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祖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随后,在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场合,多次提及“中国梦”。“中国梦”也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内涵。它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历史的全面总结,又展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进一步指出,“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发挥其引领作用。”[2]高校作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深刻认识理解“中国梦”蕴含的政治属性、科学内涵及教育价值,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事关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国家、民族的意识、认同感与责任感,事关党和国家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事业成败。因此,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作用。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它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中国梦”的提出,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新的内容,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高度。“中国梦”鲜明的整体性、层次性、严谨性特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推进到新的境界。将“中国梦”的内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现实要求和逻辑必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自觉,更是引导和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的思想基础。“中国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中国梦”为指导,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志存高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凝聚共识的政治宣言,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任务指南和价值导向。一是“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实现个人梦想和人生追求提供了新的价值方位和坐标。呼唤新时代、拥抱新时代,这里为勠力同心的中华儿女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提供了梦想成真的机会,提供了与时代与时俱进的机会。当代大学生只有将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社会责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确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相统一的新诉求。“中国梦”承载着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高度统一,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个人追求只有与“中国梦”相契合,才能符合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从而能够将个人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梦想一道成为现实。三是“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有追求、有梦想、有目标、有能力的时代娇子,他们人生理想的实现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相连,而“中国梦”恰好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圆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施展空间和平台。
2019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运动始终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广大青年要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4]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使命和总书记重托,要勇于将个人的理想愿望自觉地融合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统一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目标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5]。所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新时代下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引领起到了固本培元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夙愿。纵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多年的奋斗历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逻辑起点,今天的梦想涵盖“小康”、“现代化强国”和“民族复兴”三个逻辑维度的梦想[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革命成功和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定义为“民族的统一和独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新中国,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确立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价值诉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更意味着中国人民最质朴、最广泛的“价值体认”[6],反映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价值“最大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三者而言,人民梦是“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地,这也是“中国梦”最鲜明的价值指向。
就理想而言,价值内核的实现往往要诉诸相应的价值理性。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洞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物化、片面化和工具化现象后,用其毕生精力及智慧明确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如果我们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华儿女在整个的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一种孜孜以求的理想和追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开启的改革开放之路赋予了每个人寻求自身幸福的多元维度和广度,提供了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广阔平台,进而拓展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空间及维度[7]。“中国梦”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突出反映人民的现实关切和诉求,回归人本,以提高和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中国梦”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是以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以现实国情为基础。正是基于此,“中国梦”的理论既是人民理论,也是人民至上论的时代表达,“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是其政党活动的价值标准和行动指针。反映了政党施政宗旨和施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1]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突出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诉求,保证了人民的根本权益。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就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地。“中国梦”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在实践和时代的变化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政治理念的与时俱进。“中国梦”的价值内核和价值目标也恰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了二者在价值目标和价值共识的统一。
“中国梦”立意高远、视野宽广、逻辑严密、要求深刻。“中国梦”的本质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表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国梦”这个宏大愿景从历史维度和价值维度层面都决定了其人民主体性的地位,每个人的人生理想都要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去。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一个果敢坚毅的民族,素来具有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目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上下求索,中国人民怀揣民族复兴的梦想矢志不渝,无数志士仁人探寻的救国梦想都没有改变旧中国面貌。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成为了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任务和时代课题。今天的“中国梦”,正是在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提和基础之上来统筹布局、顶层设计,反映出整个民族复兴的梦,国家富强的梦,人民幸福的梦,体现了“中国梦”的价值内核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诉求的一致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8]“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核心要义也反映了它的这一点。“中国梦”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中国梦”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既体现了“中国梦”蕴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政治属性,同时也反映出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对国家、民族的意识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结合起来,共同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来,最大化的发挥“中国梦”的内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索引。
1.“中国梦”的内核蕴含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现代范式
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反映了这个政党的根本政治属性,也决定了这个政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方略。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代表和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目标诉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统一,它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的梦,表达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将是整个圆梦过程中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中国梦”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产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的融合性和一致性。同时,以“中国梦”“圆梦三部曲”来把握共产主义当下的最新映照,也为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极具可信度和说服力的现代范式。
