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安来(省农业农村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江西农垦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改革开放为江西农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40年来,从家庭经营的“包干到户”,到稳定完善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从以粮为纲、以农为本的“单一生产”,到农工商综合经营、贸工农一体化;从“不施不惠,而物自足”,到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出口创汇占据全国农垦十分之一强;从全国第一家国营农工商一体化联合丝绸企业的建成,到全国第一个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和国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地的形成;从创新土地经营制度、实行“两田制”,到逐步完善垦区税费改革制度;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到改造新建2235公里垦区公路、打通“最后一公里”;从老无所依、病无所靠的“养老难”、“就医难”,到稳步建立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重大基础保险的垦区社会保障体系;从常年居住在结构破损严重、配套设施不全、安全隐患丛生的土坯房、泥草房、砖瓦房的“住房难”,到喜迁规划科学、设计合理、结构牢固、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绿化怡人的31万户新房;从基础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依次展开、持续推进,到13万垦区职工群众甩掉贫穷帽;从打破条块分割、畅通政策渠道的属地化改革,到实施以“一补两险”为核心的普惠化改革;从推进以危房改造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到打造新华社赞誉的“中国棚改•江西农垦样板”;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西农垦始终勇立改革潮头,争当开放先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40年来,江西农垦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致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探索者。改革传递无穷力量,开放释放巨大能量。江西农垦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及时启动并组织实施了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动农工商综合经营、实行财务包干、推动场长经理负责制、发展“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推行“三项制度”(干部聘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劳动报酬与工效挂钩)、理顺垦区管理体制、推动新型城镇化、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剥离办社会职能、促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等一系列切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的重大改革与开放,缔造了农垦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星火相传的历史传奇,创造了把湖滨变成粮仓、把滩涂变成良田、把荒山变成绿洲、把穷乡僻壤变成美丽家园的人间奇迹,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40年来,江西农垦坚持向创新创业要活力,致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建设者。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江西农垦坚持创新创业不停息,闯出一条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创业之路。回首过去,“样板+基地+科研+技术”的发展模式,展示了科技创新创业的无限活力;良种生产供应“四化一供”(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的发展方针,掀起了机制创新创业的“效能革命”;“农工商综合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显示了体制创新创业的巨大力量。立足现在,“人口向总部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战略指引,闪烁着理论创新创业的璀璨光芒;“人口要素城镇化、空间布局城镇化、经济结构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生活质量城镇化”的统筹规划,呈现出实践创新创业的独特魅力;“快乐农业、幸福农工、美丽农场”的发展方略,迸发出战略创新创业的磅礴伟力。展望未来,“创新强垦增动力、协调惠垦补短板、绿色兴垦定方向、开放助垦拓空间、共享富民谋福祉”的发展理念,“三变三化三合”的改革创举,“六大绿色生态”的增长体系,必将推动江西农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形成新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
40年来,江西农垦坚持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致力以特取胜、扬优成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推动者。特色优势是成功的催化剂。江西农垦坚持做特扬优不放松,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经营体制、产业体系、精神文化、战略地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以全面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和丰硕成果,有力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底蕴。依托高达73.1%的森林覆盖率这一绿色生态优势,江西农垦率先在全省启动绿色生态家园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美丽农场”的图景全面展现;依托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套小农场这一经营体制优势,江西农垦不仅避免了统和分两个主体间的缺位或越位,而且充分调动了农场和农工两个积极性,有力稳固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根基;依托健全的工业产业布局和完善的产业配套链条这一产业体系优势,江西农垦全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培植新动能提供了强大支撑;依托“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这一精神文化优势,江西农垦开创了改天换地、宏伟壮丽的伟大事业,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已经并将继续征服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依托农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力量这一战略地位优势,江西农垦促进社会主义要素、现代化要素和先进文化要素的高效融合,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点的重要载体。
总量不大作用大、份额不大贡献大、块头不大辐射大。这是江西农垦投身改革开放大潮、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坐标系。40年来,在党中央始终如一的关怀指引及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下,江西农垦以颇具特色的改革路径与开放策略,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赣垦篇章”。
这是奋力拼搏、创造财富的篇章。40年来,江西农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200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100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60亿元,累计提供商品粮800万吨、生猪1200万头,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援、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篇章。截至2017年,江西农垦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65万人,参加各类医疗保险的总人数达95万人,85万职工群众乔迁新居喜圆安居梦,数百家农家书屋纷纷建成,一大批农垦文化馆相继落成,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党的恩情”,道出了百万江西农垦职工群众的感恩心声。
这是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篇章。江西农垦事业的发展壮大,回响着老一辈农垦开拓者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革命豪情和冲天干劲,展示了一代又一代农垦人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呈现出当代农垦建设者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政治觉悟和使命担当。
