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机遇与策略

2019-01-28 09:07吕啸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志愿优势

文/吕啸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国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由此揭开了序幕,改革后的新高考在考试内容、考试方式、招生录取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改革方案一经推出,师生、家长便很快感受到了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新高考,面对师生、家长的困惑,以教育为重要阵地、以教育出版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理应有所作为。

1.新高考的困惑

从国务院的实施意见以及各省相继制定的实施方案可以看出,新高考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方式和招生录取机制上。考试内容方面,新高考将聚焦核心素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取消文理分科,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考试外,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经折算后计入高考总分;考试方式方面,除统一高考,多地提出了外语一年两考的方案,部分省市还提出了增加外语口试;招生录取机制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招生机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志愿形式由“院校优先”改为“专业优先”。

从具体的改革措施看,新高考对考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首先是如何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改革前,考生只需要在文科和理科之间做出选择,而新高考实施后,前两批试点省市的考生需要在6门或7门科目中选择3门,可供选择的方式有20或35种,第三批试点的省市则是“3+1+2”模式,可供选择的方式有12种。不仅可选方式增多,选择难度也大大增加,选择科目时,除了要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各科学业水平有清晰认识外,由于科目组合直接关系到大学专业的选择,学生还要对个人发展方向作出合理的初步规划。其次是如何选择升学途径。新高考确定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总体目标,统一高考、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高职分类考试等都是可供选择的升学方式,改革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一方面也提升了决策难度,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做出合理选择。第三是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新高考在招生时将取消录取批次,按“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类)+学校”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对考生来说,取消录取批次虽然扩大了可选择高校的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辨别高校优劣的难度,而专业优先于学校的填报方式,也需要考生对自己、专业和高校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对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来说,新高考也带来了较大压力。在教学方面,新高考聚焦核心素养考查,教师需要升级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多地带领学生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领会知识符号背后的思想、方法,更多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以往注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方法技巧的应试方式有较大不同。生涯指导方面,由于新高考带来的全新选科机制和招生录取机制,生涯规划由原来的“可有可无”变得重要且紧迫,学校必需开设相应课程,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系统指导,而大部分学校这方面的基础非常薄弱。教学秩序方面,新高考的选科机制将对原有秩序产生较大冲击,原来的行政班模式已无法适应多样的选科组合,走班制成为必然,如何设计和适应走班教学秩序,对教师、学校来说,也是新的挑战。

2.出版业的机遇

整体看来,新高考的复杂性陡然上升,学生、老师及学校仅仅依靠自己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变得非常困难。教育出版的使命是服务教育教学,面对新高考给师生、家长带来的困惑,教育出版机构应当利用好已有的内容优势、专家优势,采取融合发展的思路,研发推出能够解决当下问题的内容、产品及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分析问题与优势,笔者认为,出版机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2.1 面向核心素养的优质内容供给

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多重改革背景下,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应用性、情境化试题,命题立意越来越多地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测量和评价核心素养是新时期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要求和重要任务。[1]面对新理念和新要求,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测评,一线教师还普遍感到迷茫,相关的资料和培训指导也相对不足。面对这一形势,教育出版单位应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组织专家力量,研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导资料,设计突出素养考查的新型试题,通过图书、新媒体、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培训活动等形式,为新高考引导下的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提供充足的内容资源与支持服务,帮助一线教师升级理念,掌握方法,促进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2 学科能力诊断增强

目前,出版机构服务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形式还是以提供教材教辅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已经能够实现采集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并对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在各个学科的学习水平及潜力,从而在选择科目时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并通过推送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薄弱知识点,从而大幅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科竞争力。教育出版机构应向智能化方向努力,一方面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策划研发体系化的精品内容资源;另一方面,在体系化精品内容的基础上,由单纯提供纸质及数字化资源转变为“优质资源+学习分析”,通过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学习服务,[2]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学科能力及潜力,为新高考选科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学科学习,增强已选科目的竞争力。

2.3 生涯规划教育

新高考明确提出了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升学路径、专业方向和等级性考试科目。“如何让学生学会选择”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站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3]目前,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刚刚引起重视,还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还无法得到科学系统的生涯规划指导,一项对某新高考试点省份的调查显示,已经开展的生涯教育缺乏系统性设计,高中在开展生涯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缺教师、缺课程、缺工具”等方面的困难,只有不到五分之二的高中拥有专门的生涯课程。[4]新高考正在倒逼高中学校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出版机构应当正视这一问题与机遇,组织专家力量,开发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通过“教材+拓展资源+测评工具”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大学、认识专业、认识社会,提升选择能力、生涯规划能力,从而作出个人应该和可能的最佳选择。同时,大力组织开展线上和线下形式的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提升生涯规划指导水平,充实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力量。

2.4 智能化外语听说训练

从考试方式看,外语是目前新高考变化最为明显的科目,多地已经明确提出了外语听力一年两考,未来还将增加外语口试。外语考试方式改革的目的一是分散考试压力,打破“一考定终身”,二是引导外语教育由应试向语言应用方向转变。[5]新高考虽然通过增加考试次数分散了考试压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使学生提早进入高考状态,而且由于选取最高分数计入高考成绩,大部分考生都会为了争取更好的成绩而选择参加两次考试,因此,学生的实际学习压力可能并不会减小。另外,强调以听说为代表的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一方面需要高中学校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增加相应的专项课时;另一方面,更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地加强听说训练。在智能语音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模拟情境进行人机对话,并对听说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辅以针对薄弱点的专项训练和模拟考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高效地学习。出版机构可与相关技术厂商展开合作,并充分利用原有作者资源,发挥教研优势,通过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智能化的语音评测技术,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技术支持,为学生的日常练习提供更加充分的资源与反馈,促进学生外语听说能力的提升。

