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佳君 孙立华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媒体、报纸、广播以及电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是各个行业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把握这一发展趋势,那么传统的媒体很容易被时代所抛弃。如今的新闻传播对新闻的质量、新闻视角、新闻采写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的电视新闻记者要具有很强的编辑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不断促进电视新闻编辑行业的延伸和发展,如何树立编辑意识,这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电视新闻编辑和新媒体技术有机的融合,能够不断扩大节目在传播领域的影响力,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第一,很多新闻事件具有突发性、实时性的要求,因此,要求新闻采写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新闻的发展动态。这对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对于新闻事件的把握力,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对新闻事件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及时进行编辑。其次,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后续新闻事件的发展和走势做深入采访,要有充分质疑的精神,对新闻事件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报道,从而保障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不会误导舆论的导向。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强化使命和担当,在报道过程中力求实事求是,不做虚假新闻。此外,新闻工作者要提取合适的标题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这些是记者的职责,需要有编辑意识。
第二,一个好的新闻作品需要从编辑到后期处理进行改进。这既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又是两者之间的环节。胸中有大图的新闻发布会考虑到采访和后期工作(本质上是为了呈现更好的采访视频效果),从而塑造出一个好的新闻节目。
第三,合理的编辑意识可以把控整个采访局面。新闻报道节目需要客观真实,更多的新闻工作者需要了解事件的脉络,根据真实情况做出判断,而不是自我判断。这也是对专业记者素质的要求。编辑意识可以约束记者的自我约束意识,坚持客观、真实、正确的方向。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新闻写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新闻采写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规范,而且采写的素材和风格都比较死板,这种模式很难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新闻采写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采写方式主张灵活多变,能够满足不同职业、年龄、阶层对新闻的需求,这样就使得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新闻报道的切换。新媒体时代的新闻采写模式在新媒体的促进之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新闻采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使新闻具有易读性、快速传播性以及层次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第二,要求新闻采写语言幽默诙谐,使读者易于接受,在一瞬间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使读者对新闻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有阅读下去的兴趣。第四,新闻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将漫画、音频、图片、视频等有机组合起来,更好地调动读者多方面的感官,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传统访问信息的方式了,新媒体时代使得手机移动客户端和网页成为用户访问信息的主要方式,传统报纸、电视在信息传递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了。这样对于新闻采写的实时性、灵活性以及多层次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新闻采写的用户改变了他们访问新闻信息的方式,网页和移动客户端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这种网络新闻具有灵活、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需要新闻写作的过程中使用一定的写作技巧。第一,现在的新闻对于实时性的要求很高,在新闻发生的很多的时间内就需要通过平台将新闻发送出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要强,在短时间将新闻撰写完毕。第二,新闻采写人员要提高自己对新闻的敏感度,充分发掘生活的新闻,对人们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充分挖掘和分析,将一些凌乱的新闻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要发掘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对当今社会热点及时发掘,培养新闻写作能力,以便将散乱的新闻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第三,要掌握多方面的表达技巧,写作语言要讲究诙谐幽默,能够抓住读者的关注点,同时要通过各种多种表达手段提高新闻的可读性,通过标题吸引读者的兴趣,通过多层级的表达手法增加新闻的表达生动性。第四,新闻的表现形式不限于文字、图片和视频,还可以通过动画、超链接等多种形式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从而更好吸引读者的兴趣,更好促进新媒体的发展。
电视新闻编辑需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物理编辑阶段、电子编辑阶段、时码编辑阶段、非线性编辑阶段以及非线性网络编辑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使用的编辑技术是不同的,在前期的物理编辑阶段、电子编辑阶段和时码编辑阶段,这时候由于技术的限制采用的都是基于线性的编辑技术,在编辑环节需要根据磁带的方向进行编辑。但是这种技术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编辑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素材的寻找上,这样会使得编辑效率不高,同时编辑出来的作品的水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出现为提高编辑技术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相关素材的编辑、存储以及制作过程,大大提高了编辑的效率和质量。人们使用相关的编辑软件能够很容易将不同的素材结合在一起,同时,在第一时间能够将需要的配音进行有机融合。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非线性编辑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促进了编辑技术进一步发展,现在的编辑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资源共享,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电视新闻编辑的质量,保障用户的观看体验。非线性技术在技术层面比线性技术优越很多,在素材的制作环节,非线性技术不会在编辑过程中造成图像信息的损失,而且在精准度方面也更高,这样就能保障最终的制作效果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冲击力。同时,在特效上,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够进行系统性的融合,能够将特效、动画、字幕、调音、切换镜头等多方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减轻了编导的工作任务,同时还能保障最终的节目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开始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传播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的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根据用户的偏好将大众传播逐渐转化为分众化传播。在传播战略方向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和观众的互动,这样就能提高用户的收视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传播质量和传播速度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媒体播放的质量和播放内容都有一定的提高,促进了网络传播朝着平民化和草根化的方向发展。
