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
日前,笔者结合主题教育中深入做好“三服务”、做到强服务解难题快一步深一层,带队来到浙赣边际(衢饶)合作区,与江西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衢州市、上饶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江山市、常山县、玉山县政府领导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就示范区总体规划、管理机制、运行机构、投资模式、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最近,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进一步促进省际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经浙江省政府、江西省政府同意,建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和海西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两省开放发展大通道、“山海协作”大平台、宜业宜居宜游大花园的有效实践,是践行“两山理念”、促进两省优势互补、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的创新探索。
建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是新形势下浙赣两省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积极实践,也是充分利用两省互补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两省边际地区作为长三角连接中西部的“桥头堡”作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为全国跨省合作提供创新探索,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浙赣两省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通,历史上交往非常密切。其中,衢州市总面积0.88万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258万,一直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上饶市总面积2.28万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780万,因扼闽、浙、赣、皖要冲,成为“豫章第一门户”,历来享有“富饶之洲”“信美之郡”的美誉。在浙赣交界处建立边际合作发展示范区,实施跨区域的协同发展战略,可为长江经济带、海西经济区、乡村振兴以及国家东部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具有多重示范意义。
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看,建立浙赣边际合作发展示范区是承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打造“两山理论”发展的先行区。浙赣边际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东部生态屏障”,开展两省边际城市合作,实施跨区域的生态保护战略,可为长江经济带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供可持续保障,成为“两山理论”创新发展的典范。
从开放发展要求看,建立浙赣边际合作发展示范区是对接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有利于成为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实践地。海西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东接台湾、北协上海,浙赣边际城市合作区不仅为中部腹地发展提供了重要出海口,也为东部沿海城市提供了内陆港,有利于促进海西经济区与中部地区的交往联系,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支撑。
从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看,建立浙赣边际合作发展示范区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有利于谋划浙赣两省山海协作的试验区。山海协作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2002年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浙赣边际城市是一个跨区域的共建共享平台,有利于发挥浙江科技、人才、资本和改革创新等优势与江西的生态和低成本要素等优势,促进东部发达地区资本和中部内陆地区资源实现高质量对接,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看,建立浙赣边际合作发展示范区是创新国家东部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有效实践,有利于建设浙赣边际大花园。浙赣边际地区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区,通过边际合作,打造美丽富饶的“大花园”,建设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初见成效,十年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要求,推进建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加快发展。
三年打基础(到2021年)。完善建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各类规划编制,建立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公司化运作的开发模式积极探索。推进跨省联动的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浙赣边际合作发展示范区内低丘缓坡用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局部地块完成招商引资,实现重大产业项目开工。
五年初见成效(到2023年)。建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生态产业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加快提高,现代化的产业新城风貌初步显现,高质量发展导向不断强化,成为浙赣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高端要素集聚高地、体制创新高地。
成为两省边际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结合浙赣边际融合发展实际需求,积极探索交通互联、资源共享、产业协作、生态同护、民生互惠等合作路径,创建一批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率先试验和创新跨界融合发展合作机制,成为两省在更深层次、更广空间开展区域合作的先行区。建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率先推动两省加快融合发展。
