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绘
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以市场主体提质升级、低散乱整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抓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呈现“三提升三优化”特征,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三提升”主要表现在:企业数量提升。2013年浙江开始实施市场主体升级工程,推动小微企业上规上级,规上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到2018年底,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586家,比2012年增加5466家,其中大型企业571家、中型企业4177 家、小微企业35838 家,占比分别为1.4%、10.3%和88.3%。从全国范围看,2018年,浙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在江苏之后,位列全国第三。就GDP总量看,2018年广东、江苏GDP总量分别为9.7万亿元、9.3万亿元,远远高于浙江的5.6万亿元,但浙江规上企业数量与广东、江苏差距并不如GDP明显。
创新动能提升。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斥资百亿成立之江实验室,对标国际一流大学,成立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支持阿里巴巴创建达摩院,意在强化前沿基础研究,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浙江基础研究已呈现百花齐放态势。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费方面的投入达到1479.74亿元,户均投入达到364.59万元,技术研究(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16%;新产品产值累计达到25049.8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36.3%,比2012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提高。近五年,浙江是四个工业大省中唯一一个盈利能力持续、稳定提升的省份,盈利能力位列首位。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452.07 亿元,是2012年的1.5 倍;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653.85 亿元,是2012年的1.2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达到6.5%,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从规模看,2018年,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达到9.6%、6.6%和4.6%,分别比2012年提高3.8个、1.3个和0.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较为明显。
“三优化”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近年来,浙江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增加值占比前十的行业看,2018年,浙江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位次从上年同期的第二位下降到目前的第七位;汽车制造增加值从上年同期的第四位上升到目前的第三位;通用设备增加值从上年同期的第五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从上年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2018年,全省八大装备制造业行业企业数量、增加值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2.3%、40.4%,分别比2012年提高3.5个、5.6个百分点。电气机械、汽车制造、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高端装备制造已成为浙江工业的重要支撑产业。
工业投资优化。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业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投资强化,逐步从固定资产“硬投资”向数字化“软投资”转变。对4000家工业企业调查显示,52.3%的企业表示2018年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有投资,其中51.0%的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资额度与上年持平或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在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领域投资势头较好,分别有20.01%、18.19%、14.22%、12.17%、10.32%、7.60%、7.46%、6.12%和3.90%的样本企业有涉足上述领域投资。
工业效率优化。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实施以机器换人、数字化改造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全省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明显。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率为18.6%,全员劳动生产率22.5万元/人·年,是2012年的1.5倍。分规模看,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4.5万元/人·年、20.5万元/人·年和19.7万元/人·年,分别是2012年的1.5倍、1.5倍和1.4倍。