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及时代价值

2019-01-27 09:59胡军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苏区初心

王 揽 胡军华

(江西农业大学 政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主要是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决心、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遵守党的纪律,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以及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中就涵盖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处处为群众着想,时刻关心群众的需求,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收获了民心,为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初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革命情怀、甘于为革命事业做贡献的决心以及无畏困难和打压的高尚情操。

1.不怕牺牲的苏区共产党员,彰显了伟大的革命情怀。中央苏区涌现了一大批为党献身的优秀共产党员,例如,用生命捍卫信仰、“死到阴间不反水”的江善忠,作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他为保护几十名红军伤病员,击毙叛徒,引开敌人,在自己的白褂子上写下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后跳下了悬崖,一个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执着溢于言表。瞿秋白被捕后浩然正气,不屑于国民党的任何劝降和不择手段的威逼利诱,毅然以身赴死。英雄母亲陈客嫲,被捕后受尽酷刑,枪毙两次,火烧一回,但只要还活着,她就爬回去继续坚持对敌斗争。共和国早早陨落的将星邓萍以及“可当大任的秀才”何叔衡等,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甘愿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面对生死正义凛然,彰显了伟大的革命情怀。

2.竭力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援,为革命事业做贡献。革命的道路荆棘丛生,在经济受到封锁,物质极度匮乏的艰苦环境下,中央苏区的共产党员率先垂范,自发地节省开支,并不断地给予家人和战士们精神上的鼓励。例如,“腰缠金条的讨饭人”的刘启耀,作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主席,他带头从家中带米去政府机关吃,不要公家发给伙食费。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不应该为了升官发财,而应该多为老百姓谋利益。红军主力长征期间,他与组织失去联系,虽然身上藏有金条,却分文未动,直到他找到组织后,才将珍藏了3年之久的金条拿出来,供组织办公使用。刘启耀一边讨饭,一边秘密串联了一千多位失散的同志。正是有刘启耀这样的一批批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群众的利益甘愿牺牲自我利益的优秀共产党员,才使得中央苏区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发展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3.坚决抵制错误的方针政策,无畏困难和被打压。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毛泽东等一批富有斗争经验的中央苏区领导人遭受无情打击。在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撤销了红军总政委的职务,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但他的正确方针政策深刻影响着一批先进的共产党员,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担任重要职位的领导人仍是毛泽东正确方针政策的支持者,他们对临时中央和中央局的“左”倾指示进行不断的抵制和抗争,却以失败告终,许多优秀的同志还因此受到错误的处理。周恩来被解除军事指挥权、邓小平被押去劳动改造,陈毅、曾山、张鼎丞等受到批评和处罚。但是,他们面对打压,仍然是勇敢地站出来,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自己最大的抗争。

(二)关注民生,争取民心

在中央苏区时期,党时刻关注民生。毛泽东告诫兴国县的党员干部,“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原则,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想到大家,想到群众,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2]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实际出发,帮助群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与支持。

1.竭尽所能为群众谋福利,夯实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党员接受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知作为共产党员不能为自己谋私利,而应多为群众谋利益,真心实意地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群众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基本生产生活问题,毛泽东在瑞金沙洲坝时,亲自带领军民挖水井,周恩来、张闻天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拉犁,朱德带头帮助农民插秧收割。苏区的群众非常感激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3]正因如此,党得到了回报,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据统计,土地革命时期,赣南苏区总人口约220万,其中青壮年约50万,而参加红军的达30余万,有10万人献出了生命。兴国县当时人口为23万,参军参战的达8万余人,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就有23179人。[4]可见,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收获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克服严峻的物质奇缺困难,和群众同甘共苦。毛泽东对苏区的党员和干部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5]中央苏区时期,物质极度匮乏,没有食物,苏区人民就吃青菜和红薯充饥;没有盐吃,就收集老墙土等,熬制硝盐;没有衣服穿,寒冬腊月只能穿着单衣。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苏区的共产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同甘共苦。据中央苏区时期担任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部长的刘英回忆:“苏区时期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吃菜,就是晒下的笋干,还有莴苣叶子,没有油,也没有盐,规定一个人一个蒲包,每个人几两,写上牌子,你一包我一包,都写着名字,非常艰苦。”[6]然而,物质的匮乏并没有影响精神上革命的决心,党和群众一起为了革命的胜利,共患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3.注重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解决民生问题。毛泽东十分注重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并率先在全党树立了榜样。早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就身背雨伞,脚穿草鞋,深入安源矿区,穿行湘江两岸,调查了解工人、农民状况,指导开展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样的不朽篇章。之后又做了很多的农村调查,苏区各级党政干部也遵照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教导,深入群众,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毛泽东为解决瑞金沙洲坝群众的吃水问题,带领临时中央政府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开挖“红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4.举办教育事业,依靠群众力量并惠及群众。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注重依靠群众力量开办教育事业。毛泽东在谈到教育与群众生活的关系时指出:“小孩子要读书,小学办起来没有呢?”[7]为此,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方针,发展符合实际的教育事业。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第17号训令中指出:“加紧教育工作来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并培养革命的新后代,应成为目前我们最主要的战斗任务之一。”[8]在筹措办学经费方面,“我们应当节省一切可能节省的东西,免除一切的浪费,拿去做教育的经费。”[9]同时,党非常重视依靠群众力量办教育,广泛吸收工农劳苦群众来参与管理教育中的各项工作,依靠群众力量来解决办学中的各种问题。依靠群众开办教育事业,将成果惠及群众,满足群众的需求,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5.发展经济,积极改善群众生活。各级党委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工作,并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展经济,以改善群众的生活。

