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商务厅厅长 盛秋平
加强城市、平台、企业等主体培育,鼓励供应链创新、全球布局、金融发展、绿色环保等体系建设,推动重点设施项目、人才培育、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供应链建设,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朱从玖副省长分别就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作出批示,将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列入重点工作。各部门统一认识,加快工作推进,积极探索实践,涌现出一批供应链领先地区、领先企业,在促进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制订浙江《实施意见》。将现代供应链建设纳入《浙江省推动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和《浙江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行动计划》。学习借鉴先进省市做法,组织发动全省400多家供应链企业调研,充分挖掘浙江优势和不足,形成《浙江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研究》,为制订省级《实施意见》奠定了基础。会同省级近30个部门起草了贯彻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并报省政府。
强化组织机制,形成强大协同效应。省商务厅会同省经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财政、人行、市场监管、银保监、供销社等省级部门建立“1+N”的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的工作。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各部门围绕职能就试点工作进行指导,邀请专家做专题培训。杭州、宁波、海盐等国家和省级试点城市也相应建立了地方工作协调机制。
开展多项试点工作,树立标杆样本。杭州、宁波、舟山和义乌4个城市,物产中大、吉利、传化、阿里巴巴网络等26家企业,2018年被列入为期2年的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宁波和杭州先后列入商务部、财政部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获中央财政支持。2019年,温州等5个城市、96家企业确定为省级试点,形成国省两级试点梯度培育体系;浙江已经被纳入全国15个农产品供应链试点。开展供应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试点工作,在全省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小微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开放融合,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建设。成立“一带一路”国际物流联盟,“义新欧”中欧班列2018年运行320列,增长近1倍。“一带一路”捷克站投入运营,迪拜站项目正式启动。浙江自贸试验区“三基地一中心一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新增油品企业3465家,成为全国油品企业最集聚的地区,宁波舟山大宗商品的枢纽港地位更加突出。积极承接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集聚全球优质商品,打造进口商品“世界超市”。
整合资源,组建公共服务平台。在省商务厅的推动下,由物产中大等企业发起,筹建了供应链企业联盟,将在企业合作、区域合作、国际合作以及资源对接、上下游高效协同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在技术创新、模式推广等方面开展公共服务。由省内外行业专家学者发起,正在筹建供应链专家委员会,将为政府规划、行业重大问题研究,高端人才培养、行业培训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联盟、专委会协同传化、阿里巴巴等企业正在积极构建浙江供应链标准体系。
下一步工作要发挥省流通与消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协同,集聚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的力量,将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按“四个体系”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实施意见》为引领,到2022年,培育5个千亿级、20个百亿级产业供应链的发展目标,打造十大工程,形成“七个一批,七个领先”的发展格局,使浙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重要中心。各市、县要按照“四个体系”的工作要求,明确牵头部门,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措施、重点工作清单。
二是加强供应链分类指导和政策协同。重点加强城市、平台、企业等主体培育,鼓励供应链创新、全球布局、金融发展、绿色环保等体系建设,推动重点设施项目、人才培育、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各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推动各专业领域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协同。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供应链在智能制造、科技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商务、智慧生活等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新动能。
三是对标先进,加快试点工作。出台浙江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评价标准,持续、滚动推进试点工作。各地要积极推荐和争取试点,杭州、宁波等城市要对标香港、深圳,龙头企业要对标世界500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和系统制定应对新全球化竞争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战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我国供应链创新发展贡献浙江样板。
四是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大力鼓励吉利、万向、阿里等跨国公司积极布局全球供应链。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供应链企业。针对外国对华出口管制清单及“卡脖子”技术领域,围绕智能安防、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抓好关键装备、零部件等采购进口和技术引进。主动参与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扩大展会溢出效应。加快推进捷克站等“一带一路”系列站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大力发展公共海外仓,加快浙江海外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加快eWTP全球布局步伐,强化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打造新型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