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静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转型探析
段惠静
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06
采编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图书馆基础工作,对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有直接影响。本文对目前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多使用外包形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编业务外包形式存在的局限性,认为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转型十分必要,并提出了具体转型策略,包括发现系统的应用、发现系统服务模式构建、优化用户体验,加深内容索引层次等,以期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及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转型策略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学习、工作、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由于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为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帮助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必须做好图书馆采编业务。采编人员不仅要对读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广泛收集读者建议和意见,还要基于现代化的技术方法,通过分析读者阅读倾向及其查阅资料的行为习惯,科学完成图书分类和编目工作,提高图书检索效率。但从目前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的实践情况来看,由于许多院校采用业务外包形式,没有充分发挥采编专业人员的作用,同时外包质量也无从保证。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合理实现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转型发展。
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采取采编业务外包形式,由外部专业公司负责图书馆采编业务。具体是指在图书馆购进图书后,由专业承包单位承接图书馆采编业务中的订单核实、录入、贴磁条、盖馆藏章、制作机器可读目录(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 MARC)数据等工作,再由图书馆采编人员进行图书分类和编目,然后上架流通。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采编业务外包模式具有许多成功案例,可以发挥社会专业机构的作用,快速完成基础性采编业务,使图书馆编目更加准确。但一些公司为追求经济利益,一味追求效率,也导致编目工作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形式分为部分外包、完全外包两种,部分外包是将前期核查和订单录入等非核心工作进行外包,完全外包则是将所有图书采编业务均交给外包企业完成。完成采编后,直接导入图书馆书目数据库,节省图书馆方面的人力和时间[1]。
1.2.1 业务外包优势 有利于节约采编成本,通过采购业务招标,在书商处获得价格优惠和采编服务,降低高校图书馆采购成本。而且可以弥补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不足、采编能力有限的问题,防止出现新书积压现象,确保新书及时上架。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扩大,自动化水平和网络化水平的提升,对图书馆人力资源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还较为滞后,因此采用业务外包形式可以解决图书馆采编业务的燃眉之急,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可以发挥外包机构的专业指导作用,有利于提升编目效率和水平,让图书馆采编人员投入到馆藏资源深度开发、数据维护、建立特色馆藏书目体系等更重要的工作中。
1.2.2 业务外包弊端 专业公司主要通过加快采编效率,承接更多采编业务,以盈利为目的,因此采编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证,而且缺少与与高校图书馆读者的直接沟通,会发生与读者的实际需求不符。另一方面,采取采编业务外包形式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容易出现分类错误、次号冲突、数据不全等问题,会给数据维护增加负担。而且采用外包形式也弱化了图书馆采编业务,会对图书馆采编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创新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2]。
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图书馆开展一切业务的首要宗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知识需求不断提升的新时代,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与日俱增。图书馆采编业务工作质量对读者阅读体验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在目前普遍采用的业务外包形式下,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没有被充分采纳,或因高校图书馆与承包企业的沟通不及时,导致在采编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读者阅读倾向和阅读习惯问题,难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因此必须对采编业务作出改进。
图书馆采编业务是专业性较强的基础业务之一,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理论上采编人员必须围绕图书馆信息服务要求开展采编工作。但是在外包形式下,外部采编人员只注重采编效率,将重点放在完成图书分类、编目、录入等工作任务上,难以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水平,必须合理选择采编业务策略,比如选择部分外包形式,同时加快高校图书馆自身的采编业务专业化建设[3]。
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质量需要通过科学的采编计划、合理的采编制度、规范的采编数据提供保障。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下,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创新图书编目工作方法,利用技术创新完善计划、改进制度、优化数据,才能逐步提高采编业务水平,满足新时代下图书馆采编业务的创新需求。因此,图书馆采编人员应积极关注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并将其引用到实践工作中,解决图书馆自身采编技术落后、需要依靠外包业务形式的根本问题[4]。
针对上述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转型发展需求,资源发现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可以解决图书编目和检索的根本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早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用的开放的公共查询目录(Open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OPAC)检索系统不符合Web2.0的应用理念,无法实现数字资源元数据描述、数字对象自提交和数字资源管理等功能,与人们习惯使用的Google学术搜索引擎等相比,缺乏竞争力。为寻找能够替代OPAC系统的图书馆资源服务入口,资源发现系统被研发出来,一经问世,便受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崇。目前较为成熟的资源发现系统平台包括国外的EDS、Summon、WCL等,以及国内的CNKI学术搜索、易读搜索等。
由于资源发现系统具有简单、易用、高效等特点,可以使图书馆海量异构数据得以汇集,根据各高校图书馆自身特色,进行功能提升和服务转型。目前许多国内高校图书馆已经引入资源发现系统,比如清华大学使用的水木搜索平台(Primo型)、北京大学使用的为名学术搜索平台(Summon型)、厦门大学使用的中文发现平台(指针搜索型)和学术搜索平台(dspace型)等。高校图书馆发现平台建设主要通过3种方式,一是直接采购成熟产品,比如Primo、Summon等,成熟产品的系统技术较为先进,而且研发团队对图书馆业务非常熟悉,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二是联合开发方式,比如南京大学使用的“Find+知识发现平台”等,由学校图书实验室参与研发,具有更多本地服务功能。三是完全自建方式,利用Scriblio等开元软件进行自主开发,比如厦门大学的“厦大学术搜索”等。