这几年,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促使我国电视新闻编辑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电视观众的心理需要对电视新闻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收看电视节目过程中,希望电视节目有所创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内容。观众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编辑的走向,只有满足观众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在制定电视节目时,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创新改革,在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方面注意创新和互动性,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电视新闻编辑行业的发展。
在进行电视新闻编辑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和改革策略,同时把观众的需求放在核心位置。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要加强和观众的互动性,在电视素材的选择和应用方面要贴近生活,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情感的共鸣。在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充分利用交互式技术,积极做好观众的引导工作,使得观众在观看栏目的过程中能够接受电视节目传播的情感价值、意识形态价值等。电视节目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娱乐也是节目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因此,电视节目在编辑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电视媒体的附加价值,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使得观众能够认可自己的栏目,对于观众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增加电视节目互动的基础上,在栏目素材的制作上将一些主流的价值观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这样就可以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能有所收获。进行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的传递也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职责之一。
丰富和畅通的通信渠道可以丰富和创新电视传播内容和形式,不断播放各种形式的新闻节目,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生活需求。同时,新闻信息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节目制作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不断完善布局和专业方面,满足时代审美需求,通过动画、特效等技术手段美化画面,增强视觉,增加新颖性,不断提高电视传播的吸引力。同时,电视新闻编辑的节奏有助于控制新闻的基调,从而表现出一种欢快或紧张或放松的气氛。记者要敏锐地捕捉现场的气氛,并考虑到编辑的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镜头的运动应该与剪辑的节奏相匹配。
传统模式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重点关注的是策划,而不是经营能力。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求编辑,同时还要有经营能力。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合格的经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电视传播过程中要加强营销意识,通过对市场的把握,扩大栏目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在电视新闻编辑节目的发展过程之中,始终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体是观众,要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所制作的节目要切实反映观众的实际情感需求,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把人文关怀和人的情感融入节目的制作中,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情感的共鸣和体验到人文关怀。同时,要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性,使得观众能够融入节目中,更好地增加观众的观看体验。例如,在一档节目里设置嘉宾的出场方式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现场选择的方式让观众进行投票决定,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求。这样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增加了很多创新的元素,节目的收视率也得到了保障。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不能将传统模式抛弃掉,要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新闻采写工作的健康发展。首先,新闻采写过程中要尽可能搜集新闻素材,并对新闻潜在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和解读。其次,记者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新闻事件进行一定的筛选,充分发掘读者感兴趣的一些民生话题,这些问题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还能够发挥新闻传播的价值。另外,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读者,采写不同的新闻素材,充分发掘用户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新闻采写结合通信软件的发展,实现了技术的交互性。新闻采写的模式也要适应时代发展,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以电子邮件、聊天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房间、电子论坛、APP、微信、QQ可以随时接受观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缩小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听取好的建议和方法,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提高节目和观众的黏度,使新闻影响继续扩大。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媒体企业对电视编辑记者的培训工作不重视,这样就导致电视编辑记者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忽视了员工自身发展,太过于制度本身的建设。但在新时期,企业制度也应该积极转变方式,在具体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加大对于电视编辑记者的培训力度,可以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教学或者定期举办新闻采写培训活动,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同时,各企业普遍存在新闻制度管理问题,处理方法单一,新闻制度管理资源短缺。这不仅限制了企业制度管理过程中的从业人员的情况,还影响了电视编辑记者工作制度观念的制度管理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企业,更应该积极创新网络管理制度,提高处理问题的速度,进而带动更多的社会企业、个人认识到网络在我们这个时代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正确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选择适于自己发展的制度管理方法,对于企业来说特别重要。企业要想实现新闻制度管理目标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在制度管理过程中时刻保持高的思想觉悟,认真思考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模式在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势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节目制作技术上融入了很多新技术,使得制作节目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在新的环境下,对如何加强新闻作者的编辑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的训练,才能使得新闻工作者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另外,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视新闻者编辑意思的提高,在提高新闻编辑者的编辑意识过程中要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从而促进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