第一,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解决吃饭问题。通过创办耕田队和劳动互助队、组织犁牛站和犁牛合作社、采取多种经营模式以发展粮食生产;通过兴修水利,垦荒造林以及推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等方式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苏区的工业。中央苏区的工业主要有三类,即以中央兵工厂为主体的军需工业、中央钨砂公司和各种公营民用工业。据统计,到1934年3月,中央苏区苏维埃工厂已有32个,产业工人2000余人,[10]这对中央苏区的军事需求、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第三,开放对外贸易,搞活商品流通。“苏区食盐以及一些日常用的毛巾、牙粉、牙刷、火柴、纸烟、袜子等仍有卖,但价格要比上海贵一倍,苏区内的出产如谷米、纸张、茶油等不以输出,那边的米价颇贱,大约只要大洋二元一担。”[11]为了中央苏区军事供应和群众生活的需要,党和苏维埃政府采取措施,发展对外贸易,以摆脱经济困境。

(三)强力反腐,廉洁奉公

党和苏维埃政府对苏区党政军群机关工作人员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斗争。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旗帜就是打倒一切贪官污吏!”“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1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腐倡廉运动,由于政策严明,措施全面,腐败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13]

1.加强舆论和政策监督。在舆论监督方面,主要是通过中央苏区时期的各种报纸来进行的,主要有《红色中华》《斗争》《红星》等,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红色中华》和《青年实话》的作用尤为突出。两份报纸都设有“红板”“黑板”和“反贪污浪费”专栏。经常刊登各种反腐败的真实案例,让腐败处于强大的媒体监督之下,使很多党政干部和苏区政府工作人员望而生畏。在政策监督方面,主要是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例如,党的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反腐败斗争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知》,以及《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训令,训令中对各种类型的贪污规定了严格的惩治措施。加强舆论和政策监督,有利于反腐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效地加强了党员的纪律建设,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初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2.发挥群众力量促反腐。中央苏区时期,工农群众享有批评监督和罢免改选干部的权力。民主选举出来的各级苏维埃干部,群众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群众意见比较多的干部,就会在选举中被选掉了。苏区人民群众对于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随时可以控告、揭发,并受到苏维埃法律的保护。苏维埃的党政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都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一旦有违组织纪律,即会被举报,《红色中华》经常登载严厉批评的文章,所以,群众对腐败的监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建立廉政建设的组织机构。中央苏区时期廉政建设的组织机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党组织内部设立的监察委员会,包括特别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和党务委员会。二是在政府内部设立工农检察委员会。三是在共青团组织中设有“轻骑队”,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廉政建设的组织机构。毛泽东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从1934年2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进行了普遍稽查,审核其财政开支情况,发现了不少贪污浪费的现象,提出了纠正的措施和处理意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腐败的发生,也打击了一些腐败的党政人员。但绝大多数共产党员为政清廉,“苏区干部好作风,日着草鞋干革命,自带饭包去办公,夜走山路访贫农。”[14]这首广为传唱的山歌,形象地反映了苏区党政干部的好作风。

(四)听党指挥,忠贞不渝

1.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执行党的决定。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配合党组织的工作,从自身做起,执行党的决定。1934年3月13日,《红色中华》发出了“为四个月节省八十万元而斗争”的号召,广大军民热烈响应,苏区中央局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领导人及机关工作人员博古、邓颖超、毛泽东等23人,在节省运动决心书上签名,率先垂范,提出“每天节省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好打胜仗;今年公家不发我们热天衣服,把这些衣服给新战士穿。”《红色中华》1934年9月11日的统计报告指出:“四月至七月的节省运动不仅完成了八十万元的计划,而且可以说将近超过一倍,即一百三十万元以上”,体现了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听党指挥,坚决执行党的决定的初心。

