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19-01-29 11:55:48曹诗怡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网络化设计方案

曹诗怡,龚 岚

(湖南理工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南 岳阳414006)

一、引言

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1],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村镇规划、居住区规划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备规划设计的实践能力,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基础。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信息时代对年轻一代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对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教学方法、手段直接关系着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能够激发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对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变革,丰富城乡规划的教学手段[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因此,各高校都陆续开始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主要趋势之一。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与其他网络化教学方法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师徒式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规划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城乡规划基本理论讲授,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接受和内化这些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的获取方式在学生没有其他途径学习专业知识的年代十分有效,但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传播方式丰富多样,学生吸纳知识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和单向传输难以适应信息时代跳跃式的知识获取[2]。传统的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相对单一,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

第二个阶段是师徒式的教学方法的体现。待学生内化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开始进行设计任务书发布,学生根据任务书基本要求进行设计构思。在构思过程中,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构思,教师逐一修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改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受众面窄、渠道单一、局限性大、指导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既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又使设计方案有迎合教师喜好的趋势。这种过于遵循传统建筑类教育“师徒技艺传承”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专业分析能力的培养[4]。并且这种“一对一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面对面的沟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修改意图,促进设计方案的优化,故而这种教学模式大部分时间发生在课堂内。

2.设计教学时间的机械固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规划设计课时间通常是固定的节奏[2]。表1为本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的课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主要安排在星期三和星期五,星期五四节课连上,这也是大多数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普遍安排。设计类课程有自身的特点,设计思维的构思是一个连续、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传统的课程安排,虽然考虑了设计的连续性,安排四节课连上,但还是出现了时间固定僵化的问题。

表1 本校大三学生课表

首先,在实际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四节课连上虽然保证了学生设计构思一定的连续性,学生在方案构思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课堂“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得以解决,但四节课时间有限,而与学生沟通和解决设计问题需要耗费的时间较多,经常出现上课学生“排队取号”修改设计的情况,有一部分学生的设计疑问得不到及时解决。

其次,学生在接触方案设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课上与课后都有可能出现,由于课表固定僵化,学生遇到问题时只能在一周两次固定的时间段去请教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解答,会耽误学生设计方案的深化。

3.设计问题沟通渠道单一

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更注重对学生独立设计能力的培养,同一个任务书能够催生很多不同的方案。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应低于1∶2,兼职教师人数不得超过本系(学院)专业教师人数的20%[1]。这是为了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多地发挥“一对一”的教学优势,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构思修改学生方案中不足的地方。但由于教学时间所限,教师不可能逐个解决学生设计方案中的所有问题,同时针对单个学生设计问题的修改也很难使所有学生受益。故而在传统的规划设计教学中,有些学生产生的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解答。并且这种课堂的互动交流也是具有即时性的,在课堂外由于缺乏设备和平台,教师无法全覆盖和及时地解决设计方案问题。

三、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

《规划设计一》是城乡规划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隶属于详细规划课程阶段,该课程是培养学生从建筑的局限思维向中观的城乡规划思维转型的关键时段。该课程不同于一般课程,其教学特点融合了课程设计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强调学生城市规划设计实际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城乡规划建设中需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奠定基础。

根据该课程的特殊性及传统设计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

1.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

《规划设计一》这门课程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四种教学软件和三个教学平台上。四种教学软件分别为 Axeslide、CAD、Photoshop、Sketchup, 利用 Axeslide软件制作生动的教学课件,利用CAD、Photoshop、Sketchup等软件进行方案绘制、图形处理、修改设计稿。三个教学平台分别为网络学习平台、模拟展示平台、全真实训平台。通过对各种平台的综合利用,全面辅导学生方案设计全过程。目前教学改革运行以网络学习平台为主。依托学校课程中心建设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平台掌控课程进度,并搭建课后辅导渠道,促进学生方案能力的提升。

网络化教学平台包含课程简介、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往期优秀成果、教学资料、互动栏目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后台控制,这些栏目内容都在指定时期向学生开放,如往期优秀成果则是在设计周期二草阶段向学生开放。

图1 教学资料

图2 往届优秀作品

考虑到课程时间有限,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就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通过网络化学习平台,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可以提前去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课程介绍、教学安排。教师通过学校课程中心,上传理论微课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总结设计要点,结合实地调研和微课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提升。这种网络学习平台方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似案例梳理、图纸深化、表现技法等方面的思考和训练。这不仅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度[5]。

同时,把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资料和往届优秀设计成果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方便学生在相应设计阶段下载取用(见图 1、2)。

2.构建多渠道辅导方式

在理论课上课期间,教师开启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与学生共同完成课上任务书,让教学过程变成微课,教师将制图标准和设计规范融入到操作中,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录屏软件的实时录制不但解决了统一操作需要反复演示的问题,所记录的视频文件也会成为学生宝贵的资料。教师将所录微课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方便学生反复观看。

在设计课上课期间仍沿用传统的师徒式教学方式,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辅导,沟通方案设计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在课后时间设置巩固知识环节和教师团队答疑、助教答疑平台(助教团队的选取为往届优秀课程设计者)等多渠道的辅导方式,突破了上课周期固定单一的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在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将为学生布置课后巩固作业,利用在线考试系统(问卷星),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在答疑环节中,教师构建校内指导教师团队和助教团队,学生将在课中得不到解答或课后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上传至网络中心相应年级的答疑区,教师团队在空余时间对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见图3)。

图3 论坛答疑模板

3.网络化教学课程反馈

为了评估网络化教学法在城乡规划专业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了网络平台记录法和访谈法两种调查方法。网络化教学法在本校已经运用于两届城乡规划学生 (14级城乡规划46名学生,15级城乡规划41名学生),期间因为网络平台整修停用过一段时间,根据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数据,网站的点击率达到了1753次。由表2来看,2016年到2017年,教学班学生利用平台上传课程设计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的次数在逐步增加。并且教师将课程设计表现优异的学生或是存在共性错误比较多的帖子置顶,让学生从往届或同届学生的设计方案中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

教改后的教学效果比之前有很明显的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学生的访谈记录,学生们觉得专业课的学习不用局限于课堂内,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网络化教学手段的运行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及师生精力限制,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延展性,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平台,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表2 2016-2017年发帖数量

四、结束语

《规划设计一》这门课程利用互联网构建教学平台,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增加了教学的手段,也为学生和教师构建了交流的平台,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设计过程记录在案,为历届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后期将加强模拟展示平台、全真实训平台建设,通过虚拟仿真系统加强学生在自己方案中的实践体验,促进方案的优化。构建全真实训平台,通过平台发布一些社会招投标及教师实践项目,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网络化设计方案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12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10
数据中心ECC设计方案研究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电子制作(2016年21期)2016-05-17 03:53:23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