成为长三角都市圈重要生态经济功能区。依托边际城市区位和生态优势,探索生态功能服务向生态经济发展延伸的新路径,积极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成为服务和互补上海、杭州等都市圈的重要生态经济功能区。建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经济总量达100亿元以上,率先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成为生态宜居之地和医疗旅游及休闲度假目的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延续历史文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共同打造充满人文魅力和生态特色的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宜居地和医疗旅游及重要休闲度假目的地。建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年接待游客数量达100万人次以上,率先成为浙皖闽赣黄金旅游线的重要集散中心。
十年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到2028年)。高水平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综合功能基本完善,交通网络便捷高效,市政设施系统完备,特色产业引领发展,公共服务全面投用,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有效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对外开放水平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浙赣合作成为全国区域合作新模式。
“一核”。即在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启动区块基础上,规划建设约2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核心区,其中,先行启动区建设面积约4平方公里。大力集聚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智能硬件等高端制造业,以及商贸物流、高端教育、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将核心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产出高效、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区。
“两辐射”。通过核心区的共建,辐射带动两条经济走廊发展。一条是320国道经济发展走廊。以320国道为纽带,北面向常山、衢州方向延伸,南面向玉山、上饶方向延伸,整合沿线多个高等级产业发展平台。一条是串联两大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江郎山的生态经济走廊。西面向开化、德兴、婺源方向发展,东面向江山、广丰方向发展,联动两省边际高品质景区和高附加值生态产业平台。
促进核心区与邻近园区、景区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最终形成环衢州市物流园、上饶经济开发区、玉山高新区、三清山风景区、怀玉山风景区、江郎山风景区等重要园区(景区)的浙赣合作发展经济圈。
谋划建设产业发展平台。瞄准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智能装备、智慧能源、商贸物流、职业教育、幸福康养、文化旅游等现代产业,统筹建设若干绿色产业平台,提高示范区产业承载能力。
谋划建设花园城市平台。突出绿色发展,依托核心区绿水青山等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大健康等生态产业,建设若干创新型田园综合体、文旅风情小镇、健康养生基地,建设花园式城市。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衢饶快速通道”项目,南北向景区高速公路连接项目,杭金衢高速公路衢州段拓宽等工程。
谋划建设优质产业项目。谋划建设江山、常山、玉山三大产业平台。谋划建设生态康养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生态农业基地。谋划建设高教园区、文旅小镇、田园综合体、民宿基地等创新型产业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户相关重大产业项目。
招引实施公共服务项目。谋划推进高等教育工程,义务教育布点工程,国际性医院引进工程,建设“衢饶”民俗文化中心、“衢饶”旅游集散中心、“衢饶”综合服务中心。
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由浙赣两省发改委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两省之间合作问题(对涉及两省特别重大合作问题,提请浙赣两省省级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建立由市县二级共同参与的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浙赣边际合作办公室。边际合作办公室负责牵头与国家相关部委及其他省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设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定期梳理汇总需研究协调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难点问题,提请联席会议及领导小组审议决策。
建立开发建设机制。浙赣市县两级共同组建浙赣边际(衢饶)合作示范区管委会。由管委会全面负责示范区的规划、开发、运营和管理。研究制定浙赣边际(衢饶)合作示范区管委会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最大程度争取上级部门权限下放,实现“园区事、园区办”。赋予示范区管委会规划编制和实施权责。推动“多规合一”,做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环境规划的编制修订和衔接工作。除规划、征迁、项目准入等必需政府实施的工作外,核心区的开发建设、融资平台搭建、人才引进乃至招商引资等工作,全部或部分实行市场化运作。借鉴平湖张江科技城等成功经验,以股份合作模式建立由市县两级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衢饶”开发公司,争取省级有关资金参与。同时,共同引入市场化的产业平台类开发公司参与示范区开发建设。
建立投融资机制。用好“山海协作”和“大花园”建设扶持政策。研究支持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的财政税收政策。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引导基金,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加快研究制定示范区内企业税收、土地出让金等领域培育补贴和奖励等政策,吸引大型企业落户示范区发展。在税收分成上,玉山县、常山县、江山县可按照纳入示范区面积比例进行税收分成。
加大土地要素供给机制。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两省每年优先保障示范区建设用地指标。示范区项目按照省重大产业项目、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政策执行。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协商机制,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统筹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用好用足国土部门低丘缓坡改造利用相关政策,集约使用低丘缓坡资源。
总而言之,浙江与江西两省要携手共推,衢州与上饶两市要攻坚克难,以合作模式创新为引领,以规划共绘、平台互建、产业共融、要素共享、生态共保为基石,当务之急要扎实做好机构组建、规划编制、要素保障、项目招引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确保衢饶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