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新与地域文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中国人物画家的艺术实践与精神价值

2019-01-28 07:15:53河北艺术职业学院05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河北心灵价值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050000)

今天的文化境遇与艺术困局

河北的画家有个特点,或者说是一种魅力,就是他们在面对一种复杂的文化境遇时总能找出一条道路,这条路发自他们心底的一种渴望,然后,不管在这条路上遇到多少艰难和困苦,都不会放弃并坚韧的走下去,除了搬开绊脚的顽石,劈开遮眼的荆棘,积累了手上老茧的厚度,更把心中的渴望磨得更亮,把渴望磨成一种希望,一种饱含了生命理解和大地感悟的冀希。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今天的文化境遇,就有一份前所未有的复杂。这四十年我们的中国画艺术起码经历过如下问题:走出思想禁锢的叛逆和痛苦的反思,对人性的重新回归和人道主义的树立,现代化与国际接轨下民族语言的现代性转化,全球化科技经济一体化、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对民族文化主体的影响和削弱,地域性多元文化发展下中国文化民族立场的定位,这些问题不仅接踵而至,使我们来不及解决好一个问题就被下一个问题覆盖,而且立体缠绕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当代文化景观,其中有机遇也有困境。在中国画艺术学科就面临以下两点困局:

(一)当我们从集体意识走出来,文艺主题重新回归人的主体之后,赋予了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道路新的理解:对人——从概念的人转向对真实心理的关注和人性开掘,对生活——从概念的选择性注释转向对人的生存境遇的重新挖掘,也夹杂着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寻根求索和对曾经桎梏的叛逆。因现实主义并未在中国之前的历史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即遵从艺术自身规律得以真正展开,达到艺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对现实人生产生积极地助力。这一时间节点本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但之后现代化的主题迅速将其覆盖,以85艺术新潮为标志,我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大量引入西方现当代一百年的艺术成果,密集甚至混乱的信息通过模仿的手段增加了我们对西方的体验,而并非出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也不能与中国现实相对应,不能生发出针对中国问题的有价值的艺术道路和审美意象,这种体验可能有思考的价值,但难以收获。结果就是新的现实主义道路,或者说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被淹没了。这种密集甚至混乱的信息也来自西方现代语言学盛行的影响,大量的图式、符号、概念、观念冲淡了心灵体验、现实人生的主题。在文化历史、知识观念与心灵之间,艺术家如何取舍?

(二)全球化在科技、经济覆盖世界带来人类整体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的同时,新的西方中心论再次以新的价值观形式展开渗透,刺激区域文化的反弹,产生多元化主题的崛起,于是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接受西方现代化的思想、物质成果的同时,避免民族立场的丧失?如何在多元化背景下彰显民族文化立场、赢得自身话语权的同时,避免民族主义抬头,而能真正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矛盾,我们就会走到两条道路上,丧失民族立场的全盘西化、和拒绝开放的故步自封,就不能完成民族艺术的伟大复兴。在民族文化历史与人类现代文明成果之间,如何找到立足点而获得贯通?

(三)这些问题对一个具体的艺术家而言,就是在文化与心灵之间,在民族性与现代文明之间,要做出思考与抉择,这需要艺术家有一番整体的、彻底的思辨和顿悟,对自我在艺术观念、价值取向、心灵取舍、乃至人生发出一连串的拷问。

河北中国人物画家艺术创造的精神价值

面对这些共同的问题,中国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中国画学派也做出不同的回应,河北的中国人物画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鲜明的立场,其中,梁占岩和刘进安的艺术实践和精神创造具有代表性,他们虽然以突出的学术成就,已经离开河北到北京工作,但他们艺术的成长和思想的形成产生在河北,是河北培育了他们的人生和艺术,可以通过他们的艺术思想透视河北地域文化的精神价值,现将这种精神价值总结如下:

(一)注重生活大于历史文化

他们更注重生活,这是他们最基本的艺术观。注重艺术与生活的贴合,注重从生活中获得艺术的灵感和养料,站在生活的土地上感悟和思辨关于艺术的诸多问题。这就使他们不太会受到传统的制约和限定。一方面,他们也会不断的从传统中吸取精华,但传统不是先入为主的,是先有了生活的感受和灵感,依据创作的需要,再以此从传统中寻找、挖掘有益于今天需要的养料,是从当代生活的立场看待传统、筛除文化,从当代问题出发、从当代视角激活传统的精华。如刘进安所说:“建立当代人回看的角度”对传统技法,他认为“在当今国画界,技法传承与笔墨情趣在学术研究上还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一种滞后和抱残守缺。学习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建构当代新的思想和理论。梁占岩为了将中国人物画在开掘人性的层面引入更深广的境界,在广泛的参照、思考西方近现代艺术之后,选择英国弗洛伊德表现主义画家解构表象、阅读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重构艺术的人像语言的艺术经验,再与写生的笔墨语言结合,继而从这样的创作需要出发,深入完整的重新审视民族的民间美术,从民间美术的质朴、雄强、鲜活、生趣中吸收养料,创作出具有生活意趣和时代精神的新艺术。概括这种生活大于历史文化的观念立场:就是只有依据生活,才能从现实人生的需要吸收和激活传统,也体现了这生活中的人是传统文化价值中最重要的基因,通过这个基因,传统文化不是遗产,成为不断生长的、鲜活的生命体。

(二)对现实人生体验的持守

由于生活大于文化的立场,他们都没有走上为形式语言而创新的道路,而是坚持以现实人生体验构建艺术语言。在全球化、多元化影响下,文化碎片化、浅薄化,加之商业消费主义盛行,都日益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心态,图像的拼接,观念的嫁接,这些艺术上的速成手段确实给许多画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声望。他们没有趋风慕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初衷,坚持以现实人生体验来构建自己的艺术语言。梁占岩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以写生为途径,不断在笔墨中熔铸生活的感受。目前的美术界,现实主义道路的画家并不少,但在艺术语言上多偏向于图像的移植,比如摄影的图像直接移植到画作中,也称之为写实主义,比如对人物形象借助西方现代艺术的某种图式做变化的处理,以求样式的新颖,写生成为一种收集素材的方式,不再具有感受生活和积累感受熔铸语言的意义。但梁占岩坚持以写生锤炼语言的道路,并在造型上向民族的意象造型发展,取得了语言民族化的成果。刘进安虽然也坚持写生,每年到陕北体验生活,但在人物画的创作上,他的坚持现实人生体验则表现在“以心造像”的艺术途径,这也是他的语言不同于西方现代和中国传统的现实生活基础。

(三)心灵的独创

他们都强调文化艺术的价值在于崭新的创造,艺术应着眼于未来,艺术的价值在于是否对今天的现实人生有积极地助力,是否能由此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这种创新的力量源泉来自内心——当代的心灵生活,传统也好、西方也罢,都只能作为一种参照,来激发我们思考和感悟,不能取代心灵的主体——人的个体经验价值。他们都强调“感受”是心灵的真实内容,遵从于自我的感受,忠实于自我的内心,是对一系列艺术问题取舍的最终判断,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和西方的自己的路,也是崭新的路。这种价值取向于现代精神是一致的,使得艺术产生真正的原创作品,并产生新的审美意象与精神价值。从刘进安的画作《大船逍遥》、《大潮起落》中我们看到,历史机遇中民族走向的沉思,笔墨凸显出一种顽强而厚重的精神张力,其中有迷茫、沉思,也有不屈和不羁,鲜活的勾勒出当下我们这个民族芸芸众生的心灵画卷。刘进安以自己的心灵为坐标,把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现代艺术做了一次沟通,自己的感受和体悟才是这艺术创造力量中勃然跳动的心脏,其它各种因素仅仅是输送养料的毛细血管,而艺术精神价值如同这心的功能,不是注解和阐发,而是抉择和创造。梁占岩对中国化意象造型的探索体现在《关中人物》等一系列作品中,他笔下农民的形象,减退了西方现代艺术影响,人物造型语言更加纯化,体现出一种气韵造型的自律化倾向,充满生活情趣的自然与开朗,生成一种新的审美意象——一种经历了人生苦难与时代迭代之后,“乐以忘忧”的阳刚进取的担荷之力。独创的艺术语言必然带来崭新的审美意象。在艺术创新里,其中心灵的力量是其它任何文化因素不能取代的,个体经验是全部文化中最具文化价值的文化因子。进而如何把这颗心培养的更强大,在各种外力的挤压下更顽强和自信,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河北地域文化精神

