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保谦
今天是父亲的忌日。
家父邓文科,艺名毅峰,1930年生,湖南醴陵人。每每谈起他,我总会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那句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八十八年的光阴在时空运转的历史长河里只不过沧海一栗,宇宙一埃,但父亲88岁的生命却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留给我永远的首仰、思索、追寻……
父亲出身贫寒,饱受人间辛酸,幼年丧娘,童年丧爹,都是因病无钱医治而亡。特别是谈到我爷爷的死,父亲更是情悲不己,当时他才十二三岁,在醴陵姜湾街上一瓷坊做学徒,名为学艺,实为打杂,糊口饭吃。看到师傅们在瓷上作画,好生羡慕,偶尔也偷偷拿起笔涂上几笔,从此萌发了绘画人生的稚嫩想法。十二三岁的孩子多想家呀,每次干完活,父亲都会蹲在瓷坊的大门口,遥望着家的方向,想念家里的爹和弟弟。一天,碰见一上街来的老家近邻,忙迎上去打听家里情况,老乡说: 你爹已经死了,父亲听后如晴天霹雳,立马步行二十多里赶回家里,乡亲们告诉他: 你爹已死多日,弟小不懂事,又不知你去向,只好拆张旧房门当棺木把你爹埋了。父亲叩谢过乡亲们,踉跄到我爷爷的坟头嚎啕大哭,从此带着幼小的弟弟沿门乞讨,流浪异乡,在逃荒途中又遇日本鬼子追赶,兄弟俩不慎离散,直至解放后才泣拥而逢。对于这段旧社会的悲惨往事,父亲时常提起,告诫晚辈们: 只有不忘曾经的苦难,才有奋斗幸福生活的恒久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才真正走上陶瓷绘画的艺术道路,并以此为终身职业,用手中的画笔彩绘祖国的美好山河,彩绘世上的万物生灵,彩绘出自己璀璨的人生……
父亲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事业狂。在我孩提记忆里,父亲炒的菜蛮好吃却难吃到,因为他不太做家务,难得下厨房,每天都是挥笔拂晓,伏案深夜,全家人的日常生活都是母亲操劳。父亲对书法非常重视,常说书画书画,先书才有画。为练悬腕握力,常在早晨以扫帚为笔,清水为墨,大地当纸,在水泥地上挥笔练字,炎炎夏日室外练,寒冬腊月屋里练,连路上行走也是食指蠕动,默写各种字体。长期刻苦的磨砺,父亲的书法水平炉火纯青,隶、楷、行、草,以及常人难看懂的篆书篆刻他都样样精通,拈手就来。父亲的绘画作品,书画合一,诗画合壁,相辉斗艳,令人爱不释手,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父亲的绘画更是个性鲜明,寓意深远,苍劲雄浑,气势磅礴。画梅是他的酷爱,在其艺术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每当梅树开花,他都会前往写生,手拿简易的放大镜围着梅树转,仔细观察梅干的骨节,梅枝的皮纹,偶尔也摘下几朵梅花聚精会神的观察花瓣、花蕊,然后退立百米之处久久凝视整棵梅树。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梅干的粗壮,梅枝的俊细,梅花的高雅……,梅的一切都深深地记忆在脑海里,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他独特的梅花五瓣画技深受同行赞誉,大众喜欢,那再现在瓷瓶上的各式梅花,或凌霜斗雪,或迎春开放,或风骨俊傲,或清雅俏逸,与父亲坚强、高洁、奔放不羁的性格丝丝入扣。父亲还喜欢画鸡,特别是画雄鸡。记得小时候有一回跟着他溜达,忽然叫我回家抓些米给他,原来路上有一群鸡。他一边投食,一边揣摩鸡的各种姿态,特别对那只雄鸡格外用心,时而蹲看,时而立视,足足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有不少人对父亲画鸡独有钟情而迷惑不解,而我却明白;那雄鸡的引吭高歌恰是他勇攀艺术高峰的内心呐喊。
父亲不仅在书画方面造诣颇深,在艺术理论和诗词方面也很有建树。他曾为轻工业部起草了《彩绘、彩瓷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主要著作有:《釉上新彩颜料的性能与使用》,《醴陵釉下彩瓷》,与中国美院邓白教授合编的《醴陵窑》。这些书有的被定为行业试用标准,有的被选为院校教材,有的用中、日、英三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他的“做人要老实,画画要调皮”的秘诀令莘莘学子恍然大悟,受益匪浅;他在中风后写下“疾瘫左侧熬岁月,天留右臂写春秋”的豪言壮语令人们肃然起敬;他在一黑釉瓷瓶上用黄金水彩画梅花并赋上诗文:“生来喜欢漫天雪,竹篱茅舍我甘心,今日竟以金描绘,不象贫夫象富翁”,诙谐而又洒脱。 执着、勤奋、持之以恒,终使父亲取得丰硕的成就,蹬上事业的巅峰,先后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也是最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陶瓷艺术家。
