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枫丽 赖铭裕 沈寒蕾 韦秋文 陈雯 蒋晓波
国内临床教师主要由临床医师兼任,医学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教学医院或者附属医院,并未经过专业的教师培养。但是随着医学院校招收学生人数的增加,给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大的挑战[1]。临床教学工作有别于专职教学工作,在进行高负荷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后续人才及医疗工作者的重任,临床学院教师在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工作环境中要投入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2]。临床教师普遍具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但一般临床教师缺乏专业的授课教育,缺乏完整的系统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缺乏对从事医学教育心理和知识的准备,对教学规律认识不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教学中教师是关键,临床教学直接影响着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培养[3]。临床教师教学水平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诊疗技能起到重要促进的作用。临床教师带教医师的临床技能、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学生的质量,建立一支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具有带教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带教医师,是保障各项临床教学政策落实,提升医学生质量的关键。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4]。
师资力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5]。临床带教医师培训是临床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基本活动,也是进一步提高师资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对临床带教医师的培养,提高带教医师对临床教学工作的认识,开拓带教医师医学视野,将带教规范落实于临床教学工作中,提升带教医师的教学能力。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仅对保证培训质量至关重要,对提高医院综合实力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6]。医院通过临床教学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带教医师的临床教学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提高带教医师的临床专业技能,也有益于医院全面发展。因此,在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时代,重视师资的培养,可以提升医师医、教、研的能力,促进学科的发展,有利于保证医疗队伍的长期发展,为医院优质服务提供基本保障。
临床教师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医疗工作之余承担教学工作,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导致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缺乏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建设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一旦有经验、有能力的临床教师陆续离开教学科研第一线时,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足,并且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地培养制度和措施,就会使该学科的发展停滞不前,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就会下降。
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常常要经过长期不断的培养和实践才能完成[7]。目前临床教师能力培养主要采用短暂的集中面授培训,实际操作少,不能满足临床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无法发挥个人潜力,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不足。由于临床教师主要由临床医师兼任,主要从事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工作压力大,在医疗工作之余兼职承担教学工作,更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教学研讨交流,导致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需求,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训练,教学之间缺乏教学研讨交流,教师对外交流教学研讨相对不足,往往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
临床教师没有将医学教育与医学行业发展联系起来,缺乏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相关知识的自主动力[8]。临床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往往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大多数都是凭感觉,根据自己当实习医师的时候所获得的经验来开展教学工作,或者作为助教跟随高年资临床教师参与几次教学工作后就开始独立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训练。
按照高标准严格遴选临床带教医师,严格执行“高门槛”师资准入制,确保带教医师队伍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高校及医院应当积极合作,建立教学资格准入制度,只有通过相关部门培训并考核通过才可以承担教学任务[9]。通过制定临床带教医师遴选制度及标准,选拔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师资培训和上岗前培训,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4 门课程,获得普通话合格证,通过1年考核合格,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核通过后方能参与临床带教,充分调动临床医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带教医师具有荣誉感和使命感。
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开展临床操作技能虚拟仿真训练、利用监控录像回播设备进行课堂反馈、情景模拟教学;医学人文和沟通技巧的角色扮演、SP 教学等。推行小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调教学重点,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临床教师教学培训更应当侧重于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并符合临床教学实际,以解决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10]。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全员置于学习氛围中,带教医师或医学生也将相应的在学习中被鞭策,充分调动我院带教医师的积极性,保证培训的质量。
医院注重加强带教医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把政治标准、医德医风和教书育人作为遴选带教医师的首要标准,提高带教医师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带教医师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根据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医学生不仅应该掌握医学知识,也要掌握交流沟通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无法从书本中获取。带教医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临床医师。
开展师资培训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11]。通过举办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班、临床技能教学培训班,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研究有关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问题,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满足教师职业发展。教学团队在坚持“传帮带”的教学传承中,派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培训,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带教医师开展教学新理念及教学新方法的培训讲座。国家及医院每年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带教医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全面提高其教学综合素质。
针对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对带教医师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次培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教师施以相对应的培养,定制带教医师个性化成长方案。将临床教师分4 个层次,第1 层次:教学适应期教师。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或即将第1 次参加教学的教师。需要接受教学基本功培训,获得教学资格;第2 层次:教学成长期教师。获得教学资格,教龄在3 年以内,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仍需要参加培训提高教学能力;第3 层次:教学成熟期教师。教龄在3~5 年,教学能力较强,能较好的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有辅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或在教学活动中有一定成绩;第4 层次:卓越教师。谙熟现代教学理念及方法,善于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有特色,教学成果突出,胜任教学导师工作;在培养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培养,确保培养质量[12]。通过分层次培养模式,能理顺当前各种不同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间的关系,使临床教师教育与培养问题的研究思路更清晰,进而构建起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临床教师培养体系。
遵循医学生成长及能力发展的规律,改变原来偏重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评价方法,探索以临床课程为导向,以临床教学目为出发点,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了比较合理的教学体系。按照不同年级的医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时数,循序渐进的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落实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全面开放临床技能培训预约,覆盖临床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渐进式”全程培养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统筹优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预防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教育,采用模块的形式来整合基础医学知识及临床医学知识,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建立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麻醉科、护理、多学科、管理等9 个专业团队,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培训考核,实行“培训、考核、达标准入”的师资培养机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标准的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对临床教师进行分层次定位,定制教师个性化成长方案,建立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性培养的模式,保障教学质量。我院教师多次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教学比赛获得良好成绩,如我院带教医师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首届医学院校MBBS 项目青年教师英文讲课大赛一等奖等等都印证了我院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通过反馈持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多人多次在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竞赛中斩获佳绩。2015—2017 年技能培训中心的广西医科大学代表队连续3 年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华南赛区一等奖,2015 年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6 年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该奖项为国家教育部大学生十大赛事中唯一的医学竞赛的最高奖项,是广西高等医学教育成果里程碑式的突破。近3 年,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达均超国内平均水平。2015 年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获评首批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子单位。2016 年临床医学专业400 余名学生参加国家考试中心医生资格考试分阶段考试,取得优于全国平均成绩的好成绩,组织工作获得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二等奖。2018 年我院放射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获得“首届全国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能力展示赛”二等奖。
临床医学院作为培养优秀临床医生的重要平台,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但是承担教学任务的医院常年承担着大量繁重的医疗工作,缺乏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及评价。临床教师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项探索创新性工作,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等,也需要更多的带教老师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师资培养机制,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在教学领域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