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雨辰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引言:根据维基百科定义,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研究人类在“稀缺”问题下作出选择的科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数学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中占主要地位,它不仅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工具,也是经济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数学在经济学中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数学语言能够具体化经济学中抽象概念,从而使得经济学变量间的关系描述更加简洁精确;第二,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能够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第三,数学模型以及几何图形的运用可以使得经济学利用更加简明易懂,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经济学中引入数学方法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的使用数学方法,会使研究者忽视经济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沉迷于数学技巧而忽视了经济学研究的本质,从而导致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受到质疑。本文参考学者文献,着重分析经济学中的“数学滥用”现象,并提出改进方向。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其运用的区域是可以量化的事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物都是可以量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受到政治、伦理道德、历史、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若是硬要用数学逻辑、公式反应不可量化的经济因素是毫无道理的。
当前诸多学者片面追求实证化论文,忽视了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部分。追求形式化的科学而忽视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数学滥用”。无意义的数学公式推导只会让读者感受到费解和迷茫,无助于读者理解经济学研究的数学推导对经济学的发展有害无利。
数学应用的目的在于使经济学研究更加严谨、表达更为清楚。对于某些现象需要用数学语言而不是其他语言去描述表达是因为数学语言的使用能够使得论述更为有效、科学、严谨,使初学者能够更好的接受。相反的,对于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如果一味地使用量化、抽象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将造成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反效果。
经济模型往往存在大量的假设条件,诸如CAPM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需要在严格的假设条件才能成立。机械的套用前人推导过的数学模型,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无效的数学推导,并不能达到预测未来的研究目的。用这样的理论去推导必定是失败的、无效的。
一方面,数据的获得往往都是比较困难的,有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为了使实证分析通过检验,不惜更改数据,甚至一个小数点的变动都有可能使得检验结果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一些无效数据或模棱两可的数据经过人为的故意处理也能够使数学检验顺利通过。这种对于问题的处理使研究问题表面上具有意义,实际上却毫无用处。
经济分析的手段有很多,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定性分析运用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事物的本质;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在经济学分析中,要坚持经济学为主体、数学为手段,不能本末倒置。
经济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表示的函数式和方程式)对经济系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的抽象描述。在使用经济数学模型时需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模型套用、注意模型的假设条件、数据的处理力求科学性和精确性、通过经济数学模型研究出来的结论能够对现实具有解释意义。模型的运用只有达到上述几点前提,才能真正的使经济学和数学的结合运用具有意义。
数学本身不会产生出新的经济理论,数学能够为经济学的发展研究提供严谨的论证、科学化效果。另一方面,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合理运用,但是在研究中也绝不能淡化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数学的分支这一思想是不正确的。
结语:不能有效处理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就不能有效的解决经济研究中的问题。马克思曾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经济学的发展需要数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但过度滥用会导致经济学理论有失偏颇。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要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实质,明白数学工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必要时通过数学形式将经济学理论更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才是数学和经济学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