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01-29 01:29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18期
关键词:王阳明公众分类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10037)

一、引言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观。这一举措顺应时代潮流,也体现出我国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重视。虽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开展了数年,关于保护生态的意识与行为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仍存在意识层面与行动的分离。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系统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知行原是两个字,只一个功夫”,强调了二者的不可分离性。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入运用这一思想,将会加快其进程,更快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二、知者行之始

意识指导行动,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成功建设生态文明的第一步。马克思曾说:“我们知道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等大单位的的努力,更需要企业、公众的深入了解,达到多方位协同推进。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公众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公众。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要帮助公众树立生态整体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生态整体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公众意识到生态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员,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公众了解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以此让人们节约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这二者的结合,能够使公众逐渐转变心态,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首位,并深刻认识到自然是彼此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她。否则,自然作为慈母的同时,也随时会转变为冷酷的屠夫。

自然给予了人类丰富的物质精华,人类回赠的却是物质的垃圾。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重要的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公众的环保意识依旧很落后。例如,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仍存在较严重的乱丢乱弃行为,其根源是环保思想意识教育的缺乏。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其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不断地上升,但仍需要对公众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文化水平。环保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养成,所谓“润物细无声”,需要从点滴出发,逐步渗入到居民的生活当中。当在培养公众环保观念时,较为强制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反感。采用文艺化的方式,将会增强公众的学习兴趣,也较为容易被公众接受,例如环保小活动、微电影宣传等。只有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才能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行者知之成

荀子曰:“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意识的最终形态将通过行为来展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在强调‘知’与‘行’的协调统一时,其重点还是偏在“行”上。知虽作为行的出发点,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了解所学是否正确,必须要投身到实践中去。如果只顾着学习,等到达到‘会’时,才作出行动,将会导致知与行的脱离。公众不能一味只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同时也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且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尽天下所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目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不在少数,所取得的成果也被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但在这些研究中,仍无法清楚区分区域到底处于生态文明还是非生态文明,其根源是没有科学的方法确定二者之间的界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相关环保制度的制定,因此也就无法正确指导政府、企业及公众作出相应的行动。但是却可以根据以往的研究结论,为以后的研究作参考,避免犯同种类的错误。“行动,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促进知的深度。

“知而不行,则是未知”,“学而不能行之谓病”,并不是所有意识的建立,都可以转化为行动,未能转化为行动的意识,归根到底是意识在公众思维中的不深入。例如,在当今较为火热的垃圾分类环保活动中,虽然大多数人知道有垃圾分类这件事,但并不能细致地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或者有些人觉得垃圾分类占用自己太多时间而直接选择放弃分类,乱丢乱弃现象还是时常发生。而在美国、新加坡、日本、瑞典等国,孩子从小就会学习关于如何进行废料管理,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的知识也会逐渐深入,垃圾分类这一环保活动已做到极致。如果想要到这些国家生活,第一项必备的技能就是学习垃圾分类。我国开展垃圾分类的时间还较短,也没有完全融入到学生教育中,目前无法与这些发达国家相媲美。但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我们不得不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为此国家和政府可以开展一定的奖惩措施,提高公众对于环保活动的参与度,让公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对环保活动作出自己的努力。只有当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公众可以了解到人类自身是垃圾分类的最终受益者之一,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才可以作出相应的行动。即所谓的内化于心,外化为行。

四、知行相结合,方能有善终

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在强调知行相统一时,还讲究一定的时效性。与朱熹的“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不同的是,王阳明认为‘知’‘行’之间并无先后。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讲到:“今人却就将知行分做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这就话也告诉我们知与行万不可分开进行,也不可分先后,他们二者之间必定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必须要同时进行。“真知之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真正的知必定是已在行的。在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们在意识到自身对自然造成伤害的同时,必须及时采取行动去弥补过失,否则将使早已千疮百孔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也提出“不能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知行本是一体,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任何单位或个人都要做到认知到位,转化为行,即知即改,才能从根本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五、结语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体现为意识与行动的一体性,在今日看来这一思想依旧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理解知行合一的内涵并运用到实际当中。知行必须相互结合,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始终,这一思想也将会对生态文明治理起到划时代的促进作用。让黄河流碧水,让绿树变青山,让我们共建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王阳明公众分类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真正心平气和
公众号5月热榜
王阳明龙场悟道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