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培莉,张圣听,刘梦娅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继国家发改委在2016 年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 年培育1000 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小镇”之后,中央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特色小镇高质量、个性化发展,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
现有文献主要围绕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规划建议展开,并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和发现特色小镇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缺乏完整的研究特色小镇的理论体系。本文以中山古镇——唯一入围第一批特色小镇发展名单的灯饰类型小镇为例,借助帕森斯AGIL 模型理论,从社会系统这个整体层面出发,致力于分析其特色产业对于中山古镇经济、文化发展的驱动机制,系统剖析中山古镇发展特色所在及未来发展方向。
2.1.1 适应(Adaptation)
“Adaptation”是对系统与当地环境建立联系并获取资源的能力的考察。中山古镇充分利用各领域的资源基础,并根据新的发展目标,对原有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为其后期发展提供了相关支持。
政治环境方面,中山古镇灯饰企业通过抓住三次发展契机:改革开放、广东省建设产业镇及特色小镇的发展热潮不仅在产业扩张发展期获得了专项资金支持,更在政府的带领下完成了地区产业的重新定位,集全镇人力、财力、物力将灯饰产业作为龙头产业进行建设,明确了作为灯饰专业镇的发展方向,并在政策指导下寻求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转型。
经济环境方面,中山古镇在快速发展期间充分调动了当地资金资源,在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与新兴融资渠道合作,为灯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自然环境方面,中山古镇灯饰能够在30 多年的发展中实现从零产业基础到灯饰产品占领全国70%的市场,与其“中山市交通枢纽”的地理区位是密不可分的。其依托水路交通交汇点的优势位置,利用佛山市、江门市等地的先进零配件制造业,形成了完整的灯饰装配生产线,在协调本地生产厂家的条件下建立了大规模灯饰生产基地。
2.1.2 目标(Goal)
“G oal”是对系统是否设立了符合当前发展阶段的目标、是否有序调动资源来实现目标的考量。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及联网技术的普及,实体经营难度加大,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灯饰十里长街也出现了客流减少、铺面空置的现象。面临着发展瓶颈期,政府紧紧把握“特色小镇”政策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凭借古镇特色鲜明、基础深厚的特色灯饰产业成功入围“广东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及中山市首批特色小镇试点名单,试图构建产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1]。
2.1.3 整合(Integration)
“Integration”是通过实现系统内部有序化、科学化,从而使系统成为一个功能整体的有效途径。一个社会系统若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整合系统内部资源、合理规划各个功能使其联系紧密,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目标。中山古镇很好地做到了以下方面的整合。
①灯饰、文化、民俗工艺、绿植等多种类型产业的横向整合。在努力扩大目标市场的同时,中山古镇也在创意发展、转型经济、产业融合等方面不断进行了探索。日接客量达38.6 万的灯光文化节,便是以上探索成果的最好体现。灯光文化节通过打造3D 光幕喷泉、创意灯光小品、庙会文化嘉年华等产业融合景观,将灯饰产业与先进科学技术、特色绿植、体育文化、民俗工艺、特色美食等产业相互整合,凸显了灯饰特色小镇的魅力。
②以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的企业资源纵向整合。中山古镇旗下的灯饰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十分发达。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间十分激烈的竞争行为。然而,随着政府的有意引导以及区域集群经济不断升级,灯饰行业间的企业分工逐渐细化。有些企业专门生产配件,有些企业专门负责组装,不同类型的企业专攻不同产品方向,高效节约,并逐渐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与“上下游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在推动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途中,当地政府功不可没。其为推动古镇灯饰产业发展所颁布的鼓励与支持政策,为古镇成就“中国灯饰之都”的美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镇以展会为平台,在为大小企业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整合资源的机会的同时,也为灯饰产业走出中山、走出中国提供了契机,助力各类企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品牌市场,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此外,灯博会的开展对于灯饰产业加速创新步伐,加快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4 模式维持(Latent)
“Latent”与系统中的文化系统相互对应,即创造文化并使之传播、产生影响,也可被称为“传承”。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古镇涌现了一大批成功的灯饰产品企业家、创业者,他们以自己的价值理念与企业文化影响着整个镇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灯饰企业的同时,也将创业思潮融入了普通居民的头脑[2]。这种“创业文化”不仅为古镇的经济、政治发展做出了斐然贡献,更为社会创新风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1“适应”——新政策“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艰巨挑战
从2018 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来看,构想历时20 余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对中山古镇的利好效应并不明显。未来“深中通道”的建成将带动黄圃镇、三角镇、民众镇、翠亨新区经济发展,临近城市的交通区位条件大幅度提升,可能威胁甚至取代中山古镇的交通枢纽地位。
2.2.2“目标”——未能完成由“传统加工制造”转型为“现代智造”的发展目标
中山古镇的灯饰发展模式仍未完成从“传统加工制造”到“现代智造”的转型,企业缺乏对于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时期,传统制造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从前用“血汗工厂”生产模式获取的低成本低价竞争优势已经难以维持。
2.2.3“整合”——交通资源整合不到位
尽管古镇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具优势,对外交通十分便利。然而内部却是日日堵车,交通极度拥挤,尤其是在灯博会、灯光节举办期间。中山古镇未能将交通资源与产业、旅游等资源配套整合,落后的镇内交通不仅严重阻碍了灯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给慕名前来的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采购商、游客留下了不良印象,不利于中山古镇品牌形象的树立。
2.2.4“维持”——灯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创业文化”鼓励了灯饰个体户、独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等问题。尽管近年来政府有意识地加强了对知识产权重点产业的引导,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较高,且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监督不足,市场上灯饰抄袭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中小产业的产品大多照搬大企业的灯饰设计,知识产权未能受到充分的保护,严重损伤了灯饰产业的发展。
针对从帕森斯“AGIL”模型四个角度总结出的发展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四条发展建议:①培育地区核心竞争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②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夯实“现代智造”的劳动力基础;③综合制定治理措施,合理整合交通资源;④构建系统保护平台,转化知识产权为实际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