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文章

2019-01-28 10:56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衢州市衢州数字化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要求,决定了衢州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发展道路。2018年以来,衢州市深入实施“1433”发展战略,围绕传统产业弯道超车和新兴产业换道超车,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努力做好“无中生有”扩增量和“有中生新”提存量两篇文章,真正让衢州“美丽+智慧”,不仅是美丽大花园,也是智慧大花园,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特色亮点。

突出“无中生有”扩增量

数字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衢州市因势利导,借融入杭州都市圈的东风,在杭州提出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之后,主动对接,高起点谋划,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

(一)坚持平台聚企业,企业带项目

创建大平台。在建的高铁新城,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圈的向西延伸,尤其是衢时代创新大厦以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为招商引资方向,成为衢州“新地标”,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的桥头堡、成长性经济主体创新创业的新高地。2018年11月底成立的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是东南地区首家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组建首批数字经济研究团队45人,其中博士25人、硕士20人。将通过3至5年努力,打造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

集聚大企业。2017年,衢州市与阿里云开始战略合作,打造城市数据大脑,迈出了数字经济在衢州发展的重要一步。随着阿里巴巴、中信、北讯、网易四大互联网平台区域总部的落户,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衢州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可能。2018年,衢州与阿里开展新一轮战略合作,全力打造浙江省首个与阿里深度合作示范市,争创全国与阿里全方位合作样板市,标志着衢州与阿里战略合作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启了新的篇章。

招引大项目。以阿里云城市大脑、钉钉数字化政务、蚂蚁金服金融服务等阿里系为代表的重大项目落地,衢时代大数据、中兴克拉物联网、安恒信息科技、网易严选和人工智能、智网科技等一批高端项目也开始孵化落地。在刚落幕的浙江衢州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会上,又有阿里、深兰科技、中巨智能、南大先腾等11个项目签约成功,这些大项目的落地,将为衢州培育新增长点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补齐发展短板,构建大创新生态体系

打造创新飞地。近年来,衢州北上南下,在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打造多个创新飞地,并且走出国门,在美国、韩国等地成立创新中心。创新飞地正逐渐成为衢州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的“新高地”、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尤其是杭衢高铁的建设将推动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创新生态圈,全面打通衢州海创园以及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市外的创新“飞地”和市内的创新基地,推动各地科技创新成果在衢产业化。

集聚创新资源。人才方面,成立衢州市数字经济专家委员会,为衢州数字经济发展配上“最强大脑”“最强智库”。目前,专家团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资金方面,设立首期10亿元衢州市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基金,对符合衢州重点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的优质项目进行股权投资,鼓励优质数字经济项目来到衢州落户。土地方面,目前市域工业熟地储备面积达50000亩以上,各开发区(园区)均保持工业熟地动态储备面积达1500亩以上,优先保障主导产业发展空间和龙头骨干企业项目用地。

(三)提升软实力,引得“凤凰”来

构建最美的生态环境。生态是衢州最大的比较优势,最亮的“金名片”。近年来,以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为契机,形成了以建设美丽大花园为主题、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为主线的特色发展路径,培育了一批“底色+颜值”“美丽+智慧”“生态+文化”“流量+产品”“循环+低碳”的“两山”实践基层典型。

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以全省数字化转型试点市建设为契机,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借助阿里巴巴城市数据大脑2.0的技术支持,“雪亮工程”成为全国样板,着力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目前,衢州已成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12个营商环境评价试点市之一。2018年8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首个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出炉,在22个试评价城市中,衢州列北京、厦门、上海之后,排名第四,位列地级市第一。

营造最佳的政策环境。为推动数字经济加快集聚、引领发展,衢州市乘势而上,出台《关于衢州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实施意见》,对数字经济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市场应用推广、人才培育引进、产业基金扶持、企业挂牌上市等各方面给予重大支持。

突出“有中生新”提存量

过去,衢州市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非常明显,尤其是化工、钢铁等行业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面临较大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近年来,衢州市坚持“将传统身体,装上现代大脑”,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让老树生出新枝。

(一)坚持“数字+”,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工业”。加快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四换三名”、企业上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2018年以来,衢州全市累计上云企业3500多家,仙鹤等3家企业列入省级上云标杆企业;隆基乐叶等15家企业列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巨化等3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巨化集团含氟工程塑料智能制造新模式,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名单。实施120个“机器换人”示范项目,累计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713台(套),减少用工5752人。得益于产业数字化转型,规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2013年的21.3万元/人提高到2017年的28.8万元/人。

“数字+服务业”。大力推动智能设计、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积极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健康、智慧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作为全国首个阿里村淘体系各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8年前三季度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8.8%,增幅居全省第二。得益于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服务业,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年超过二产,初步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

“数字经济+农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推广数字化农机装备和精准作业系统,加快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终端销售、产品追溯等全产业链的应用。龙游“飞鸡”,依托垂直电商平台,迅速在江浙沪和深圳、北京等地推开,近5000个家庭、5家直营社区店、十多家高档餐厅定期采购成为“互联网+农业”、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的典型案例。

(二)坚持“生态+”,助力产业绿色化转型

“绿色生产+”,探索绿色发展的“衢州模式”。作为全国唯一的循环经济领域国家试点“大满贯”城市,衢州全力推进产业生态化改造。一方面,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推进工业循环,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整合,形成“一主三特色”的氟硅产业循环链网,园区集中供水、供热、供汽、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废处理和利用率达到96%。另一方面,打造“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三位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5%以上。

“消费升级+”,带动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主动把握互联网时代、高铁时代、消费升级时代的机遇,注重将人文体验、文化体验、创意体验要素融入到旅游产品中,着力推动注重传统景区游向游乐体验和文化内涵提升游转变,尤其是2017年以来,全域旅游全面实施,“全球免费游衢州”一鸣惊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次6480.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9.4亿元,同比增长21.42%和25.6%,增幅分别居全省前列。核心景区的火热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休闲游,依托旅游带来的溢出效应,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供销两旺,衢州正在走上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之路。

“绿色金融+”,助推衢州传统产业“华丽转身”。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转型。衢州市金融系统综合运用绿色信贷、外汇资金池等金融工具,有效解决了巨化集团近200亿元的污染治理、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融资需求。同时,针对重化产业比重高、涉危化品生产企业多的实际情况,衢州将“银保合作”模式拓展到重点化工产业,在全国首创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

猜你喜欢
衢州市衢州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衢州烂柯山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数字化制胜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