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玲
2017年10月,包头市正式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增值评价项目。由于刚刚起步,不少人在阅读起点评估报告的过程中还有不少质疑甚至是“误解”之处,现就所搜集到的相关问题尝试进行剖析,以便更为充分地发挥增值评价起点评估报告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今后开展增值评价提供借鉴。
“误解”一:《高中学校教育发展质量报告·起点部分》中的“发展指数”是三年后增值报告的重要依据。
不少领导和老师认为,起点评估报告中的各项发展指数是三年后计算增值的重要依据,甚至有部分在“学生发展指数综合分析”中指数相对较高的学校,担心自己今后的升值空间会不会小于其他同类型学校。更有甚者,怀疑其他学校故意遏制学生此前的基线测试成绩,从而留有更大的增值空间。
产生这种“误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将“增值”计算的依据以及起点评估的意义真正弄清楚、搞明白。
这里首先说说“增值”的计算依据。计算增值主要凭借两个成绩:一是中考成绩,这是基点;二是高考成绩,那是终点。当然,增值评价并不是两个成绩的简单相减,而是运用数学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法,通过回归方程进行计算。这些统计分析技术专业性极强,我们恐怕一时之间难以理解和掌握,但首要的是明确增值评价计算的主要依据。
那么,為何要进行起点评估?我们都知道,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起点评估的意义就在于了解学生、全面把握学生的发展起点。增值评价起点评估报告的实质作用就是“把脉诊断”,其各项发展指数并不会成为三年后计算增值的依据,但是可以作为增值情况分析的依据。
“误解”二:起点成绩越高,增值的空间越小;起点成绩越低,增值的空间越大。
有位校长问:“像我们这种高起点(意思是中考成绩较高)的学校,要想在高考中获得高增值,一定会比那些低起点的学校困难得多。这样的增值评价真的公平吗?”
辽宁师范大学博士、必由学网络有限公司首席培训官沈漪曾就此问题专门讲过:一般来说,起点高低和增值空间是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的。如果说两个学校之间起点成绩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从理论上讲,高起点的学校正增值是更来之不易的。但是研究人员通过大数据发现,很多地区的增值评价都普遍呈现出这样一种状况:起点成绩高的学校往往增值更大。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校相较于低起点学校而言,其所拥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更充足,特别是其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及教学水平等要更胜一筹。简而言之,影响成绩进步的因素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从起点的成绩预测未来的增值。
“误解”三:起点成绩越低,增值的难度越大。
我们的专业人员在入校进行报告解读时,听到一些老师感慨:“像我们这种生源状况不好的学校,学生底子薄、习惯差、学习兴趣不高,要想在高考中获得高增值,恐怕是比登天还难!”
这种想法与上面的那种认识恰恰相反,但出发点却是相同的:都是担心自己学校实现不了正增值。据开展增值评价多年的地区介绍,低起点学校如果注重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仍然可以获得正增值甚至是高增值。我们曾去大连市旅顺区考察过,这个地区曾经连续多年在全市教学质量监测中排名靠后,但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引进“教学诊断”项目后,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大连市教学质量高增值地区。由此可见,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质量提升不用说”。
由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高起点还是低起点的学校,更应该看到学校因素以及学生的主观因素对成绩的影响。这也是增值评价实施的目的所在,即呈现以师、生、校为内容的校际差异的同时,客观衡量学校的努力程度和学生的进步程度。
“误解”四:起点评估报告反映的是高一学生的“过去式”,与现今的高中学校关联不大。
有不少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基线测试的时间是在2017年11月份,这个时候学生入校时间并不长,高中学校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说,起点评估报告中的各项发展指数测量的是学生的“过去式”,与本校关系不大。
客观地讲,学生在升入高中前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身上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的认知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兴趣、习惯、策略等等方面在此时都主要来源于之前的受教育经历。这个谁也不能否认!这也正是我前面所说的开展起点评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进行诊断的意义所在。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学生刚刚升入高中学校的两个月时间里,学校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有例为证:有一所学校,学生的各学科起点成绩和认知能力测试成绩都非常高,但是起点评估的相关因素问卷中大多数项目的成绩及发展指数都相对较低。为何不同地区、不同初中学校的学生来到这所学校后,会普遍呈现出这样一种不尽如人意的状态?与此相反,也有部分学校学生的起点成绩和认知能力成绩都不算高,但是相关因素问卷中大多数项目的成绩及发展指数却相对较好,充分展现出学生积极向上的状态。鲜明的对比,足以引发我们的深思……
“误解”五:把“认知能力”等同于“智力”。
有很多老师在研读报告时,将“认知能力”误认为是“智力”,主要原因是对“认知能力”的概念以及测试工具还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
对于“智力”,我们并不陌生,这里重点说说“认知能力”。认知是个体在大脑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语言加工、数学加工等心理过程。认知能力,即为进行这一心理过程的能力。学习成绩受多个因素的调控,认知能力的高低与成绩的高低没有绝对的对等关系。再者,认知能力可通过训练得到显著提高。就像图形推断题的解答速度和准确程度,只要在答题过程中受到有效指点,其答题成绩大多会显著提升。这正是认知能力与智力的显著不同——智力是个体基本稳定的能力指标,不容易改变;而认知能力是可变的。所以,学生认知能力成绩偏低的学校的教师,千万不要由此而断定学生“智商低、脑子笨”,从而失去“增值”的信心。
“误解”六:起点评估报告中背景问卷分析与教学关系不大,没有太大价值。
不少学校管理者和老师拿到起点评估报告后,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生成绩表现和认知能力成绩上,而对背景问卷分析中的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以及课业负担、学习压力、学习适应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却视而不见。不少学校管理者对课程开设情况、学校教学状况、学校教学管理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各项分析也关注不够。究其原因,是认为这些背景问卷分析与教学关系不大。
事实上,背景问卷分析所涉及的学生的16个方面,如学生的学习策略、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适应力、学习压力、认真自控、亲社会性等等,显示了学生在基线测试时学习能力的准备情况。这特别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状况,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同理,如果管理者、研究者对背景问卷分析所涉及的学生、教师和学校的23个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建立数据驱动改善教学的机制,就可以对学校做出更加科学的诊断,准确地找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所在,并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精准着力,最终达到学校全面发展与增值的目标。
以上所列举的对增值评价起点评估报告的种种“误解”之处,无不向我们发出强烈的信号: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数据应用意识,增强数据解读本领,善于利用数据深入研究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辅助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