江西农垦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缩影。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到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节点,再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江西农垦积极发挥窗口、试验、排头兵作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经济发展成就喜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成为改革开放最美注脚。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签下“投名状”,打响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江西农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自觉承担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使命,率先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工素质;自觉承担起非常时期保障日用工业品市场供应的重大历史使命,大力创办水泥、造纸、火柴、机械、纺织器材、羽绒制品、畜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自觉承担起市场经济领路人的重大历史使命,主动依靠市场、分析市场、融入市场,闯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自觉承担起品牌兴农、品牌强农的重大历史使命,“鸭鸭”牌羽绒服、“杨济生”牌中成药、“培力”牌乳制品、“维钠”牌异VC钠、“飞碟”牌吊扇、“孔雀”牌酱油、“南安”牌板鸭等一大批享誉国内、飘洋过海、走上世界的赣垦品牌成为时代的印记、行业的标杆、价值的典范;自觉承担起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历史使命,强化规划设计,加大植树造林,杜绝乱砍乱伐,加强“三废”治理,建起了一个个山青水秀、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社会主义“美丽农场”。
40年来,江西农垦用开拓的笔调、担当的气魄、奋斗的足迹,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智慧+”新模式,闯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质量+”新路径,展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新担当,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新篇章,为全省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三农”发展贡献了“农垦智慧”、提供了“农垦方案”。如今,俯瞰赣垦大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全程机械化专业服务为代表的智慧农业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以“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为标签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显示出强大和谐的优化效应、结构效应、能力效应和区域效应;以“从田头追溯到心头”为己任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开启了农产品放心消费的“心”时代;以绿色生态家园标准化建设为试点的生态文明有了最美丽的载体、最具体的单元、最丰富的呈现。
江西农垦改革开放的鲜活样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益成果。用勇气攻克改革难关,用智慧化解改革难题,用实践打造改革样本。这是江西农垦推进改革开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当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全中国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崭新时代,江西农垦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入贯彻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率先改变过去单一经营农业、单纯原材料生产和多数产品自给性比重大的状况,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建运服综合经营;率先冲破“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封闭格局,闯出了一条既立足于自身资源、又不局限于自有资源、走出农垦、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改革发展之路;率先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全面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承包经济责任制和场长负责制等多项改革,一举扭转了农业亏损工业补贴的局面;率先改革完善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制度需求的传统劳动关系,取消职工自然增长制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的、以合同用工为基础的新型劳动关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被全面激活;率先实施以落实“一补两险”、化解企业债务为核心内容的重大改革,精准对接了发展所需、垦区所盼、民心所向;率先启动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为主要任务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帷幕。
40年来,江西农垦在经营思想和深化改革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重大飞跃,以敢为善为的姿态,不卑不亢地成为以国有农业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农民合作经济为主体的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以“农业国家队”的时代担当,打造了农业现代化改革、农业国企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个又一个具有引领意义与示范作用的鲜活样本。如今,回望赣垦大地,多功能、多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体制机制改革模式,仍然闪烁着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创新魅力;坚定不移执行“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的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贯彻“善待职工、厚待群众”的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坚持“通力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方针的农垦改革经验,依然蕴藏着农业国企改革的智慧光芒;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导方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为关键节点、深化专项试点为重要策略的新一轮改革,正演绎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有”到“优”的嬗变之美。
江西农垦改革开放的不懈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见证。翻读江西农垦改革的厚重历史,每一页都浸透着砥砺前行的坚定、敢闯敢试的果断、不懈探索的执著、永不言弃的信念。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严峻考验,广大农垦干部职工顶住压力、顽强拼搏,紧紧抓住市场日用工业品异常短缺的机遇,大力创办工业企业,创造了工业经济的辉煌。1978年,江西农垦工业产值达到2.1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9.4%,在有力支援全省经济社会建设、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的同时,成为全省工业经济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行体制与市场经济的严重脱轨,江西农垦坚持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十业并举、齐头并进,扬起了市场经济的风帆。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改革加快发展农垦经济的重大决定,以及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时期,江西农垦打响了“搞活流通、敞开大门、引进外资”三大战役,铸就了对外贸易的丰碑。世纪之交,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国正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滚滚洪流,江西农垦果敢作出建设“快乐农业、幸福农工、美丽农场”的战略决策,从“美丽中国”的生动阐述到全面实施乡村战略的重磅发布,从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庄严承诺到建设“富裕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全省方略的雄文展示,“快乐农业、幸福农工、美丽农场”散发出跨越时空的感染力、生命力、持久力。“十二五”初期,面对全省每年转移农业人口高达700多万的巨大压力,江西农垦牢牢抓住中央实施国有垦区危房改造的重大机遇,以“三向三区”为战略支点,以危房改造为战术策略,闯出了一条以推动人口转移、扩大城镇规模、促进产业聚集、增进民众福祉为宗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城镇化率达到75%(2018年),为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引起的职业改变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软着陆”问题提供了“农垦方法”。
