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650000)
绘本是近些年在我国兴起并流行的读物,在出版物减少的趋势已成话题的今天,绘本依然一支独秀,持续畅销,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喜爱。即便是早期的作品,只要是经典,世界各地的读者都会拜读。人们为何如此喜爱绘本,儿童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用独特的绘画视角使儿童保持愉悦的心情去感受并尝试理解未来的世界,同时给与儿童美的感知认识和艺术熏陶。畅销热门的绘本,大多符合大部分人对美的追求,具备给人感动的意识和直面人生的力量。感动是通过感性获得的,这种感性,是指感受美的内心。“美”的种类有很多,本文主要讲在绘本作品中形式美的体现。绘画中的形式是一个图案或画面中诸多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如画面中的色彩组合、线条排列等。我们看在绘本中画面的冲击效果是否能打动人心,可以从构图、色彩、人物形象等来说明。
要表现出形式美,绘本中使用的绘画介质非常重要,插图的表现形式也同样重要。绘画艺术的形式源于自然世界中的万物,是长期审美实践中人们抽象和普遍化的自然中美的形式。一个贝壳上清晰的纹路,一朵花对称有规律的形状颜色等。利用自然物质素材的绘者们,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塑造出图像或体现出感性观念,让人们愉快地联想起来现实、虚幻和画面上表现的东西。绘者展示给阅读者的是把抽象的形式赋予自己丰富的感情观念。正如艺术家所言,形式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它。在本文中我们以美国绘本作家莫莉•卞的优秀绘本《菲菲生气了》为例,研究一下儿童绘本作品中的绘者如何将这种形式美展现在绘本作品中。下面从形式美的几点要素谈起。
依照生理学家的研究,色彩会直接令人产生共鸣。人类一生下来就一直在感受着色彩带来的感动,“优秀的配色”不但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且还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感受。高纯度、对比强烈的色彩更符合儿童生动活泼的心理。在《菲菲生气了》一书中作者就大面积运用了高纯度暖色调的大红、橙色、中黄表现菲菲生气时小火山爆发的场景,里面的形象虽然简单,但是画面明快的色彩深受儿童的欢迎。后又用到赭石、熟褐与墨绿、灰色的对比色表现菲菲咆哮后冲出家门去往山上时郁闷灰暗的场景,这时的色调非常统一又用了一点对比色形成紧张感。当菲菲重新听到鸟叫声爬上老榉树上时,画面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湖蓝、中绿、嫩绿、灰白、柠檬黄等和谐轻快的颜色,这些颜色让读者们跟随菲菲变得平静而愉快,冷色系又形成了画面清冷的风格,创造出远望的视觉效果。最后菲菲回到家中,粉红、朱红、中绿、嫩绿、柠檬黄这些颜色的运用向我们展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萦绕人心,唤起感动。在绘本内页上随着页面的变化,插图的配色也会发生了恰当的变化,这样的配色方案令人赞叹。
在绘画艺术中,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而线条极具表现力的特点让它非常出彩。不一样的线条传达不一样的情感,令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曲线具有、流畅、欣喜、柔美等感受;直线带给人挺拔、刚劲的感觉;斜线则给人以方向感,如前进、后退、倾斜等意味。在绘本《菲菲生气了》中,出现了很丰富的线条,从第一页开始,每个绘画对象都用较粗彩色线条勾勒出轮廓。从姐姐和菲菲开始抢夺玩具大猩猩开始,画面用了大面积的表现地板的斜线与菲菲及姐姐身体轮廓线、大猩猩锯齿状轮廓线形成对比,表现了争夺、不安的场面。在菲菲是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的场景中,菲菲的愤怒用了大波浪线来表现,让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这阵愤怒的飓风。而在这本绘本中还有一个特色之处在于人物轮廓线的颜色,我们看菲菲身上的颜色,颜色从平和的玩大猩猩时的黄色,到生气之后的红色,到再到爆炸的橘红色明黄色,平静之后的中黄色,恢复愉快心情之后的柠檬黄,线条的颜色显示着她的情绪起伏变化。画面中没有很多局部刻画,线条富有节奏感,色彩绚丽和谐,各种的轮廓线处理得很轻松自然,通过色彩的对照分割,产生了各种激烈的、平静的、美好的画面。正是这种独特的绘画作品获得了无数儿童以及成人的喜爱也因此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立体主义将世界所有的形体都归纳成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不管是我们的祖先,还是牙牙学语的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最初都是从平面开始的。传统的架上绘画是将空间中的物体转换到平面上来,把三维空间变成只有高和宽的二维平面空间,并在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空间的体积感。在《菲菲生气了》的绘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山林中不同的树的形体的归纳,绘者抓住了不同种类的树干树叶之间的微小差异变化,又把它们和谐地放置在了画面中,这些细微的观察最终都为我们的创作服务。
绘本中的绘画是在二维的平面里去展现三维空间的形体,不能给观众看到它的全部,需要取舍、遮掩和重叠。我们不仅要运用透视手段,有次序地建立空间关系也很重要。在绘本中菲菲爬到树上看着远方的那一页,菲菲感受着微风的吹拂,看着流水和浪花。这是一幅大的的全景画,画面中从树下的空间到菲菲坐在树上看着大海的景象,这样的场景带领观众走到画面之中,沿着作者指引的心路行进,去感受既悠远宁静,又富于变化的美景。
绘本形式中方向是指形体自身的方向和形体运动的方向。即便是面积大小相同、形状相似的物体,只要是它们方向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的势能向上,有的向左,这些方向上的变化,形成了运动的方向。在菲菲爬上山哭了一会的场景中,我们看到所有树的方向和低着头走路的菲菲是同一个方向,似乎树也和菲菲一样感到难过。在菲菲看着海边的一页上,统一的海水方向让我们看到了海水的平静菲菲心情的平静。观众观看的方向角度是需要去引导的,没有了方向的观众是迷茫的,一根线条可能并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一组像音阶一样有“旋律”的线条能表现出方向,能表现出像音乐一样的清新淡雅或者趣味浓郁的旋律。
如果作品受到读者喜爱,其原因必定是读者产生了共鸣。当读者在阅读一本绘本从内心出发,感受到与作者同样的情感时就会产生共鸣,进而升华为感动。在《菲菲生气了》一书中,作者描写孩子经历情绪失控的的一刻,以及调整自己消极情绪至平静的过程。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更大更充满爱意的空间,人类心中最神秘、最亲切、最富有诗意的大海。他告诉孩子生气、高兴、消极、愤怒等情绪的变化都是正常,同时也是给孩子传达一个朴素的道理,如果学会换个角度和环境,就可能改变自己的看法和心情。没有单纯的说教,也没有淳淳的诱导,就是简单的道理加上令人信服的画面,这一切都那么温暖那么流畅自然。
以上是笔者对绘本《菲菲生气了》形式美几个要素的总结。正如达芬奇的密码并非藏有什么宗教的大秘密,而是他如何创造了“美”,让我们眼界大开,学会一种看的方法,来发现世界。无论绘本作者选择的是写实或是幻想的故事题材,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指向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隐含着有针对性地适应和配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引导和协助儿童进行生活、自然、社会认知和学习的创作宗旨。愿孩子们都能因为读好故事、好绘本而拥有更美好更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