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薛莹
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培养造就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乡村振兴的根本。为了解农村劳动力状况,对所在村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抽样调查,从样本情况分析来看,乡村人才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人才外引与强化教育培训相结合,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调查的样本村为山东省费县归仁庄村,共有户数818户,总人口2517人,耕地面积245公顷。该村虽然具有一定的山村特点,不能代表全部的农村状况,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问题。
按照分层等距抽样的方法,将调查村农户分为7个小组,按比例抽取了120户农民,得到101份有效数据,承包土地面积45.5公顷。从三个角度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一是年龄分布及性别比例情况:按照农村劳动力的定义,指农村人口中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对调查样本人口年龄进行了分段,分别为0~15岁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16~60岁的劳动力主力军;60岁以上劳动能力较弱的老人。统计如下:
表1 样本人口性别及年龄分组
二是劳动力就业情况:在16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共294人,占总人口的64%,其中适龄劳动力265人,占适龄劳动力总数的89.5%。在村务农人员适龄劳动力仅31人,外出务工情况如下:
表2 年龄与务工地间的关系
从务工区域分析,省内务工人数223人,占比高达75.8%,省外务工人员占比仅为24.2%,这与山东全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分布基本一致。在本乡镇内务工人员占比35.4%,这部分务工人员多为季节性务工人员,与在乡纯务农人员相加,人数达到289人,实际务农人员占总人口的59%,占16岁以上人口的77.7%。
三是在村人口情况。调查人口中,在村人口为165人,占总人口的33.7%。其中含15岁以下人口87人、适龄劳动力31人、60岁以上老人4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21人)。
表3 在村人员受教育程度分析
综合抽样调查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与问题:
一是劳动力外流严重,在村留守人口适龄劳动力比例很低,产业发展动能不足。适龄劳动力外出打工比例高达89.5%。在村人口仅占样本户总人口的1/3,其中16~60岁适龄劳动力人口仅占18.8%。16下岁以下人口占52.7%,60岁以上老人占28.5%。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加上耕地存在着进一步缩小的趋势,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多,另外农业生产周期长,收入少对于很多农民家庭来说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农民不得不外出打拼,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二是在村劳动力教育程度低、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不足。在村16岁以上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5.6%,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46.1%。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上现在的农村教育体系和农业科技的供求现状没法有效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而且大多数人由于思想上对教育的不重视,或者迫于生活早早辍学甚至不上学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些都使得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另外我国农村受长期自然经济影响,大多数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思想呆板保守,满足现状,不肯接受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
三是劳动力外出务工遵从就近原则。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趋势越明显,而年轻人大多选择省外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务工闯荡,以获取更多的机会。由于青年劳动力受到受教育水平提升, 就业选择多样化以及城乡、 行业收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机会少、收入少使他们往往不愿进入农业领域,更愿意去机会多的大城市闯荡,而年纪稍长的村民由于家人孩子一般奉行就近原则寻找工作。
1.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分离老年劳动力。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利于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有利于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将老年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是有效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2.引入优质人才,专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和引入一批新型农民。鼓励和引导城镇年轻人返乡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着力吸引一批拥有农业学科背景、立志农村经济发展的青年农业接班人加入农村。对于传统农民和剩余劳动力要加强定向专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政府应促进农村的经济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另外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其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既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4.促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吸引资金投入。政府要促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一句老话所说“想致富先修路”优化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净化投资环境,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外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水平,使儿童都有学上,从根本上整体提高村民受教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