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 410000)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将文学作品与影视进行紧密融合的艺术形式,在时代的发展之下,受到了诸多艺术家、文学家的关注。女性作为影视文学当中最为常见的主题,对于不同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展现出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差异以及对女性认知的差异。本文将立足与中西方优秀文化基础之上,详细的分析影视文学当中对于女性形象刻画的异同点,深刻揭示在影视文学女性形象刻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内涵。本文将针对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详细解析。
虽然中西方社会发展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但是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都是积极向上、具有真善美情感的人物刻画。女性本身便能够给予人美善良、温柔、情感细腻等多个层面的认知,这一点中西方文化是存在共同性的。人们在接触到某一事物之时,大脑所反映出的第一印象、映射到心里的想法与情感,便是认知的过程。所以,针对这一点认知表现,在中西方文化和影视文学当中所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艾丝美拉达”,作为一个精灵和美丽的象征,她的善良、美丽,对于爱情执着的向往的情感,展现了西方影视文学、文化视角对女性美好善良一面的刻画。而我国文化视角之下,对于女性的认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边城》中的“翠翠”从外形上边城以其特有的妩媚和柔美孕育了翠翠,从性格上来说,边城的山教会了翠翠坚强。从两者身上都能够深刻从外形和内心感受到女性形象的美好、真诚、善良,展现出了中西方影视文学当中,对于女性形象的美好认知。
时代的烙印是人们身上挥之不去的痕迹,文化也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并且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在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时代之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行为也会随之变化。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针对中西影视文学艺术也是相同的。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中西影视文学下的女性人物是存在差异的,并且女性都会被深深烙印上时代的印记,展现出不同时代之下女性的特点。《魂断蓝桥》的时代背景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国,女主“玛拉”与贵族出身的英军上尉洛依彼此相爱的故事。在二战初期的英国社会对于“家庭地位”以及“贞洁”的看中,导致“玛拉”魂断滑铁卢桥的悲惨结局。“玛拉”之所以出现了这个悲剧,便是在婚礼前夜洛依奉命出征,不久后玛拉被解雇。玛拉在报上看到洛依阵亡的消息,没有经济来源的“玛拉”为了生存沦为妓女。一次,在火车站上她与生还的洛依相遇,洛依依然深爱着她,在婚礼举行在即,“玛拉”为了维护洛依家族的荣誉和贞洁魂断滑铁卢桥。在《魂断蓝桥》的影视文学当中,体现了西方设备背景对“玛拉”命运的影响,战争、家庭阶级观念、思想等层面,对“玛拉”性格以及行为的影响。《祝福》当中“祥林嫂”的角色,也展现出了社会对于女性命运的左右。“祥林嫂”的死亡,是在吃人的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压迫和残害而导致的,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影片在纵横交错的对比描述中,深刻的揭示了“祥林嫂”是一个“依附男权而生活”、“被绑架在伦理道德基础上”而生活的苦命女人,深刻展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对女人命运的影响。
由于东西方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观念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民族人们的性格特点存在差异、思想情感以及爱情观念也存在较深的差别。古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化发源地之一,对于爱情的观念便是自由、奔放、热切、轰轰烈烈。所以,西方女性们对于爱情,一般都是主动追求爱情、探寻爱情,对于爱情更加热亲奔放,而我国从古至今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价值观念,女性在爱情当中更加被动、更加谨慎,这便造成了中西影视文学中女性爱情观念的差异。在《傲慢与偏见》当中,单纯、热切、可爱的“朱丽叶”,在遇到罗密欧之后、遇到了爱情之后,不顾家族的反对和身份的束缚,甚至通过“出逃”的方式和罗密欧在教堂结婚。这也展现了西方女性对爱情的炙热、追逐、自由的爱情观念。再看《红楼梦》当中的“林黛玉”,虽然与贾宝玉已经是“男有情、女有意”,但是由于传统爱情观念的束缚,两人很难将爱情说出口,只能通过“互送手帕”、“赠送琉璃绣球宫灯”以表示彼此的情感。在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下,“林黛玉”还在傻傻的等贾母奉命、薛夫人充当媒妁,直至“林黛玉”香消玉损也并未将自己对贾宝玉的爱情明确的说出来。中西影视文学当中女性形象对爱情观念的不用,展现了中西方女性的爱情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深刻揭示了社会背景下女性们的思想和认知。
中西影视文学当中的女性行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社会背景以及行为习惯等层面上存在的差异和区别,导致中西影视文学当中女性的行为习惯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客观来说,中国女性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情感表达和行为当中,更加内敛、含蓄。而西方社会相比之下更加开放,所以在行为和思想上也非常开放。《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中,“朱丽叶的赤诚和热切,无论是从言语山还是行为上,都展现着西方女性的奔放和热情。当罗密欧向她要求交换爱情的盟誓时,朱丽叶直白的告诉他“在你没有要求以前,我已经把我的爱给了你了。”相比《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类似的爱情故事,祝英台对爱情所表现的行为便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中国女子特有的含蓄和内敛。她一直没敢吐露自己的女儿身份,错过了感情进步升华的大好时机,未能享受爱情的甜蜜。离别在即,仍然羞于启齿,先是留玉佩托婚师娘,随后通过“十八里相送”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爱意。无论从应为上还是语言上,都更加内敛和含蓄,展现出了中华文化当中的内涵和含蓄。
思想价值观念孕育在不同文化、不同生活背景之下,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社会背景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女性思想价值观念当中的不同。思想价值观念作为衡量道德和思维的重要标准和准绳,在中西影视文学中女新形象刻画当中,生动形象的体现。女性的思想价值观念体现在“人权”、“人性”、“自由”等各个层面。相比之下,西方女性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权和自由,更加注重自主观念。在《安娜·卡列尼娜》当中,安娜由于无法忍受丈夫的冷漠和自私,在爱情和人权与自由当中,毅然决然的更加注重自身的自主权力和人权,通过离家出走和形式,展现着西方女性的人权和自由。但是《诗经》当中《氓》这一文学作品当中的主人公,由于受到了封建思想“三从四德”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使丈夫“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也并未能够有反抗精神,人权得不到正确的伸张,只能屈服和暗自伤神,在传统社会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只能委曲求全。由于社会背景以及时代环境、社会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影视文学中的女性思想价值观念存在巨大的差异。
总而言之,中西影视文学作为文学与影视融合交汇的艺术形式,在不同影视文学当中所展现的语言、文化、习俗、艺术、行为、思想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本文针对中西影视文学下女性角色的阐释也仅仅是文化探究的冰山一角。积极的探究中西影视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异同,不仅可以更加深刻的帮助广大观众们理解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才能够从客观的角度深入的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景之下女性思想、行为、认知等层次的变化,可以有效的针对中西文化差异之下女性的角色和行为进行详细的阐释和分析,对女性角色进行更良好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