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拔掉穷根子,栽下“致富树”。对口地区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一个个工业园区,凝聚着千里之外的“浙江力量”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浙江坚决担起脱贫攻坚和对口支援的政治责任,派干部、出资金、带技术、办项目,为对口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应有贡献。浙江对口地区行政区域大,涉及8个省区31个地(市、州、区)100个县(市、区、行委),承担的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对口合作的援点多、难度大、任务重、要求高。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新形势下浙江要勇立潮头再出发,做好规定动作,出彩自选动作,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外部“输血”与内部“造血”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成果,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浙江在结对帮扶和对口支援过程中,除了资金支持外,更注重建立健全双向互动长效帮扶机制,在精准帮扶、深化合作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综合运用“消费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电力扶贫”等多种方式,实现智力支持推动劳务输出,产业带动就业激活“造血功能”。
扶贫扶志更扶智。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浙江通过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创办职业院校,培训帮扶地区教师、党政干部和技术人才,帮助帮扶地区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强化青年、干部队伍“基本功”,拔除贫困群众思想意识和能力技术上的穷根,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让支援真正“对口”。浙江始终以更加贴近对口地区需要为追求,在西藏建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百亩连栋温室大棚,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引导浙商投入青海海西的红黑枸杞、福牛、藜麦等高品质、无公害、有特色的农牧产品,推动当地农牧业发展跨上了新台阶;浙川共建产业园,全省采购、销售四川农产品或手工艺品,选派教师、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四川支教、支医、支农,从东部地区引进新技术或新品种填补当地技术空白……
“之江情”牵八方。更加体现浙江特色,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对口帮扶,鼓励企业到新疆、四川等地,到农村去拓展市场,挖掘商机,实现对口扶贫地区与企业共赢发展;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帮助帮扶地区发展电商产业,为对口地区优势企业提供师资培训、电商实训基地建设等经验,通过推进线下线上产销对接,把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商品推上互联网、推向全国市场。
对口工作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浙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和润物无声的感召,推动对口工作出亮点、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