2.“中国梦”的内核蕴含民族复兴梦的理想接续,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优秀文明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纵观历史,中国的“四大发明”推进了世界发展的进程。汉唐宋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直至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抒写了中华民族辉煌璀璨的篇章。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殖民者的船坚炮利洞开清王朝腐朽之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度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深渊。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坚毅地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梦”恰恰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梦这个理想夙愿的现代表达,蕴含着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基因。同样,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责任使然,“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源必然。
3.“中国梦”的内核蕴含国家未来发展的宏大构想,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人生价值教育的指南
“中国梦”清晰描绘了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实现国家、民族、人民梦想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时代潮头,敢于面对问题和挑战,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去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8]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是以每个人的个人梦想为依托,一同来共筑宏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导向,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目标中来,个人的梦想要依托国家梦想,国家梦想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提供条件和保障,这也体现出高校教育价值与“中国梦”的同一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0]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艰辛探索,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思想僵化到解放思想,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笃定对外开放,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群众的智慧得到极大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化地得到体现和彰显,伟大的中国精神在实践探索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应该说,这个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力量的“四个伟大精神”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实现的精神图腾。四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凝聚出诸多精神力量,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精神动力。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其他层面的价值理念的统领,成为了新时代整个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索引,也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索引。
1.从政治维度而言,“中国梦”的内核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指引
坚定的政治方向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线。”[1]《论语·颜渊篇》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中国梦”本身的表述,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政治属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世人昭告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执政宣言和使命追求,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设想和展望的执政纲领和行动指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的政治方向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任的可靠保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必然就成为了“中国梦”研究和传播的践行者和宣传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最新创新成果,它也必将会以教育载体的形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指引。
2.从文化维度而言,“中国梦”的内核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水源头
“中国梦”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话语,具有鲜明的文化底色和突出的文化特色。[11]“中国梦”的提出,凝聚着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植滋养,凝聚着中国文化元素的思想标识,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深邃地表达出文化的象征意义,具有统摄人性生成功能和塑造人类文化的作用。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世界历史本质上是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的辩证法,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历史,就在于其优秀的国家精神;引领世界历史的民族必须注重理性自由。”[12]今天,“中国梦”向世界人民表达中国人民的梦想,同样也是在世界表达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创造性、文化包容性、文化个性和文化象征性。“中国梦”的文化表现性表征了它的价值:振奋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认同中国道路,感受中国形象。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3]应该说,“中国梦”丰富的文化意蕴,必将影响和助推它的实现进程。高校是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承载着先进思想文化的价值引领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文化底色和厚重的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也必将会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3.从历史维度而言,“中国梦”的内核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资源挖掘的史学源泉
历史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国家、民族意志认同的最好途径,也是最为基础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1]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待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民族的寻梦、追命、圆满的历史过程,体现的是中华儿女一种愿望、一种理想,反映的是一种价值追求。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近代梦想就是实现民族复兴,它寄托了几代人的美好夙愿,共同反映和承载着中华民族渴望和平、期待发展、盼望复兴的价值体认。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体现人民意志和愿望的政党,其核心和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其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中国梦”的实现为价值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为基础,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进而融入到高校教学环节中,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圈层育人效应。
4.从现实维度而言,“中国梦”的内核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归宿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国梦”的价值内核决定了它要实现全社会的价值引领。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高校作为理论重要策源地,理应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中落实“中国梦”教育。
从高校“中国梦”教育内容的现实性来看,首先要体现社会理想教育与个体理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强调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价值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理想教育是“中国梦”的价值旨归[14]。其次要坚持思想教育与行动教育的统一。强调梦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二者要达到统一,做到知行合一。从高校“中国梦”教育对象的现实性来看,“中国梦”教育实践中要关注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掌握大学生的发展需求等方面来有效实施。要基于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漠、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适时嵌入、融合“中国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与教育内容与目标实现统一。从高校“中国梦”教育路径的现实性来看,首先要构建现实性的课堂路径。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及思想精神境界都离不开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主阵地作用,确保“中国梦”教育在高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其次要构建现实性的实践路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等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社会,从而使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将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转化为现实行动和自觉追求。
总之,“中国梦”的内核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体系,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的梦想熔铸于壮丽的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来,实现“中国梦”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