2.5 信息化选科分班排课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推进和教育领域“三通两平台”的实施,一些教育出版机构把握机会推出了一些数字校园产品,帮助很多中小学提升了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如今,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改为自主选科,原有的固定班级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选科制度,“走班制”成为普通高中的必然选择,如何设计“走班”教学秩序、改革管理模式,成为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难题,而很多出版机构推出的数字校园产品还没有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新高考带来的“走班制”以“灵活、流动、差异”为主要特征与取向,[6]如何分班、如何排课、如何考评,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意愿、学生水平、师资配备、时间分配、空间距离、教学评价等诸多因素,对学校来说,是一项非常紧迫且难度极高的工作,选课、分班排课也因此成为新高考实施后普通高中的“第一刚需”。推出“走班制”信息化解决方案,帮助普通高中解决当下面临的难题,可以帮助出版机构增强其数字校园产品的竞争力,而没有推出数字校园产品的机构也可以此为契机,借助传统渠道优势快速切入市场,并在产品运营过程中创造更多机会。

2.6 志愿填报指导

新高考制度下的志愿填报与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考生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院校平行志愿”,而是“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类)+学校”的新型平行志愿,填报时要更多地考虑专业因素。同时,录取批次也将合并,需要填报的志愿数从几个变为几十个之多。另外,没有了批次这一标志,辨别高校的优劣也变得尤为困难。面对这一形势,考生和家长需要提前学习、充分准备,才能在从成绩公布到志愿填报这一较短的时间内拿出合理的填报方案。过去,很多出版机构都出版过志愿填报指导类的图书,如今,单一的图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考生及家长的需求,考生及家长渴望更便捷、更智能、更科学的工具指导志愿填报。出版机构可针对这一需求研发志愿填报方面的数字化产品,一方面通过视频课程及相关资料帮助考生和家长系统地学习志愿规则、掌握填报方法、了解大学和专业;另一方面,通过测评及数据查询工具,帮助考生快速圈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及院校。

3.挑战与策略

当前,市场上布局新高考的主体多为互联网创业公司和培训机构,与之相比,出版单位的优势在于权威的内容资源、强大的专家团队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虽然拥有一些独特优势,但出版单位在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7]数字化产品的研发运营能力不强,面临较大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出版单位只有明确思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线,努力锻造融合发展时代的核心能力,才能在新高考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中谋得一席之地。

3.1 找准优势

每个出版机构都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可能是学科内容方面的、作者资源方面的、出版领域方面的,或者是销售渠道方面的。面对新高考,出版单位首先应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并从“内容资源”这一核心竞争优势出发,找到自身优势与新高考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相关内容及产品的研发。例如,具备中小学教材出版优势的出版单位可以教材为根基推出生涯规划、志愿指导课程体系及工具平台产品,有教辅优势的出版单位可以考虑向学科能力诊断方向努力。

3.2 明确定位

分析优势和切入点后,还需明确定位,也就是找准自己的角色。新高考使师生家长产生了诸多需求,针对这些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出版单位可以提供精品内容,可以推出聚焦某一具体需求的工具,甚至还可以研发融合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教学服务平台,不同类型的产品在人力和资金投入上存在很大差别。出版单位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是专注于提供内容还是研发工具平台,是自主开发还是合作开发,是主导开发还是参与开发。对于投入能力有限的中小规模出版单位,尤其要重视这一点。只有合理定位,才能将有限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最有优势的内容和产品上。

3.3 内容为本

内容是出版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8]从核心素养教学测评、生涯规划教育、能力诊断提升到志愿填报指导,新高考带来的众多市场需求均离不开优质内容的支撑。“内容权威”是人们对出版机构的第一印象,也是互联网时代出版机构的第一竞争力。出版机构无论有何种优势,无论采取哪种定位,都要把做好内容放在第一位。融合发展时代的内容资源研发需要产品思维,出版机构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资源传递,更不再是传统的图书出版和配套资源建设,而是以产品思维进行策划实施,围绕用户实际需求,遵循教育规律,选择最恰当的形式,组织研发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精品化、体系化内容,并且在内容运营过程中不断接收市场反馈,持续完善更新。

3.4 技术可控

在过去十余年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出版单位多采取委托开发的方式进行数字产品研发。在融合发展初期,使用这种方式能够以较低成本、较小风险进行产品探索,但从长期看,委托开发沟通成本高、响应不及时、质量把控难、更新费用高,难以适应互联网产品不断改进、快速迭代的需要,因此难以持续。这一点很多出版单位都深有体会。委托模式难以持续的根源在于产品方对技术无法把控。在互联网时代,在出版融合发展时代,数字化产品研发应成为出版单位的一项核心技能。新高考改革已经在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相关产品的尝试空间越来越小,出版单位在明确产品路线后,应摒弃委托开发模式,根据自身定位,选择与技术公司合作,共同投入、共享收益,或是引入产品、技术、运营等专业人才,组建完整的产品队伍,自主研发运营。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志愿优势
以志愿,致青春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矮的优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画与话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关于印发《出版单位变更资本结构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