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活视角的创新教育策略探析

2019-01-29 03:10尹雪鸿浙江工商大学
消费导刊 2019年49期
关键词:个体大学思维

尹雪鸿 浙江工商大学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发展命题,而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创新一词的重要性愈加的明确而且责任深重。对于培养人才发展的高校而言,加强创新的教育,将创新作为每一个高校、每一名学生都愿意去了解,去付出,将创新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活视角的内涵和特性

教育需要回归生活,现代大学生活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对于诸如抖音、小红书、快手、微信等玩法创新力度和潮流也是一种消费和娱乐的创新,这种创新虽然与传统的科技型创新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却也隶属于生活创新领域的范畴。

现代的大学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现代性,具备政治、精神、文化和社区等各个方面在综合性质。大学生活强调个体的发展和大学创新环境的营造。而大学的环境,则是为学生个体性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提升等提供良好的培育的环境,有助于个体的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在现代大学生活的创新教育上,需要将创新精神贯穿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对于创新的认识、创新环境的融入、个体独特性的发展,以及对于生活创新的改造等各个方面。大学的环境需要促进学生创新个体的潜力的开发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现代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对于电子技术、信息化水准的掌握、前沿的时尚生活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参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现代性。与此同时,大学生活还具有创新性。无论是学术的创新还是生活的创新,都需要大学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理性的阐释和分析,而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引,鼓励学生积极成长、创造发展。

二、高校创新教育缺乏立足于学生生活的范围和理念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在中国的高校,创新教育缺乏一种融入每一个个体、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生活中,都参与进来,并且参与到创新和实践中,使创新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有助于营造一种大众化的、广泛的,创新教育模式。大学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人格为目的的活动,创新教育不仅仅是科技型设计型的教育,而且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专业性的创造人才,也有生活性的创造人才。目前大学创新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改变传统上的一些教育的弊端和不足之处,来打造一种基于大学学生生活的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学生学校应该注意最广泛的个体,注意到每个个体的知识储备,个人能力发展,创新意识,以及一个相关的综合分类,关联等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的创造性发展,也促使高校创新教育氛围的形成。

例如,在有些学校,创新教育更多地落在了学校的校训上,以及对于个别项目的组织参与上,创新教育在系统化和规范化上面做的并不够。同时,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偏重于理工科科技类奖项和设计类奖项。所以,不少高校在设计类项目的组织上,活动较多,而一些科研类的活动上,对于社会的活动参与度和积极性也在不断地增长。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知识、走进创新,而且其创新直接适用于社会的发展的市场的需求。但是,这种方式一般是临时性的合作的方式,缺乏空间的延伸性,以及对于学生创新内容的分析。

有些学生认为,创新是少数精英学生的事情,与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普通学生缺乏对创新的认识,也缺乏对创新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创新教育就缺乏学生的基础,无法在最广大的普通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类似于日常生活的创新,也无法得到大众化的普及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基于学生生活视角的大学创新教育

大学的创新教育要回归到学生本身。需要进行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和创新力量的强化,采用知识传递与转化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创造性、能力和天赋的发展,但是却又不鼓励其精英主义和个人主义。

(一)创新教育需要加强对于学生主体性的认识

高校的创新教育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且是对于学生主体性以及各种能力的塑造。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单项传递方式,而是要强化彼此的互动。学生在大学教育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对于知识和生活的态度,都是相互交融和互相促进的。大学创新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而学习知识和文化,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始终立足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养成、技术更新和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人的发展是在个体与内部的心理环境以及外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学生创新性的养成同样需要与之相适的实践活动作为基础。

(二)通过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大学的学习是一种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而并非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知识只有内化在学生的储存仓库里,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特知识体系和思维编码,才能达到知识的传递和思维的提升的过程。在大学教育中,教师的更多作用在于指点和引导作用,用跨学科的、具有整合性的、探究性的课程体系,来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发展、创造和应用。这也为教师的素质提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的老师,以及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包容心的老师,来展开专题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思维提升的项目训练中。与此同时,大学创新教育还要鼓励并为学生的科研创新和生活创新提供平台的支持和技术的支持,为学生带来尽可能多的学习和探索、改进的机会,使学生养成具有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

学校需要改进传统的分数评价体系,如有的学校采用创新学分的方式,设定创新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具有实践性与可操行的创新,将创新成为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具有一种习以为常的懒惰性,难以发现生活中需要改变的地方,或者对需要改变的方式和方向,也就是创新,具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之感,总觉得创新是遥不可及的高不可攀的东西,却忽略了生活中一些小小的改变也就是创新。大学教育需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思维,让学生感知到创新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可以感知到的事物。

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教学课程,和学生一起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物品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想办法去改进和解决它。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日记和周记的撰写,使学生养成思考周围身边事物、思考解决方式的创新思维方式,使创新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分评价体系的改革,解决大学中考试分数不能代表个人能力的弊端,为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学生创造更优的人才评价方式,挖掘人才的创新潜力。

基于大学生活视角的创新教育方式,是一种对于大学生活本身的回归以及对于学生个体化的重视,与此同时,创新教育强调对于大学生活的参与和日常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系统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高校教育方式,从大学生活入手,有利于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脱颖而出,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对于中国在当前时代发展的严峻和机遇面前,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优势,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建立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创新教育并不是忽视知识和基础教育的活动,而是通过知识和人才的思维、实践的能力、思维的发展、创新的培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方法逻辑与现实生活的世界问题的需求和发展等结合起来,培养出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和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个体大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