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墙的空间利用与文化意义
——以石家庄市为例

2019-01-29 12:5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石家庄墙面符号

王 雪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现代城市,不仅是人类居住的物质场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园。城市公共文化与艺术建设的结合成为城市发展和品位提升的重要手段。由此,无论是人口千万的大城市抑或是不足百万的小城镇,悄然出现了一幅幅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墙画。这些色彩纷呈的墙画不仅丰富了城市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巧妙利用了城市中的闲置空间,生动形象地传递城市的独特品质和文化历史。诚如,葛红兵所言:“那些已经在我的记忆中死去的东西,我没想到会在一面墙上活着,它们活了下来,而且活得非常好,就像它们从来没有死去过。”[1]P88这些矗立在城市中的墙,默默诉说着城市的辉煌历史,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城市因这些景观墙变得生动活泼,而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也因这些景观墙而丰富多彩。

因此,城市文化墙,既是了解现代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宣传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这里以石家庄市主要街道的文化墙为例,试图通过透视文化墙这一新兴的视觉空间符号,探求文化墙的特殊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建构城市居民共同体和塑造民族身份认同的观念。

一、视觉符号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营造的一个生存空间,是人类创造的一个物质—文化形态。这种物质—文化形态表现为它的存在形式,就是城市文化空间。[2]P53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的空间形式,文化墙的形成有着悠久的演变历史。最早是以涂鸦艺术和宗教壁画艺术的形式产生,后发展为上世纪初的墙体彩绘,到如今规划设计的文化墙。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赋予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无一例外的是,这种视觉艺术需要借助墙面这一基础的物质载体。然而,由于涂鸦艺术的泛滥以及一些墙体彩绘的随意性,带来了城市中的视觉污染,杂乱无章的涂写绘制,导致了城市的文化精神无法得到正确地传播。在新世纪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生活中的城市墙面都是干净整洁,不带一丝图画、文字和色彩。诚然,干净整洁的城市墙面,减少了视觉污染。但也切断了城市文化和历史精神的最好宣传途径,使得市民获取精神给养的方式变得更为狭窄。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中闲置的干净墙面仍旧是传播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方式,只是不能简单地按照随性的个人意愿而涂鸦破坏城市环境。

因此,近三年内,各大城市的街道上悄然兴起了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空间符号。人类依据自身需求,利用改造着城市空间,建构了形式不一的空间符号。作为城市符号,文化墙是在传统城市的布局结构、规划设计之外的新空间形式。这种新兴的空间利用是在相关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聘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利用城市闲置的围墙或建筑作为物质载体。将城市废弃的干净墙面重新利用,采用喷绘、手绘、贴纸或贴板等表现手法,内容多为城市发展历史、特色文化、名胜古迹以及当今时代风气和核心价值的传播等等。

可见,文化墙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的符号系统。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提出,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都是符号形式。[3]P45-46与其说人类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人类可以根据需求利用、发明、运用各种符号,从而构建起一个“符号王国”。可见,文化墙是人类建构的城市符号空间。同样,雅各布森曾指出,“人类社会中最社会化,最丰富和最贴切的符号系统显然是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4]P702视觉符号是一种形象符号,以空间作为主要的结构力量,主要形式体现在建筑、绘画和雕塑上。显然,城市街道上的文化墙是一种视觉的形式符号,是一种城市图景。

石家庄市中的文化墙大都集中在城市人群密集的主要街道,比如,中华大街、建设大街、北新街、联盟路等。城市文化墙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占据大多数的彩绘墙面,通常具有一种严肃的风格、鲜明的主题、确定的内容,公共文化的绘制艺术。此外,图画的样式、色彩的选择都是经由专业人员细心安排的结果。这类城市文化墙因其色彩夺目,内容丰富、绘制地生动形象而深受市民喜爱,既有观赏价值,又不失教育功能。第二类为少数的贴纸或贴板墙面,即将确定的内容做在贴纸或贴板上,在将其放置于闲置墙面上。这类城市文化墙的内容是既定的,如《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以及传统文化的成语故事;还有紧跟时代风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等。虽然贴板类文化墙在色彩上不及彩绘文化墙夺人眼球,但也起到了传播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作用。新兴的城市文化墙,不仅合理利用了城市闲置的公共空间,更重要的是成为宣传城市精神文化、风气面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诚然,文化墙是一种利用闲置空间的图像化符号,在新时期以其特有方式形象地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发展。它是市民创造出的图像化语言,是人们同城市文化沟通的桥梁。