2.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争当先锋模范。中央苏区时期的各级党政干部都没有薪饷,只发伙食费,每月节余一些或是尾子,用于剃头和缴纳党费。干部下乡和开会,必须自己带饭菜,带干粮。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兴国、瑞金、长汀等县的各级干部全部是自带伙食工作,并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每人每月节省两升米,支援红军。他们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化,以艰苦为乐,以朴素为荣,与群众患难相依,艰苦与共。《红色中华》报先后刊文称赞兴国县的党员干部成了苏区的模范,享有粮食动员工作的模范、节省运动的模范和教育工作的模范等称号。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形成了较好的影响。

3.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党组织作风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历来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建设,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应该成为铁的纪律,要求党的每个组织和每个党员,都必须无条件地自觉遵守。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形成了严明的纪律,严厉处罚那些对党不忠诚、不遵守党的纪律的共产党员,这对于坚定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决心,继续为国家和人民群众谋利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堕落被处以枪决。左祥云因贪污公款大洋246元7角,勾结反动分子、盗窃军事秘密图去献给白军,企图做反革命的活动,被判处死刑。毛泽民妻子钱希均,因工作作风不正,被《红色中华》在显要位置刊登《好威风的一位中央女同志》点名批评。

二、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时代价值

(一)发扬甘于奉献精神,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不怕牺牲的初心,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和群众同甘共苦,帮助群众插秧收割、挖水井,凡是中国共产党人能想到的都去付诸实施,不计回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高尚品质,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也逐渐奔向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做让人民满意的实事。新时代下涌现了一大批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甘愿牺牲自我的优秀共产党员。

例如,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在任职政和县期间,时刻记挂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面对经济发展长期倒数的政和县,廖俊波从不打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带领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然而,就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好干部,却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抢救无效,因公殉职。感动中国节目组给予廖俊波的颁奖词中说道:“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一系列举措都反映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政治方面,实行了广泛的民主选举制度。[15]在经济方面,实施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以解决群众吃饭困难的问题,通过开办各种公营民用工业和开放对外贸易等来摆脱苏区群众经济上的困境。在文化生活方面,尽职尽责地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上的小事,如挖水井、收小麦、砍柴等,因地制宜筹措教育经费,发展教育事业。

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指出:“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16]为切实服务人民,发扬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要重视和改进调查研究,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7]习近平身体力行,去基层调研,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他在调查时看得全——每到一地,住房、养老、就业、医疗、教育,凡是百姓关心的事都一一察看过问。“建新房多少钱”“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家里是旱厕还是水厕”……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念兹在兹。[18]

思想与行动相辅相成,故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同时,更要从实际出发,重视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做让人民满意的实事,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

(三)全方位治理腐败,强化廉洁从政建设

贪污腐败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毒瘤,严重地侵蚀了党的执政之基,危害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影响着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中央苏区时期,虽然腐败现象不是主流,但它的滋生蔓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开展反腐败斗争,主要目的是反对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并节俭经济,加强政权建设。[19]毛泽东指出:“必须反对贪污浪费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不但是苏维埃财政经济的损失,并且足以腐化苏维埃工作人员,使他们对于工作失去热忱与振奋精神的元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习近平针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反腐倡廉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反腐与改革协同推进、发挥巡视的震慑作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等。[20]截至2017年6月底,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80多人、厅局级干部8600多人、县处级干部6.6万人。[21]

党和政府十分注重发挥群众在反腐败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官方微信、微博的开通,为群众参与反腐败监督提供了便利。例如,被称为“世界第五大情报组织”的“朝阳群众”,他们通过自己的锐利眼光揭发了多名涉黄、涉赌、涉毒明星,人民群众成为反腐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加强反腐败工作,全方位治理腐败,对建设廉洁政治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开展好这项工作,才能更好地使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初心,继续前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保持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听党指挥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苏区干部,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完成党的任务。节省运动、扩红运动、前锋开路、坚守阵地、留守苏区,一切以党为先。这种响应党的号召、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时刻牢记使命的初心,才使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强大。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习近平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22]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各种诱惑也变得更多。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自己的原则,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宁愿牺牲小我利益,也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教授,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无私的爱国者、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他对待科研只有一句话:“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如此优秀且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却因劳累过度而因病去世,实在是国家之损失,也着实令人感到痛惜。党员不仅要保持初心、牢记使命、听从党组织的号召,还要更好地为党和人民谋利益。要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苏区初心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永远的初心
苏区创业致富人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