40年来,从培训到探讨的一次次思想碰撞,从宏观到微观的一项项科学规划,从理念到实践的一个个匠心创造,江西农垦开辟了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境界:“人口向总部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建设新城区、培植新园区、打造新景区”的发展构架基本形成, “提升效率、确保公平、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快乐农业、幸福农工、美丽农场”的规划蓝图初步展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业有所从、困有所济、劳有所得”的阶段目标初步实现。如今,置身江西农垦,处处显露着农业是“体面产业”、农工是“体面职业”、农场是“体面家园”的“好面子”,时时洋溢出从事农业能够获得“体面收入”、过上“体面生活”的“真里子”。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江西农垦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积累并形成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
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农垦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是江西农垦事业不断破浪前行、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
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以敢闯敢试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决心,打破改革坚冰,搭建开放平台,开通发展航道。这是江西农垦事业不断立稳负重、行稳致远的法宝所在。
最关键的是,弘扬农垦精神,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 “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路线、“勤俭办场、厉行节约”的原则,让充满激情的感染力、与时俱进的使命感、洗涤心灵的正能量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这是江西农垦事业不断开拓创新、担当作为的动力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国“三农”工作指引了鲜明的实践导向和目标导向。2015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正式印发,为新时期的全国农垦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12月,《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发〔2016〕23号)正式发布,拉开了新形势下江西农垦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序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江西农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33号及省委23号文件的决策部署,继续发扬农垦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敢于啃硬骨,敢于涉险滩,敢于趟深水,承担全面深化改革新使命,履行全面促进开放新担当,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凸显农垦作为、农垦创设、农垦智慧、农垦力量,一如既往为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先行先试、添砖加瓦。
展望新时代,江西农垦将着力打造供结侧结构性改革新样本。实施“三变”战略,加快“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本”步伐,形成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股本化的“赣垦路径”;推进“三化”改革,加快“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进程,唱响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区域性农垦企业集团、发展混合制经济的“赣垦声音”;做好“三合”文章,眼睛向内抓整合、放眼全球抓联合、产业发展抓融合,谱写激活内生动力、借助外部推力、挖掘产能潜力的“赣垦旋律”。
展望新时代,江西农垦将着力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样本。坚持“创新强垦增动力、协调惠垦补短板、绿色兴垦定方向、开放助垦拓空间、共享富民谋福祉”的发展理念,建立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协调平衡的战略体系,构筑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相互促进、红色古色绿色交相辉映、公平公开公正严格管理、自治德治法治更加有效的运行机制,以调优结构、调新业态、调绿产品、调活经营为抓手,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的富裕农垦;以做实“整治”文章、做细“四精”文章(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做好“生态”文章为举措,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农垦;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弘扬文明新风、加强完善农垦场治理体系为重点,着力建设安居乐业的幸福农垦;以加快创建现代农业庄园、打造特色小镇、培育田园综合体为路径,着力建设宜业宜游的快乐农垦,努力把江西农垦打造成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振兴样板间、人才振兴突破口、文化振兴加速器、生态振兴试验田、组织振兴示范点。
展望新时代,江西农垦将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本。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确保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做大做强绿色生态产业,把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旅游文化、水稻水产、畜禽果蔬等优势产业、骨干产业和主导产业培植成为绿色生态产业;积极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大力开发“三品一标一追溯”产品;培植创建绿色生态品牌,在优质产品、特色产品和大宗产品上培育一批有产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绿色生态品牌;全面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加快推进以规划统筹为先导、特色产业为支撑、农工富裕为基础、生态友好为特色、垦区文明为根本的和谐秀美垦区建设;完善创新绿色生态制度,加快探索建立科学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合理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的资源交易机制、法制化的监督管理机制。
展望新时代,江西农垦将着力打造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样本。充分运用国家级江西赣江新区的重要平台,打破行政区域桎梏,创新国有资产运营模式,以农垦企业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国有农业资源,探索组建赣江新区农垦集团,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全省现代农业领域航母。充分发挥农垦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推进跨省跨区域合作,创新融合共建机制,以江西农垦旅游产业为抓手,以全国各垦区旅游产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运行机制,秉持战略管控统筹规划、对外合作整体布局、内部信息互联共享、旅游产品联通互补的理念,探索组建农垦旅游中国联盟,推动全国农垦旅游资源、资产和资本优化整合与深度融合,实现农垦旅游产业抱团经营跨越发展。
艰苦奋斗创伟业,改革开放再出发。面向新时代,江西农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想在前头、先行一步的胆识,勇于开拓、真抓实干的魄力,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睿智,奋力将改革开放的伟业进行到底,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