二、文化表征的深层意义

文化墙是一种城市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其深层地塑造着城市文化精神,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作为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会城市石家庄,近二十年大量外地人群涌入这座城市。他们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仍有很多人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之中,成为这座城市孤独的游离者。他们一边享受着物质丰富的城市带来的冲击,一边忍受着精神上的孤寂与迷茫。

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理论家、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谈到:“现代城市文化渗透着商品化的因子,使得现代人在追求和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丧失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同。”[5]P560的确,我们身处于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石家庄的城市文化必然受到商品化、消费主义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不易被人察觉,但却是潜移默化影响了每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随着人们消费观和审美观的转变,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阔腿裤又将破洞牛仔裤取代。又比如,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不再喜欢传统的中华饮食,而是喜欢喝咖啡、吃汉堡等西餐。人们不再喜欢过中国传统佳节,每当复活节、圣诞等洋节时,石家庄的大街小巷便会出现各种节日宣传,商场的节日氛围更为浓重,过洋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国外。有学者提出,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范围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危机,而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可能成为化解此种危机的有效路径。[6]P57

可见,在现代城市的生活中,传统中国人赖以生存的信念基础被商品化、市场化冲击得七零八落。相比于传统社会中,人们怡然自得的生活;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则更多地处于“焦虑”之中。这种“焦虑”如芒福德所言是现代城市文化渗透商品因子的结果。现代人“焦虑”并非单指具体的某个人或对某件事的挫折、孤独、无聊等,而是无确定内容、无具体指向,但又无处不在地内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近些年,石家庄的发展尤为迅速,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城市巨变,地铁的新建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可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促进财富增长,而物质财富的积累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却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诉求。从某种程度上看,人们的普遍焦虑就来自现代技术的主导地位的形成,技术开始支配文化,甚至文化本身成为技术。[7]P36因此,石家庄城市的发展迫切需要多元的文化生产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石家庄城市街头涌现的文化墙,用其特殊的文化生产方式弥补了现代城市群体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鸿沟。就文化意义而言,城市文化的精神因子是城市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它属于文化内容中最为稳定的因素,是文字、图像、建筑的形式体现,不仅满足个体需求,而且彰显社会理想。[8]P29

(一)塑造城市共同体观念

石家庄主要街道中出现的文化墙,成为每个市民驻足欣赏的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城市文化墙的出现塑造了城市居民共同体的观念。每一个生活在石家庄市的居民,无论是老人、小孩抑或是白领、送餐员,都可以看见墙面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缤纷绚丽的文化墙平等地展示给每个人。只需停下匆匆脚步,就可以欣赏到丰富的内容、获得一次精神文化的满足。不止于此,城市文化墙天然便是一种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同时具有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的两种功能,这点类似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所讲的“社会交往”的中介作用。城市文化墙在传播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风气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城市文化墙的内容还成为市民之间交流沟通的话题,发挥着交往的中介作用。

