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交响曲

2019-01-28 03:21田艺苗
读者·校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布里克盖蒂多瑙河

田艺苗

《2001:太空漫游》的导演库布里克是“骨灰级”乐迷,他为这部史诗科幻片选了4首古典音乐: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代作曲家里盖蒂的管弦乐《大气层》,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除此之外还有大段现代风格的圣咏合唱。

影片最酷的是一开篇的黑屏。持续3分钟的黑屏,不为考验观众的耐心,而是为了让你闭上眼聆听音乐。里盖蒂的《大气层》带你来到了2001年的太空时代!

里盖蒂,匈牙利作曲家。他是西方当代先锋音乐的代表人物,库布里克选的《大气层》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一开始,一大片混沌的音响轰鸣,震动着你的耳膜,远处似有光在闪烁,光芒收了之后,进入另一重更深厚的音响,各种细密的音节纷至沓来,低音、高音、强音、弱音,变成了各种交错起伏的光线。这是完全陌生的音响,听不见乐器的声音,听不到和声旋律,只是一大片迷雾般的鸣响,好像来自电子实验室。

但它是传统管弦乐队演奏出来的。

我访问香港大学的时候,翻阅过那里收藏的《大气层》的乐队总谱。看完吓了一跳,《大气层》的乐谱实在太多,都没法复印带回来。普通总谱一页也就15行左右,但这部乐谱的每一页差不多都有80行。也就是说,里盖蒂给每一位乐手都单独写了一个声部,声部之间相似却不雷同,所有人都隐约交错,喁喁细语,构成细腻的微差。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大片星云闪烁的宇宙,又像混沌的太空之谜在等待着被揭开。

紧接着,是以定音鼓开始的《日出》,选自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这部电影中还出现了另一位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约翰·施特劳斯。但理查德和这位“圆舞曲之王”没有任何关系,他是浪漫派晚期的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因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蒂尔的恶作剧》和《最后四首歌》等几首名曲闻名于世。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灵感来自尼采的同名著作,一共9个乐段,唯独这第一段《日出》是理查德加入的,也是这部作品中最知名的一段,因为声音恢宏而常被用来进行音响试音。

在小号与定音鼓的铿锵对话中,红日升起,又是新的一天。蛮荒时代的非洲大草原在人们眼前展开了。之后是猿人占领山洞。有一天,猿人看到一块黑色石碑耸立,像受到天启一般,发明了劳动工具。此处出现了一段现代派的无伴奏合唱,圣洁的圣咏狂乱地流动起来,长相恐怖又滑稽的猿人心潮起伏、疯狂嘶叫,他们感知到了古老的庄严与神圣。

他们发现野牛的骨头可以用来示威、打架、杀猿人、吓退敌人,他们为这一发现欣喜若狂,士气高涨。一个猿人在杀敌之后,激动地把一截野牛骨抛向天空,紧接着,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一瞬间,这截野牛骨变成了一艘宇宙飞船。

人类立刻跨越了上百万年,来到了太空时代。

这个镜头叫人击节赞叹。上百万年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也就是这么一瞬间。这忽然就让人懂得了谦卑与珍惜。记得一位导演曾说,我们的一生只是一瞬间,所以40岁和60岁是一样的,没有理由不坚持、不奋斗。

后面几乎所有遨游太空的慢镜头,都被配上了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乐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打曲目,放在这里,让人听见欢庆新年一般的欢乐与庄严。它像我们自由的灵魂和蓝色的梦想——可以畅游多瑙河,也可以遨游太空。

记得以前看过约翰·施特劳斯的传记电影。他驾着马车在维也纳森林里畅游,从马蹄声里听见舞蹈的节奏,从鸟鸣里摘几句旋律。那一夜,他与一位心爱的女人告别,并把她送上船后,在多瑙河边徘徊了一夜。黎明时,《蓝色多瑙河》的乐谱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成形了。

自从有了华尔兹,人们立即告别了拘谨的宫廷舞蹈,街上的舞厅忽如遍地花开,整个维也纳都在旋转、都在陶醉。在这部电影中,库布里克把它当作庆祝人类太空之舞的配乐,更是意气风发。在激情处,他换上了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

这部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人类欲望的准确预测。在电影中,人类被机器控制,电脑让宇宙飞船失控,让所有宇航员死亡,除了一位怀疑者。如今,《2001:太空漫游》的梦想没有实现,但是我们被手机这个机器控制了生活倒是被大师猜中了。

猜你喜欢
布里克盖蒂多瑙河
勇闯糊涂岛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奇点
人们还在热议他是否来自未来
从ICPDR看跨国河流管理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花瓶里的钥匙
盖蒂还有麻烦事,一家图片社也起诉了它
盖蒂图片库成立VR部门
蓝色多瑙河成有毒垃圾河
石油大王家族绝情内讧,父子大战没完没了
多瑙河上的移动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