生活中的父亲为人正直、善良、心怀慈悲,有些往事在我心里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甚至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有一次,已是傍晚七点多钟,大热天,他在醴陵车顿桥看见一老妇人带着个小女孩蜷缩在桥墩下,上前一打听,原来老人家住乡下,家境贫困,常带着小孙女上街来乞讨,这不晚饭还没着落。父亲二话设说,立马带着祖孙俩在附近餐馆吃了晚饭,饭后又领着他们找到一旅社安排好住宿,最后把身上剩下的余钱全部留给了祖孙俩,叫他们第二天回乡下的家去。还有一次,父亲见一个无双腿的残疾人靠臀部和双手在地上艰难行移,观察片刻后,立即回到单位找到木工师傅做了一付木头手垫送给这个残疾人,并俯下身与他交谈,见他移走轻松方便多了才离去,残疾人对父亲说:你真是个活菩萨呀。长大后我向父亲提起这些事,他说:每次见到这些人,自然就会想到自己儿时的苦难,不由自主就想帮他们一把。
进入21世纪后,父亲的艺术作品特别是陶瓷釉下彩作品市场价格水涨船高,从而使他对其新作更加注重品质品位,每次新作品出窑都亲自审察,画面颜色不满意的重新填色二次煅烧,对残次品当场摔碎,毫不吝啬,大家都跟他开玩笑说:邓老你怎么跟钱过不去呀。有个远方的客人花了十几万从市场上慕名购得父亲的一个花瓶作品,找到父亲辨别真伪,父亲看后确认是真迹,但当场给客人指出此件作品在烧窑过程产生的一些瑕疵,认为收藏价值不高,来者大失所望,父亲当即从家中拿出自己喜欢的花瓶与之调换,客人频频拱手,感激不尽。
父亲87岁生日那天,家人从医院把他接回家庆寿。此时他已完全不能自理,说话困难。刚扶他坐上沙发,只见他右手抬指,嘴里断断续续地喊着: 马、马、马……,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不知啥意思,我妈懂,赶紧从书房拿出一本《徐悲鸿画马图集》给他,父亲连连点头称是,接下书就看起来,如此勤学精神真是感天动地。母亲在形容父亲的人生时用了两个字: ”苦”与“学”,苦是父亲的童年,学是父亲的一生。谈到我母亲,父亲曾深情的写到: “过去的几十年,如果不是她的支持,我是成不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我中风病倒后如果没有她的贴心护理,我也难活到今天。2006年是她的七十大寿之年,生日那天,我本想写一幅字送她,字的内容是“贤妻良母,当之无愧”,她却执意不肯我写。这样我就只好把我该向她表达的这份情意永远蕴藏在我的心灵深处,永远,永远,直到我进入冥府的那个时刻”。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中国陶瓷美术界颇有影响的艺术家,中国醴陵釉下彩重量级人物。
1998年父亲突发中风左侧不遂,2013年被确诊肺间质纤维化,长年咳嗽不止。病重期间,曾三次进ICU,头两次都重获生命,而第三次却……。
2018年1月5日凌晨3:56分,父亲撒我而去。顿失父爱,泪湿衣襟,长跪不起,天悲地恸。
父亲虽已逝去,但我对他的思念不会随时光的荏苒而淡浅,更不会因岁月的如梭而遗忘。他那伏案沉思,奋笔疾书的影像将永远萦绕在我的脑海,他那红梅傲雪,雄鸡高歌的画彩将永远隽刻在我的心中。
今天,今后的今天,在我有生之年的每一个今天,我都会与父亲进行深心的对话,灵魂的碰撞,在击溅的火光中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容颜……
后记: 去年就有朋友建议我在父亲逝世周年之际写篇文章以表纪念,可为难我了,一是父亲是名人,其艺品、作品、光鲜之处都有人重墨,广为人知,再写有腻人之感,二是自已就一介草民,才疏学浅,不善文字。这篇作文是我从尘封的记忆里采集到父亲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编织而成,目的是让读者从生活小滴,人之本性的角度再认识他。若用 词不妥,句子不畅,文墨不华都请大家包涵,教正,以容我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