笔者走访调查石家庄多条主要街道的文化墙后发现北新街文化墙极具特点,很好地将文化墙的观赏价值、传播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构建了城市共同体的观念。北新街的文化墙廊大概有五十米左右,走过这条文化墙廊如倾听了一次石家庄城市的发展历史,深受感动。文化墙的开端便是一幅西柏坡的风景,旁边赫然写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了三大战役,并且召开了具有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当市民驻足于这幅墙面之时,回忆起那段特殊的历史,内心感动之余,心底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家长带着孩子站在这面墙前,为孩子讲述新中国是我们的西柏坡走向北京的,不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溯,也教育了孩子对过去的正确历史观,以便更好地展望未来。如今,西柏坡已经作为著名的革命圣地,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缅怀铭记那段历史的重要景点之一。对生活于石家庄这片土地的居民而言,西柏坡不仅仅是绘制在墙面上的图画,也远非游览的革命圣地。沃斯称现代城市是彼此缺乏情感纽带的个体紧密地生活,工作在一起,培养了一种竞争、扩张和自利的精神。[9]P149-150然而,文化墙的出现弥合了裂缝。文化墙上的西柏坡,成为了联结石家庄市过去生活的居民和现在居民的重要纽带,我们共同铭记那段历史,共同分享战役的胜利果实,从而构建了一种居民城市共同体的文化观念。这种观念深深地植根于石家庄这片土地,也永远牢记在石家庄市民的心中。

(二)建构民族身份的认同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成为地球村,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些无疑会影响到我们的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感。诚如霍尔所言,国际化的倾向越强烈,特殊群体、种族集团或社会阶层就越要重申他们的差异性,依赖于他们所处的位置。[10]P23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个不缺少英雄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拥有无数英雄先烈,将中华民族仅仅团结在一起。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在《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中指出:“共享的黄金时代记忆、共同的祖先和男女英雄,他们所代表的共同的价值观、族群起源的神话、移民和神灵的选择、群体的象征、领土,使他们与众不同的历史和命运以及他们的各种血族关系和祭祀的传统和习俗等,为理解族群的过去和民族的现在及未来之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为历届族群和民族、前现代和现代之间的链接和断裂提供了解惑的钥匙。”[11]P123的确,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有时会彷徨迷茫,时常出现不知自己是谁的困惑。那么,如何认识自身的过去成为治疗现代城市人精神迷茫的药方,而对本民族英雄的理解和塑造民族身份的认同则是一剂良药。

共享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祖先及其辉煌事迹,并定期通过仪式通过对其膜拜,是形成民族文化认同的先决条件之一。对于这一“英雄祖先”来说,可以是真实发生的、在古书典籍中可见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只能在神话传说中窥见其形神。但无论哪种情况,这一“英雄祖先”在文化意义上必须是始终在场的。因为,任何一个民族在对本民族“英雄祖先”辉煌事迹的叙述表达,其实是该民族对自身民族身份的合法性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元界定”。[12]P36-37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进程中,能够被放置于“英雄神坛”的人物实际上或多或少都复制和传承了“英雄祖先”的某一侧面。也正因为这种以民族文化基因为主的复制和传承,才会不断激励和鼓舞着本民族的后世成员对民族信仰的铭记。

北新街文化墙通过三种方式塑造了民族身份的认同,最主要的方式采用了绘制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文化墙中出现了一幅特殊的人物画像,回族的抗战英雄马本斋。除了这位特殊的少数民族英雄之外,还有不少石家庄周边土地的英雄先烈,比如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英雄献身的邱少云、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志不在年高的小兵张嘎以及智勇双全的小英雄雨来等。这些英雄先烈都真实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他们用年轻的生命为后世生活的人们换来了和平时期。这些英雄是我们民族精神信仰的一座座伟大的丰碑,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榜样。除了绘制众多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外,还有宣传古代传统文化和传播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从传统文化中弘扬的仁、义、礼、智、信等文化,一直到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这些生动形象、丰富蕴含的墙面,激发了石家庄市民的民族情怀,塑造了民族身份的认同。

三、结语

作为视觉符号的空间利用形式,石家庄市的文化墙带有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其深层文化意义不仅构建了居民城市共同体的观念,还塑造了民族身份的认同。现代城市的文化传播巧妙借助文化墙这一物质载体,更好地展示了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文化墙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独有的物质名片,彰显其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在欣赏其传递出的精神食粮的同时,更应注意保护它。

猜你喜欢
石家庄墙面符号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学符号,比多少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符号的由来
开关的美丽衣裳
梁丛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