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美绿水青山 再现清丽湖州
——湖州市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纪实

2019-01-28 09:36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项江鸿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2期
关键词:湖州市湖州河长

□ 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项江鸿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的湖州,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其清丽秀雅的自然禀赋一直为人所称道。

但是,在现代化和工业化浪潮中,湖州人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开矿山、办企业,经营纺织、建材、印染、蓄电池等多种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也逐渐产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了这一关系文明兴衰、人民福祉的发展理念,绿色由此成了这座江南古城发展图景的主色调。

十多年来,湖州牢固树立、率先践行“两山”理念,筚路蓝缕,奋发作为,绿了山川,清了湖水,富了百姓。

治矿:让山川重批绿装

妙西镇位于湖州市吴兴区西部山区,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偶尔几只白鹭从田间地头飞过,唐代《渔歌子》里描绘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美景正在这里重现。

但谁又能想到,由于盛产青冈石料,以前的妙西曾经陆续开办了22座石矿,造成粉尘污染、山体大量裸露等众多问题。“全镇遍布石矿山,生态破坏严重,有句话叫‘上海一幢楼,妙西一座山’。”妙西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妙西镇开始关停矿山,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业。

如今的妙西镇,西塞山度假景区、原乡小镇等相继开业;原来大面积开采过的山体被铲平,重新恢复耕地并发展光伏产业,被称为“农光互补”。近三年来,全镇集体收入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69元,妙西已成为浙江湖州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一个范例。

当年的矿山变成了如今的绿水青山。妙西镇的改变,正是湖州的缩影。历史上的湖州曾是长三角最重要的建筑石材基地之一,外部资源需求十分旺盛,使得矿石价格长期高位运行。在矿山开采之初,由于认识上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偏差,一时间湖州大地尘土漫天、河道淤积、青山破损……

痛定思痛,湖州市以铁腕手段开展矿山整治。一方面,围绕“减点、控量、集聚、生态”的目标,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矿山企业由最高峰时的612家削减到43家,开采总量从原先的1.62亿吨压缩到4600多万吨。另一方面,出台了《关于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企业社区和谐化”六项标准,从矿山开采到矿山闭坑结束全过程打造绿色矿山,探索“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此后,湖州市先后出台《湖州市鼓励绿色矿山创建实施办法》《湖州市市级绿色矿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全面系统规定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指导思想、创建标准、优惠条件、后续监管、组织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并加大考核检查力度,全面布局和系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目前湖州绿色矿山建成率已达96%,其中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占全市矿山总数的57%。”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矿山开采、加工、运输过程的环保问题得到落实,粉尘得到了防治,污水得到处理,矿山整体环境焕然一新,一改过去“脏乱差”“尘土扬”“污水流”的场景。

产矿区实现绿色生产,废弃矿山怎样恢复容颜?湖州开启了一场“绿色疗法”——对废弃矿山进行环境修复和生态涵养。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湖州市长兴经济开发区的狮子山废弃矿区(原丰源矿)生态治理项目现场,远远望去仍旧一片绿色,其间夹杂着五颜六色的小花,甚是美丽。据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去年启动的全市矿山复绿专项行动的63个重点治理工程之一,工程自2018年6月实施以来,共投入九百多万元,采用边坡削坡清坡、边坡挂网喷播、种植绿化、回填压脚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面积达12.44万平方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自2003年起,湖州市通过社会参与、产业融合等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开展废弃矿山治理,让一座座废弃矿山华丽转身。德清砂村曾是全省最大的露天矿区,近万亩的矿地经过平整,如今成了工业大平台,成为莫干山国家高新区核心承载地;曾经千疮百孔、乱石成堆的16万平方米废弃矿山,通过治理变成如今山清水秀的仁皇山公园;德清县东衡村利用废弃矿地建起现代化农民新村;长兴县龙山新区齐山废弃矿山变身植物园……

如今的湖州,不同“身份”下的废弃矿山正释放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有效治理,全市共完成废弃矿山治理336个,累计治理复绿1.9万余亩,复垦耕地2.8万亩,开发可建设利用土地3.5万余亩,这极大地改善了生态、保护了耕地、保障了发展。”湖州局有关负责人说。

