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文化馆 232007)
作为舞蹈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而言,其乃是借助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在舞台空间中为观众所展示出的一种视觉艺术类型。从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彼时的舞蹈艺术便是当时的人们在参与和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产生的,而且从最早的舞蹈表演形式来看,其同当下国内十分流行的广场舞较为接近,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的民众为了祈福避祸,都会组织多人参加的巫术活动,在这一活动当中,融合了歌曲、音乐和舞蹈。而其中的舞蹈,便是由一个部落的成员进行的集体舞蹈活动,其希望借助这一方式来唤得神明的怜悯和同情。随后,此种极具仪式感的集体舞蹈活动逐渐传播开来,并且同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习俗相互借鉴、交融,并成为人们在从事祭祀、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当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之上,各族人民的民间舞蹈得以形成和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说,当代广场舞这一舞蹈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类社会最初舞蹈形式的返璞归真。那么,作为群众文化服务部门,我们应该如何组织与编创广场舞呢?
对于广场舞这一深受国内基层民众喜好的舞蹈活动,其亦是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审视人类社会艺术活动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哪一种人类社会的艺术活动,其均同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密切相关,作为广场舞这种舞蹈形式来说也是如此。
自我国上世纪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国内民众的生活条件同以往相比有了极大的提高,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基于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诉求的考虑,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十分重视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市民广场这个“新鲜事物”开始走进中国的各个城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市民纷纷自发组织的以社区、街道、甚至兴趣爱好为由头的社会团体开始增多。从前述社会团体的成立目的来看,其不追求经济层面的盈利,而是致力于让社会享受到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实践当中,这些社会团体均会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文艺活动,所举办的文艺活动面向广大民众,具体的活动形式包括歌咏大赛、交谊舞大赛、书法大赛等等。各级政府也会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使得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得以问世,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创作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可以说,伴随着市民文化的不断发展,广场舞也随之得以普及开来。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到老龄化社会。因为社会物质生活的富足以及医疗卫生水平上的不断提高,国内民众的人均寿命不断增加。如此一来,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即,在国内老人离开工作岗位退休之后,其未来数十年的退休生活应当如何度过,怎样的生活方式方才是健康和充实的。此处所提及的健康与充实涵盖两点:(1)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为了确保在身体机能下降的情况下,使自己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则老年人必须在平日里进行持续的运动;(2)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多数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其十分需要亲人的慰藉,而作为老年人的子女而言,因为现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其必须在平日里奔忙于工作,因而少有时间来陪伴退休的父母。如此一来,使得老年人往往处于精神空虚的状态。有鉴于此,作为老年人群体而言,其亟需一个能够为其提供身体锻炼和精神放松的场所,广场舞恰恰满足了老年人群体的这一需要,通过参加广场舞,不但能够让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同时亦能够让其通过参与广场舞这一社会活动的方式,满足其情感交流的需要。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作为广场舞而言,其表现为舞蹈形式的多样性,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舞蹈类别,同时,广场舞作为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舞蹈形式,其不像专业舞蹈那样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因此,即便是一个此前没有过舞蹈经历的初学者,在他人的带领下,也能够很快翩翩起舞。这也是广场舞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普及的原因所在。
广场舞不但易于掌握,同时其还能够满足社会民众的审美娱乐需要,也就是说,社会民众通过参与广场舞活动,将让其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情绪得到良好的调适,并且会为自己的舞姿所陶醉。从广场舞表演来看,在配乐上均会使用节奏明快的伴奏音乐,同时因为广场舞的群舞性质,使得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既是表演者,也是欣赏者。对于每一个参加广场舞的人来说,参加这项活动不要求其受教育程度,也无需支付昂贵的经济成本,所以广场舞活动得到了社会民众,尤其是退休老年群体的欢迎和追捧。
早期广场舞的参加人员多为老年人,随着广场舞的不断发展,中年人以及年轻人也相继加入其中,这便营造出一种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广场舞源自民间,因此其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受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广场舞的表演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以日常生活的形态进行广场舞蹈了,而是慢慢达到了舞蹈服装的标准、统一的水平。国内很多地区的广场舞团队表现出一定的专业化趋势:其纷纷为团员订购样式统一的表演服,而且许多地方的广场舞表演服都选择了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服装。当广场舞表演者穿上这些表演服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时,无疑是十分夺人眼球的风景。
广场舞自问世以来,其也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性。具体而言,广场舞没有止步不前,抱残守缺,而是紧跟时代的脚步,将当下各类流行文化元素吸收到了广场舞当中,如此一来,使得广场舞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群众舞蹈的编创人员应当对社会民众的习俗和喜好加以调研,以便能够为广场舞的设计和编创提供有益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对不同环境中的群众生活进行全面分析,在群众中寻找舞蹈编创的灵感和素材,创作出符合当地群众审美情趣的优秀群文舞蹈作品。第二,把握好群众生活的细节。任何优秀的艺术均由细节开始,广场舞的编创亦应当做好对细节的把握。唯有这样,方才能够确保所编创的舞蹈形式得到社会民众的认同,引发其强烈的情感共鸣。
群众舞蹈的编创人员应当认真了解群众的需求、吸纳群众文化是舞蹈编创的前提,而了解群众需求最方便的途径就是了解群众乐于接受的艺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然后,舞蹈编创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与创新,从而创作出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群文舞蹈。
作为群众舞蹈活动而言,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石。有鉴于此,我们要深入了解群众生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吸收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舞蹈精华,博采众长,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创新,拓宽创作思路,丰富舞蹈内容,创新舞蹈形式。
作为群众文化服务部门,我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努力创作符合人民群众审美趣味的、贴近群众生活的群文舞蹈作品,并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引导、支持各种群众舞蹈活动,以满足群众对舞蹈艺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