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杂记
——民间

2019-01-28 09:36诸葛璋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2期
关键词:丰子恺楼梯杭州

□ 诸葛璋

杭州是一座“矛盾”的城市:作过都城,王朝范围却不大;说是“天堂”,却并列着苏州;想着“国际”,却古有明州、福州,今有上海;是“东南形胜”,却总有苏、扬相伴;是文风鼎盛,杭籍大家却也没那么数不胜数……

杭州,似乎总有着两张面孔。其实,真正的杭州在民间。

我刚从北方来杭州时,是30年前了,那时我还是个孩子。那时的杭州没什么大马路,路都不宽,两边高高的梧桐几乎遮住了天日,于是,盛夏的日子似乎也不那么难熬。梧桐树外边就是大片两、三层高的木结构老楼和六、七十年代的宿舍楼。全城好像没什么新城老城的分别,那些木墙木梯木门木窗的老房子总让我看的发呆——这就是江南呐。

清晨,城市总像是“腌”在雾气里,淡淡的晨雾和着生炉子的清烟有滋有味地漫散在整个城中,那些小巷中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凹凸不平的墙面在雾色里像是变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渐渐地,有了声音,说话声笑声哭声倒水声卸门板声,再渐渐地,声音多了杂了,然后就是流水般的自行车铃声流过马路,于是,城市醒了。

高中时的一天,到同学家的老房子去玩,记得有长而陡的木楼梯,吱吱响的楼板,还有对面屋瓦上走过的黑猫和猫影后大大亮亮的月,诡异而迷幻的景象。后来,从他家出来已是半夜,因为喝多了酒居然迷了路,就在月光下、在那些梧桐木楼的影子里一圈圈地骑着车,可也不着急。再后来路是找到了,却不愿回家,仍旧那样地转着直到天亮,我想我是真的醉在这城里了。

于是,杭州在我心里就一直是那座在晨光中渐渐醒来,或是在夜色中渐渐迷醉的城市。

那时最感兴趣的,是夏天的晚上,家家都在门口摆上张骨牌凳,放上几样鱼虾素菜,大人们东拉西扯,孩子们东奔西跑,一餐饭总要吃个大半夜。有个远房亲戚,总是天一黑,就搬张竹躺椅、放张骨牌凳,几样小菜一瓶黄酒,就那么慢慢地喝慢慢地品,蒲扇摇啊摇的夏天便过去了,日子便也过去了。

有段时间,很喜欢去河坊街。现在想来,那时的河坊街,仿佛是杭州最后的民间,街上有各式的店铺:敲白铁皮的、弹棉花的、修钟表的、做棕棚的、制花圈寿衣的、卖南北货的,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就这样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忙碌着。我总是在黄昏,从城隍山上看老头们打完牌下来,逛到河坊街上的“羊汤饭店”,要了羊杂汤和羊肉煎包,然后沿着很窄的楼梯上二楼,在靠窗的位子坐下。好像那时店里总是人很少,很安静的样子,只有服务员上下楼时楼梯嘎嘎的声响才告诉我这里还有旁人。窗外斜对面就是“胡庆余堂”的巨大照壁。看着日光越来越斜、街上的人影越来越长,时间好像忽然没了质感:一百多年前的人们和现在街上的人们是一样的吗,一百多年前的这条街也是现在的光景吗,那我是活在百多年前还是百多年后呢!……有时走得晚,还能看到窗外黑蓝的天和亮亮的星。

在杭州是很容易沉醉于民间的。丰子恺、余平伯、史量才、周家兄弟、郁达夫、陶行知、庐隐、郑振铎……他们都是杭州的过客或“住客”。在这座城市文人们很不经意地就流恋于风景与市井之间了。丰子恺遇到的那个每天只钓三、五只虾下酒的刻字人既得了杭州的真髓,又何常不是文人们的民间梦呢。

现在,老有人感慨平常日子有那们多人泡茶楼,西线的农家菜们也总是门庭若市。其实,杭州最像“杭州”的是秋天。秋天,植物园、花圃、灵峰、九溪、梅家坞,当然更有满觉陇,伴着满园满城的桂花的是满山满谷的人呐。赏花打牌交友郊游吃饭品茶……一切都只是个由头罢了,捂了一夏天就是想出来看看人影儿,听听人声儿,凑凑热闹,感觉一下满满的人气儿。这一季的杭州,才真正活色生香起来。

杭州其实真的是一座活在民间的城市。

猜你喜欢
丰子恺楼梯杭州
有趣的走楼梯实验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杭州院子
杭州
上下楼梯时要注意什么 ?
杭州旧影
原来楼梯还可以是这样的
丰子恺漫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