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梦琦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吉林 长春 130021)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试行办法》及1993年卫生部开展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者在培养目标方面本质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临床培养专业人才。尤其是从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正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1]。因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以临床能力培养为重,且临床能力的培养是决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2]。本着培养目标大体一致原则,中医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培养则成为今后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和广州等地在二者联合培养先行试点,自2015年起在全国进行实施。但是,在两者联合培养实施的过程当中,伴随着其带来的积极作用,一系列问题也显现出来。
1.1 避免培养过程重叠 中医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阶段分为第一阶段(2年)和第二阶段(9个月)。也就是说,研究生培养与本科学历毕业生进行住培培训均为3年。按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主治医师水平,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需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根据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规定,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要求临床技能水平达到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两种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同时两者的培训内容也基本一致,均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医学理论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培养,各项能力训练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及考核标准也大体相同。故此两者联合培养避免了两者在培养过程中重叠。
1.2 避免培养时间的浪费 现今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崭露头角,多数医学本科生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深造,进行研究生教育。然而,按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均需进行住院医师第一、第二阶段培训,国内二甲以上医疗单位招聘医学人才均要求具备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也就是说研究生在经过学位培养3年之后,还必须再进行2年的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
另一方面,本科生在经过住培第一阶段培训之后,大部分会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历、学位的要求。也就是说住培学员经过第一阶段培训之后还需花费2~3年的时间进行与住培具有一致要求的临床能力训练。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医学生接受培养的时间,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1.3 避免经济的浪费 根据以上两点,时间和培养方式在无形中的增加,势必要有衣食住行方面的资金要求,另外住培基地和学校对培养也要有资金投入。两者联合培养,在时间和资源上进行浓缩,也就避免了经济资金方面的浪费。
2.1 中医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接触时间缩短 中医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初,就要进行导师双选,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课、制定培养方案、开题、中期考核、完成学位论文、进行毕业答辩等相关工作。可以说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对研究生临床及科研方面的指导贯穿着整个研究生在读期间。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要求中医硕士研究生要到二级学科进行通科轮转学习,期间会有临床带教老师对其临床实践能力进行指导,无形中大大缩短了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接触的时间。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导师定期组织其所有在校研究生开展组会学习,时间尽量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组会学习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生汇报两周内学习情况,包括论文进展情况、课程学习情况、文献查阅情况、病例收集情况/实验研究进展情况、住培轮转实习情况等;第二部分,导师针对每名学生的汇报作以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学习计划;第三部分,集中学习,可以为多种形式,如授课方式、考试方式、小组讨论、PPT汇报、观看视频课程等。学习内容紧密围绕医学相关知识,如:某种疾病最新的研究进展、疑难病例分析、病例汇报、新思路与新方法、经典学习、文献(外文文献)分析、临床技能规范性操作等。通过组会学习制度,增加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联系,建立两者之间的默契程度,不仅让导师对研究生的综合情况有所了解,还能督促研究生在专业水平方面不断进步,防止其出现懈怠、懒散的状态。
2.2 联合后,中医硕士研究生缺少课题研究时间 中医硕士研究生除需满足临床培养目标外,还需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后方可申请学位,学位论文工作的设计、运作及撰写挤压了部分临床培养时间,若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完成在科室的轮转学习,研究生又缺少做课题及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往往在临近毕业时,匆匆结束课题,最后学位论文的完成质量得不到保证。
许多专家惯用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专业学位论文不能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所以制定分类型的授位标准侧重临床实践训练是保障联合培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3]。广东省某医科大学适当降低了对学位论文的要求,要求研究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并组织专家组对其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进行述评。当然,在降低对学位论文要求的同时,要严格控制毕业出口环节,需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体要求,完成临床科室的轮转培训任务,并且出科考核成绩全部在合格以上。最后需要通过学校组织的毕业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方可进行毕业答辩。
2.3 中期考核方式需改进 以往中医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是要让研究生针对个人课题进展情况进行汇报,专家组成员对研究生临床技能、病历书写进行考核。若中医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培养之后,建议严格把控中期考核中每一环节:(1)研究生是否严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轮转计划,按时在相应科室进行轮转;(2)检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评估过程管理质量;(3)对参加中期考核的研究生,到其轮转过的科室抽查病例,或抽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例记录本》,评估病例书写质量;(4)审查成绩单,检查学术活动参与情况;(5)组织专家组成员,对研究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 研究生,可按培养计划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继续攻读学位。
凡未参加中期考核及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不准继续学位论文工作,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跟随下一年级重修,参加下一级研究生中期考核,其研究生学位论文自动列入答辩前匿名评审行列。补考核仍未参加或补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申请学位资格。
2.4 中医硕士研究生人数较多 科室容纳能力不够 就我院2016级研究生为例,2016级中医硕士研究生共333人,分到各二级学科中,一个科室需至少接收15人左右,这还不包括本科毕业实习生、其他年级中医硕士研究生、社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和外单位进修人员,如果这些学生同时入科,必然会造成轮转科室人满为患,带教老师人数严重不足,这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所以建议可以适当增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与其他基地单位进行合作,接收我校中医硕士研究生进行临床轮转。
2.5 中医硕士研究生待遇低 在目前并轨合一的制度下,相对于参加规范化培训中轮训的住院医师而言,许多医学院校中医硕士研究生的待遇较低,没有同工同酬的情况[4],待遇满意度有待提高[5]。 研究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在生活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繁重的课业和临床工作,势必危害中医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所以为了给他们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在待遇方面,学校和上级卫生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如发放助学金、增加奖学金额度、各类节假日加班和夜班补贴制度等,逐步将两者培养模式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中医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培养,是一种崭新的培养模式,也是必然趋势,是建立符合医学人才培养制度的有益探索和重要改革,它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有效促进医学教育的良性发展,解决了两种医学后教育模式的衔接和重叠问题。但是,新的模式需要我们管理部门、研究生指导教师及中医硕士研究生三方共同摸索,从中开发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力争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