利用资源发现系统弥补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的不足,首先要明确其系统原理和服务模式。总体而言,发现系统是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更高级产物,将原数据索引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海量异构数据的聚合和索引,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检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完成相关操作,获取发现系统提供的服务。元数据集中索引技术是通过采用抽取、映射、导入等技术手段,对分布异构的元数据进行收集、聚合,按照一定的映射方式,将其转化为标准格式,并纳入到标准体系中。在此情况下,得到预聚合元数据联合索引库,并将其安装到中心系统中,为图书馆检索和服务提供支持。其中,原数据联合索引库构建是发现系统平台建设的核心环节,其资源覆盖范围和质量直接决定着系统性能高低。
目前多数发现系统服务模式都采用以下2种模式:云服务模式、云和本地混合服务模式。⑴云服务模式,将数据和服务器部署在云端,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租用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ED(基于链接的主题提取和发现系统)、Summon等发现系统产品均采用这种服务模式。⑵云和本地混合服务模式,则是将部分数据部署到云端,这部分数据主要由发现系统供应商提供,也有少量是高校图书馆上传的数据。另一部分数据部署在图书馆本地,一般为不方便上传的敏感数据。采用该模式的发现系统产品有Primo等。高校图书馆在引进发现系统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模式。云服务模式成本较低,操作便捷,但对系统开发商有较强依赖,而且会弱化图书馆本地数据掌控能力。云和本地混合服务模式能够克服云服务模式的缺点,但其自身维护工作量较大。
从目前高校图书馆发现系统的利用情况来看,其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⑴检索功能使用方便,在一个界面上提供单一检索接口,类似于Google搜索引擎,用户可以直接在该接口处进行检索操作,而不用花费精力去学习多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方法,可以由接口自动完成多数据库系统的跳转和一站式检索任务;⑵资源整合范围广泛,可以实现报纸、期刊、学位论文、专利、电子图书、书目记录、机构仓储记录等各类资源的整合,整合数据量可以达到GB级。而且发现系统不仅能够整合馆内资源,还可以整合馆外资源,为传统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形式的顺利转型提供支持;⑶具有丰富的个性化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提升用户的图书馆服务体验。比如清华大学与第三方数据库商维普平台合作[5],加入第三节点功能,直接根据检索结果连接到文章摘要目次,并增加评论和标签功能,可以使读者也加入到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有效增进了用户交互。
但高校图书馆发现系统的应用也存在资源覆盖率不高、透明度较低、界面展示可用性较差等问题,需要在后续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加以改进。例如,由于发现系统供应商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一方供应商难以获得其他供应商掌握的资源,导致图书馆发现系统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影响了海量元数据的存储和挖掘效果。
3.4.1 优化用户体验为目的 给予不同资源公平的获取权利,在优化文本资源采编的同时,增加对音频、视频、图片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3.4.2 加深内容索引层次 仅基于元数据索引进行资源发现难以提供优质的资源发现体验,加深内容索引层次的关键在于相关度排序方面,比如通过预先建立集中索引,提高相关度排序准确性,目前专用电子数据表格(EDS)提供的部分全文索引也使相关度排序准确性得到显著提升。
3.4.3 FRBR化显示 FRBR(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Bibliographic Records)是由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提出的一种结构化框架,可以改变传统书目记录扁平化结构,通过借鉴FRBR思想,优化检索界面,可以更好地揭示不同资源条目的复杂关系,对内容进行清晰表达。此外,还应充分发挥云计算平台的服务价值,减少图书馆采编业务转型的成本投入,尽快提高采编业务能力。
新时代下图书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和高效的信息检索需求使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水平必须尽快提升,通过对其采编业务现状和服务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转型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研发和应用资源发现系统,可以有效弥补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满足读者需求,以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
[1] 杨蓉蓉.信息时代下高校数字图书馆采编业务流程优化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10):25-26.
[2] 张超.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6(14):148.
[3] 苏鹏,黎梅,肖红.高校图书馆图书采编质量控制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5):38-41.
[4] 邓岩彬,刘薇薇,王晓丹.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分析——基于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3(8):49-53.
[5] 聂峰英.高校图书馆电子书管理体系研究——以我国36所A类一流大学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7):104-109.
Explor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Acquisition and Cataloging in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UAN Hui-jing
(Library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Acquisition and cataloging is a professional and outstanding basic work of libraries, which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library resource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outsourcing forms in the acquisition and cataloging of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form of outsourcing of acquisition and cataloging. It was considered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acquisition and cataloging of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d specific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application of discover system, construction of discover system service model, optimizing user experience, and deepening content indexing,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service level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of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era;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quisition and cataloging;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段惠静.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转型探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43(1):33-36.
10.3969/j.issn.2095-5707.2019.01.010
G253;G258.6
A
2095-5707(2019)01-0033-04
(2018-08-14)
(2018-08-31;编辑:魏民)
段惠静,E-mail: kaixinshide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