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210000)
大学生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人才,其在具备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应当开拓自己的兴趣领地。摄影作为大学生展示自我才华与发现生活中点滴感悟的视觉载体,成为众多大学生的兴趣方向,因此利用微信公众号为其提供作品赏析的平台,将对爱好摄影的大学生群体有较好的专业引导与知识普及作用。摄影专业的大学生则可利用微信公众号作为专业交流与才华展示的课外阵营,为更多实践活动提供契机。
大学生是使用微信公众号时间最多的群体,因为大学较重视自主学习,其课业时间安排相较于小学、初中与高中的学生更灵活,兴趣范围的自主性也较高。所以在信息时代,微信也是大学生所使用的热门社交软件。许多院校已经将学校的活动关联在微信公众号上,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到活动的具体内容、报名参与、关注投票、查询报名结果等各种信息,因此大学生对于微信公众号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且已经与其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微信公众号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图片相较于文字,在社交传播时往往更快捷有效、生动有趣。从青年群体对Adobe Photoshop类图片编辑软件的自主学习兴趣可以看出这一群体对“图像表达”的天然需求。同时“读图时代”也对“图”的表达有了更多诠释。“画图”与“摄影图片”比较起来,“摄影图片”的学习门槛较低,手机摄影的便捷性也为图像表达提供了高效保障,微信、QQ、微博等国内主流文化社交软件更以图像交流为主要功能之一,这都为摄影实践活动奠定了重要的亲民基础。
多数大学生是愿意主动进行摄影实践活动的,但多数大学生仅仅将摄影实践活动作为简单的日常表达,并未发展为专业,对于摄影的技术技巧等也求知若渴。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微信公众号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大学生对于摄影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很高但是专业性较低。因此,为了提升大学生对摄影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与关注度,帮助大学生丰富自身的摄影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知识专业化、系统化,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提高大学生对摄影实践活动的关注度,但是应当具备科学的策略。
与传统的展览活动或现场教学等信息传播渠道相比较,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方式更为灵活主动。这一传播方式受场地、经费、人员、节假日等因素的限制较小,且传播形式多样,包含文字、图片、音效、视频等多种元素。阶段性作品推送、教程文字及视频、作品投票选秀等内容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非常适合成为大学生群体的课外学习方式。
重整碎片时间是微信公众号的一大亲民优势,它可以被随时点开、随时关闭、随时续播续看,且方便收藏与保存。这一优势非常有利于建立公众号与受众的日常关联,并逐渐成为受众的日常接收习惯。大学生人群的碎片时间较为丰裕,在对大学生人群传播摄影信息时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日常性。
摄影实践活动的微信公众号应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应具备体系化的规划、连贯化的研究、案例化的展示等特点。大学生群体既可以根据各自兴趣点切入公众号某一推文,也可以方便地浏览往期相关内容,逐渐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认知,即既能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实用技能,又能通过上下关联内容满足专业性的系统研究学习。
与严谨的课堂教学相比,微信公众号的严肃性或许不足,但趣味性更优,也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方式。推送的消息可以是摄影作品赏析或摄影小技巧,也可以是摄影背后的故事,或是日常的摄影投稿与定期的投票评选,让受众更多的参与到信息互动中,在提升公众号与受众亲密度的同时也间接提升了公众号的被关注度。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科技的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重要的文化与社交软件,其公众号的传播功能可以有效促进人们对其兴趣爱好的深入学习,更可成为深入交流的渠道。摄影专业的大学生更应充分利用公众号的影响力与亲民性,作为日常交流、阶段性总结、系列性展示的平台,以此提升对摄影实践活动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