治水:再现“水晶晶”的江南

清澈的河面上碧波荡漾,水中可见成群的小鱼悠闲游动,间或掠过三两只白鹭……走进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的姚塘漾,原先杂草丛生的荒岛水塘变身为林水相依的水漾画卷,新建的慢步道、亲水码头以及水文化长廊等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地方。“每天吃过晚饭到绿道走一走,别提多神清气爽。”说起周边的环境之变,老百姓最有体会。

清浅池塘,鱼戏莲叶。如今,这样“小清新”的景致在南浔串点成链,点缀着这个江南水乡。截至目前,南浔在治水方面完成投资29亿元,淘汰“低散乱”企业2057家,完成河湖清淤220万方,河道综合整治45.16公里,全区所有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涌现了南浔镇金象湖、开发区江蒋漾、和孚镇和孚漾、石淙镇陈家漾等一批有特色、起示范、能引领、宜居宜游的美丽河湖示范项目。

吴满棠是湖州市长兴县龙山街道渚山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村中大大小小6条河道的河长。有事没事就去河边转转,成了他的习惯,当然每周必须巡河一次也是村级河长的职责所在。每次在巡查中如果遇到生活污水违规排放等问题,他会及时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上传至“河长APP”平台,由管理员根据问题分类及时分解至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

在湖州,像吴满棠这样的河长、湖长共有数千人之多,他们都是包干河道、湖泊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根据湖州市治水办(河长办)统计,该市共有32名市级河长、19名市级湖长;185名县区河长、71名县区湖(库)长;2045名乡镇级河长、263名乡镇级湖(库)长;2910名村级河长、419名村级湖(库)长,全市形成了覆盖全境的河湖责任网。

河湖治理非一日之功,湖州市“河长制”重在建立水清岸绿的长效机制,变集中式治理为常态化治理,实现“河长治”。该市专门制定《湖州市河长制长效机制考评细则》,明确4大类15项具体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县区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与此同时,手机治水、无人机巡查、在线遥感监测等科技手段广泛应用,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湖州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入太湖水质连续11年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确保了一江清水入太湖,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位列优秀等次。湖州治水工作连续四年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

几年治水雕琢了湖州的美丽容颜。水更秀了,一幅幅“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乡村图景不断显现;景更美了,修复了一批古石桥、古石板路、古码头遗迹,新建了一批亲水平台、游步道、生态河道等水景观,周边百姓和游客休闲游玩有了新的好去处;业更兴了,以太湖龙之梦乐园为代表的一大批高质量项目在湖州应运而生,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增长点……

治土:加快推进生态修复

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南郊的东林镇是以传统种养殖为主的典型农业大镇。全镇23个行政村分布在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村落星星点点,耕地碎片分布,尤其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温室龟鳖养殖产业的大规模兴起,导致空间资源被无序切割,土地利用效益也愈显低下。

随着龟鳖整治后转型发展的加速,城镇用地需求的不断加大,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当前的土地空间格局已经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困境怎么办?“必须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子。”东林镇党委副书记肖俊毫不犹豫地说,“通过土地整治推动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振兴,让生态得到修复。”

据介绍,该镇计划通过3-4年时间,分批对全镇23个村进行土地全域综合整治,首批启动7个村进行试点。肖俊告诉记者,通过全域整治,全镇可复垦新增耕地2500亩以上,新开发开发6000亩以上,形成特色千亩产业园区7个以上,建成18个农房集聚点,村集体收入平均达100万元以上,各类污水“零”直排,从而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秀美新东林。

“2018年,湖州市共启动像东林这样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15个,2019年准备再启动10个项目,今后还将逐步推进。”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徐永平说,通过工程实施,湖州各地将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国土新格局。

土地空间重新布局可以造福人民,耕地质量调查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湖州市于2017年启动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程,力争用4年时间,完成5个县(区)的耕地、10个农业“两区”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建立88.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质量档案。

“通过耕地质量调查,可以查明土壤污染、优质特色土地分布情况,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对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湖州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到2020年,该市将完成全市耕地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建成较为完善的永久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和土地质量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为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一边对耕地质量进行调查,一边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湖州市按照“遏制、稳定、改善”的要求,切实加强土壤污染排查监测和风险管控,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农业“两区”“菜蓝子”基地等重点区域土壤调查与监测,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通过分类实施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用途管控和治理修复,2018年底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有关负责人说。

猜你喜欢
湖州市湖州河长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还小
My family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