综合以上两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河北艺术家的艺术实践特点,可以看到河北地域文化赋予他们的几点精神特质:注重生活大于历史文化,个体经验、心灵的价值大于文化,文化艺术创造指向现实和未来,心灵的开创途径。我想,这也是在今天的中国文化境遇中面对诸多的困局,最为珍贵而有力的思想。在中国的不同地域文化中,由于中国历史上几次战乱导致汉文化中心的南移,造成南方江浙一带的文风鼎盛,成为文脉传承、中国画学的重镇。在中国近代之初,确实产生了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等开启风气的大家,但在之后却出现了过于强调传统,使得文化大于人,历史大于生活,使得一种先入为主的语言模式制约了人的心灵感受与创造力的发挥,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呈现在画家的创作中,如前文所述,其中有西方解构主义的影响,也有该地域文化重文的特点。河北成为继之而后起的中国人物画重镇。河北籍艺术家黄胄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开拓——以自然为师,在生活中独创自己的艺术语言,周思聪对中国写意人物画人性的开掘,又成为中国画发展的学术中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民族艺术的发展走向深入,中原文化的厚重就开始发挥它的力量,这种后发的力量来自历史文化深层,反映在这个时代的人身上,心灵、生活、土地,都是直指文化的根本命题。当改革走向深入,文化境遇也更艰辛,因为我们确实已经碰触到了文化艺术中的核心问题——美的精神价值在于人的树立和新的创造。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仅要看到河北文化滋养了艺术家,艺术家通过艺术实践彰显了这种地域文化的精神价值、赋予这种地域文化新的内容,更要看到,这些艺术家作为鲜活的个体的人,才是这种地域文化中最大的文化。看到这种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的重心变化,河北地域文化应抓住机遇,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精义,尤其及时的总结当代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崭新价值,打通古今,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责任,为民族文化新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我们给世界贡献什么

今天中国艺术的困局,除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特殊性,也同时是一个人类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世界文明普遍问题所反映的一个局部和侧面。世界文明在今天也同样面临多元文化冲突的不断升级,所带来的种种危机,为了解决这些危机,各种区域文化、各国学者都在思索,对文明的实质与不同文化的差异展开深入思考。哪种地域文化能给世界贡献出有益于人类和平幸福、繁荣发展的崭新价值,那么这种文化才能免于淘汰,才能获得理解和尊重。世界需要崭新的文化创造,需要崭新的审美、思想、智慧,来消弭旧的残缺并解决现有的危机。反省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存在一个并不乐观的现状,就是老面孔居多,新价值太少。总是长城、京剧、绣花、剪纸这类遗产,我们缺少为世界提供关于中国人现实生活思考的新面孔、新故事、新图像,在这种中国文化的困局里,河北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精神价值,就值得珍视和发扬。我们应该看到并把握机遇,认真的把那些影响文化、艺术发展的障碍搬开,它们是:对个体经验价值的漠视,乡愿的依附于某种文化或思想之下;为了短视的物质利益追逐于潮流和风尚,把艺术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获得思想自由的途径,等等。河北的艺术家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把河北地域文化的精神发扬起来。就像我们看到这些已有的贡献一样,把握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机遇。

猜你喜欢
河北心灵价值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农机(2022年7期)2022-10-11 14:10:38
10.河北卷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唤醒心灵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
孙婷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