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琦雯 临沂大学
沂蒙红色影视剧是在意韵深远的沂蒙文化中孕育而生的,生动刻画了沂蒙地区的红色历史,彰显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成为沂蒙精神的生动内涵和真实的写照。
随着新中国的前进发展,沂蒙精神也在一代代的传承下来,这种伟大的沂蒙精神非但没有消散,反而与时俱进,至今仍激动着千百万沂蒙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阔步前进。沂蒙红色影视剧是在优秀的沂蒙文化的深加工的基础的产物,可以说是优秀的现代红色艺术作品,其内容再现沂蒙革命时期的社会风貌,又以其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和发展了沂蒙文化,使得沂蒙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日趋多样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沂蒙人。随着沂蒙影视剧的创作与发展,一批优秀的沂蒙红色影视剧出现在大众眼前,如《沂蒙》、《沂蒙六姐妹》等吸引众多视线,也是人们更加关注沂蒙红色影视剧。但在其沂蒙红色影视剧迅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巍巍青山埋忠骨,滔滔沂水洒碧血。沂蒙红色影视剧重述了革命时期的历史斗争人物景象,塑造一批批优秀的革命党人形象。在其塑造过程中会用到一些夸张手法来突出其鲜明的性格特征,展现人物风貌。但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却出现了“抗日神剧”肆虐横行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抗日神剧”的出现,值得人们深思,当代社会的文化产业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沂蒙红色影视剧又该如何发展传播?文化是文化产业的基础,是文化产业的依托对象,没有文化根据的文化产业是站不住的。而个别抗日神剧看似以文化为基础,但实际却是在扭曲历史,是极其不尊重的。在此时,沂蒙红色影视剧依然坚守本心,在沂蒙文化的基础上,深刻注重历史还原,将现代沂蒙精神与历史相结合,将人民群众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相结合,将先进的拍摄手法与风格相结合,既弘扬沂蒙精神,又关注现实主义,有着极为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
作为主流价值观传播载体,红色影视剧具有价值导向、精神激励、情绪疏导等作用。沂蒙红色影视剧的艺术作用极为突出。作为红色影视的重要部分,可以让人们置身于红色革命时期,有利于认清把握当时的历史形式,感受革命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精神境界,感悟作品所表现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价值,深刻感受沂蒙文化,理解沂蒙精神。[1]
同时,沂蒙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其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意义重大。
内涵深刻、题材丰富的沂蒙红色影视剧把艺术色彩与革命历史事迹结合起来,在真实的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中,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集体主义价值观等教育内容融入到了影视作品中。人们在观看沂蒙红色影视剧的过程中,会受到熏陶感染,不知不觉激励着人们去追求自我的完善、提高,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情感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认同,从而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等,形成了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社会心理与文化氛围,促进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了沂蒙红色影视剧作为优秀的文化作品的双重教育作用。
红色影视剧发展迅速,沂蒙红色影视剧必须要紧跟脚步,加快步伐,这在艺术教育机制和陶冶策略上要有所要求。
第一,必须坚定核心价值,以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主旋律。使人们在观看沂蒙红色影视剧的过程中,体会到共产主义的伟大与崇高,在自发的认同下,人们自觉的将共产主义理想与自身现实相结合,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伟大目标而奋斗。
第二,要保证影视剧的质量。其叙说内容要贴合实际,叙说手法要注重创新,在沂蒙精神的基础上注入时代精神,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使沂蒙红色影视剧焕发生机。
第三,要关注受众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在此条件下,沂蒙红色影视剧的发展必须要着重关注受众需求。要转变红色影视剧艺术教育发展观念。沂蒙红色影视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艺术教育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要转变其发展观念,将沂蒙红色影视剧纳入教育体系中,和教育紧密结合的。通过将沂蒙红色影视剧引入学校,是课堂的直接性教育与具有潜在性的沂蒙红色影视剧相结合,使学生受到全面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教育。
第四,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相结合。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集体影视观看来学习沂蒙精神。其次,可以开设辅修专业,将沂蒙红色影视剧纳入课堂,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教育目的。
第五,要利用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红色产业发展,尤其是影视创作这一方面,在资金、政策各方面为红色影视创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影视创作不能畏畏缩缩,要大胆迈步。
当前,我国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文化产业日益丰富,面对着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弘扬沂蒙精神,创作沂蒙红色影视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沂蒙精神,创作沂蒙红色影视剧,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指导教师:尚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