将企业的资本营运及企业的支付能力等纳入研究的范畴之中。
(2)企业的债权人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往往都会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其一,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即能否及时、足额收回企业的借款或其他债权;其二,债权人还会将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结合起来分析,关注债权人的收益状况与风险程度是否相适应。
(3)经营者在对财务分析进行分析时,不仅会将盈利的结果纳入考虑的范围内,而且对盈利的原因及过程,也十分关注,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能够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
(4)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往往会优先考虑企业的信用程度,考虑货款是否会拖欠,产品能否及时供货。
(5)国家行政管理与监督部门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其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分析对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制度在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其二,通过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来保证宏观决策信息的可靠性。
各项财务报表分析的数据都是企业已经发生的历史数据,企业还需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及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以此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信息披露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表外信息披露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使用者对表外信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且对其所具有的观决策有用性缺乏一定的认知。结合以往的发展状况来看,不难发现,表外披露受重视的程度与财务报告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与表外披露本身独立性不强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久而久之,表外披露不管是在地位方面还是内容上,都成了财务报告的附庸品。由于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使得表外披露可获得的价值的信息有限,便很容易导致很多会计信息使用者慢慢对其失去兴趣的现象发生。表外披露只有在进一步确认和分析财务报告项目时,才会被考虑其中。
(2)由于对表外披露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不仅会导致所披露的信息质量低下,而且还会频繁出现不实表达以及虚假陈述等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的报告编制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很多不同企业报告之间,也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同时,由于财务报告的内容缺乏一定的真实性甚至是存在欺骗性,使得表外披露不具有规范化,由此便会引起各种不良甚至是严重的后果。当前,我国的财务报告表外披露所存在的缺陷弊端日益明显,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满,财务报告表外披露的规范化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除了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以外,表外信息披露还缺乏一定的充分性。当前,很多公司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时,往往都会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由,选择了对自身有利的信息,所以便很容易影响企业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同时也给投资者利用内幕消息进行投资交易提供了方便。
面对当前我国表外披露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表内项目进行补充必要的、相关的解释和说明,才能充分发挥出表外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帮助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表内项目,从而实现改善现状的目的。具体而言,政府应通过施行强制性披露政策的方式,来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表外信息的重视程度,并对企业的表外信息披露工作进行监督。不过,在制定相关的规定及标准时,需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以及文化背景等,以此才能促进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的信息。在经过相关规定的规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也会变得更加理性,表外披露的决策有用性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财务报表的数据不仅仅是账面上静态的数据,在对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方面的因素进行较为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分析,以此才能保证分析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分析,把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更有用的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